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申遗保护是文化保护的悲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7:40 观察与思考
-江苏建湖 肖 华 如果仅靠“申遗”来保护,又能保护多少中国文化,又有多少文化会在“申遗”中消失?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1月21日《杭州日报》) 通过“申遗”这个方法来保护文化或文物不是陈教授的创举,几年前,面对着大运河破损的现状,许多人都提出应加快大运河“申遗”,去年5月,还成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近些年来,只要出现文化或文物存在消失的危险,总能听到对她“申遗”的呼声和建议,其中不乏学者和人大代表。 难道“申遗”真的是保护文化和文物的灵丹妙药吗?其实谁都知道,进入世界文化文物遗产目录,并不表示这个文化就进入了保险箱。特别是文化,要保护她,还得靠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传承。 要想保护春节文化,最好的方式应当一是弘扬春节文化,根据时代的要求,推陈出新,让更多的人接受。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唤醒更多的人对春节文化的认同,把春节文化灌输到人们的思想、理念、血脉当中,保住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凝聚、发展和创造的悠久文化根脉。可是这一切仅仅靠“申遗”能做到吗?如果人们对春节文化不认同,讨厌春节文化,即使 “申遗”成功,能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我赞成一些学者提出的保卫春节文化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中就应该渗透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节、年等传统的东西都应该在教科书里体现。 其实这种只靠“申遗”来保护的方法还带来了一种可怕的保护模式。在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澳大利亚凯恩斯会议上通过了《凯恩斯决议》,规定已有景观入选的缔约国每年只能推荐1个提名地;而没有景观入选的国家可以推荐3个。也就是说,根据这个决议,中国每年只有1个项目可以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可是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需要保护的何止1个、10个。据统计,全国几乎有100个项目在等待参加《世界遗产公约》。如果仅靠“申遗”来保护,又能保护多少中国文化,又有多少文化会在“申遗”中消失? 靠“申遗”来保护也是对更多的文化的破坏。因为它容易让人造成一种错觉,即文化保护目的就是“申遗”,从而使一些地方对要“申遗”的文化或文物很重视,而对短时间内不“申遗”的文化或文物缺乏重视。 文化或文物是需要保护,但不需要有功利目的,靠“申遗”才能使文化或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是文化或文物保护的一种悲哀。任何一种文化或文物,只要有保护价值,无论“申遗”不“申遗”,都要对她保护。 所以,在以后有关文化或文物的保护当中,希望少些听到用“申遗”这个方式。在“申遗”当中,也希望少些听到是因为需要保护,多些听到我们之所“申遗”,是因为她以对世界文化有独特的价值这些说法。如此,恐怕才是我们成熟的文化文物保护观、“申遗”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