古沉船南海一号真容初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5: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古沉船南海一号真容初现(图)
“南天顺”作业平台目击打捞现场,古沉船水下首次现真容

  文/本报记者 张演钦

  “南天顺”作业平台目击打捞现场,古沉船水下首次现真容

  远处的海面上,一个朦胧的小岛出现了。

  小岛逐渐变大,也变得清晰起来。原来,浮游于这茫茫大海中的,是一座“机器之岛”!高大的吊臂,雄壮的发电机组,巨大的铁链和绳索;机器轰鸣,动力澎湃!

  这就是“南海一号”探摸现场———“南天顺”作业平台。

  “机器岛”之下25米深的海底,静静卧躺着举世关注的“南海一号”。很快,“南海一号”随着岁月沉积的迷离而迷人的秘密将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海一号”的打捞作业,至今已进行了半个月。昨天中午,本报记者随同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等有关人员登上“南天顺”,目击“第一现场”。

  ““机器岛”上卫星定位探摸

  船头位置终于锁定了

  据“南天顺”现场总指挥王仁义介绍,按照“南海一号”考古打捞工作计划安排,这次是再一次进行现场探摸,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尺寸进行再次核实。同时弄清楚沉船的凝结物,采集泥样,为沉井施工的设计、制造提供依据。目前的工作包括:第一,采用气升法抽除古船周围的淤泥,找到左右舷,同时用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散落在周围的文物遗失;第二,清除古船上面的凝结物,确定船头船尾的精确位置;第三,运用特制的工具,准确测定船长和宽;第四,泥样采集采用静力触探法进行静压,测出泥面下20米的泥土力学性质,为沉井下压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同时进行泥面下50米深钻孔取样,为打桩固定沉井提供依据。

  2007年1月15日,“南天顺”和“德华号”船组从广州出发,到现场对古船进行详细的探摸。通过十多天的艰苦努力,现在已经确定了船头的位置。

  王仁义介绍说,由于现在正是东北季风季节,现场风力经常是6-7级,浪涌高度大至3-4米,给作业带来很大困难。而水下作业全靠潜水员,只要海况许可,就有潜水员下水作业。每天平均有10个潜水员下水作业,到目前为止,累计下水作业时间达4435分钟。

  这时,一位潜水员刚好从海底里出来,现场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三位工作人员马上按住他,像脱皮一样把他身上的潜水服哗的一声剥下来,接着有人搀扶着他迅速离开。“他要赶紧进到减压舱里!他在水里时间长,有一个多小时了,有氮残留,必须在舱里呆半个小时!”

  另一边的抽泥作业,正在轰鸣中进行。一个长长的直径约30厘米的塑料管子被固定在“南天顺”上,一头埋在海里,一头往外喷泥水,喷头放在一个滤网里,不时有一些陶瓷碎片和贝壳随着泥水喷出后被截留在滤网里。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仔细看了好久说:这个滤网真的有必要!任何文物都流失不了了!

  抽泥作业是1月20日开始的,最重要的工具是GDPS,即卫星定位系统。王仁义说,在海底抽泥的时候有预先确定的定位和参照物,只能是在船体的周围抽泥,一旦看到船舷了,就马上停止,以免损伤船体。

  同时进行的还有泥样的采集。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指着旁边的一叠木箱说,这就是采集上来的泥样。采泥样主要是了解“南海一号”的地质土样,以前做过钻探,发现都是淤泥,但此次要进一步确认,“假如突然发现了石灰岩,那就要另外谋划了。”魏峻介绍,此次作业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船的结构和精准定位,让“南海一号”顺利“进宫”。

  水底真容:一艘平头船!

  它可能是华南制造

  经过这些天的紧张作业,“南海一号”的真容渐次得以真正展现:它是一艘平头船!

  肯定不是中东印度制造

  关于“南海一号”特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船头是什么样子的。魏峻博士告诉记者,船头的位置已经通过此次探摸确定,船尾正在抽泥,不久就会重见天日。“当时有一定的能见度,看得很清楚,‘南海一号’是一艘平头船!”魏峻兴奋地说。据说,船头左侧有一个比拳头要大的缺口,因此尺寸还不好确认。

  此次探摸还发现,船舷没有装饰物和雕饰物。而船板和船舷主要是马尾松。此外还有某种硬木,但未能确定是何种木材。“木材没有腐烂。”魏峻说。“可以肯定的是:这艘船是在华南制造的———肯定不是在中东和印度制造的。华南是马尾松的主要产地。但船主是谁,现在还是一个谜。”

  又打捞出一批古文物

  魏峻把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带到“南天顺”的底舱。魏峻搬出一个塑料桶,里面放着清水,养着这些天抽泥抽出来的文物:四枚铜钱和一些

瓷器碎片。景李虎认真辨认:“这是‘皇宋通宝’,这是‘治平元宝’……”而瓷器碎片都没有文字,但风格相当多样,来自的窑址不一。魏峻介绍,抽泥中出来的文物没有完整的,但大部分有文饰、花纹。这些文物都是散落在船体周围。

  魏峻说,“南海一号”有骨头出来,但这些骨头到底是当时的遗留物还是后来新进去的,暂时还不得而知。这些骨头包括鱼的椎骨,有拇指般大小;还有猪骨。以前也发现过眼镜蛇的骨头,“通过骨头可以测定年代,回去后就会着手进行”。真能确定是和“南海一号”同时的话,这些骨头对于了解当年航海过程中渔民的作业、生活状况,很有帮助。猪骨头的研究,也许还能够梳理出航海过程中渔民的食物、生活情况以及当时猪的形态等,对家猪的驯养过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而眼镜蛇骨头则更有意思,魏峻说,眼镜蛇是不会自己跑到船上去的,很可能是因为船上有西亚或印度的乘客。第一次打捞的时候出水了一条链状金腰带,以及镶嵌有宝石和珍珠的戒指,“这应该是外国人的佩戴物”。

  此外,“南海一号”也出水了一些凝结物,以铁为核心,周围的物质如木屑、贝壳等由于时间久远而附着其上,形成一个整体,如石头一般。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