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进宫”方式:直线“平移”六步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5: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如何搬进“水晶宫”? “南海一号”打捞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前所未有的工程。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带有创举的性质。 它进入“水晶宫”的路线确定了没有?昨天,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说,“南海一号”进入水晶宫,肯定是沿直线行进!陈北先称之为“平移”。这个表述令人想起了广州市文物建筑锦纶会馆平移工程。 而海里的平移和陆地的平移,肯定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对于工程进度,王仁义在纸上给记者画了个大致的示意图。 第一步,是沉井下沉,需要时间十几天; 第二步,是穿底梁,约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步,沉箱起吊,耗时一两天,届时上海方面打造的4000吨级“华天龙”将派上大用场; 第四步,沉井送上7000吨级驳船,期间要对沉箱进行进一步加固和保水; 第五步,起浮,沉箱完全外露于海面; 第六步,驳船运送沉箱进入“水晶宫”,在“进宫”前和预先铺好的铁轨对接,然后正式落户,约需要时间10天。 王仁义介绍,出水后沉箱要保证密封,因为要保证此时沉箱里的泥土湿度和在海底的时候一模一样,沉箱的五个面此前已经密封,出水的时候需要做好的是底面的密封,这个密封面通过钢结构和特殊的密封材料组织,在沉箱上到驳船前完成所有密封工序。 “沉箱造价1000万元,全部是钢结构,最长不超过40米,宽不超过20米,而高则要二三十米,更精确的数据有待“南海一号”的精确探摸结果。”陈北先说。 如何确保文物安全? 护卫出动五百多名武警公安 “南海一号”的打捞安全系数有多高? “我们的方案是经过了五次全国专家论证会充分论证后确定的!”陈北先说。据介绍,文化厅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安全工作部门,确保文物、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文物安全牵动人心。尚杰说,打捞作业过程会动用包括武警、公安在内的人员共500多名,包括博物馆和运送沿途,力保文物万无一失。“整体打捞和进入‘水晶宫’等技术问题,已经在上海等地做过反复实验,已经不存在安全问题。” 魏峻介绍,考古所有专门的人员在“南天顺”和水下对整个考古打捞进行监督,比如在抽泥的时候就有考古人员陪同入水,确保抽泥设备只能在船舷外进行作业。 王仁义说,水上公安、渔业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海军也通力配合:动用了雷达监控,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在作业附近海域超过半个小时,海军巡逻艇随即出动。 □链接 “南海一号”大事记 “南海一号”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是世上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贸易船,距今840多年,船上文物数以万计,且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