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里的城乡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12:57 郑州晚报

  现代化里的城乡差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中心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一个区域的现代化,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除了地理范围的规定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只有城市与农村人口的总和达到实施现代化的规定要求时,才能符合现代化实施的基本人口规模。

  《2006郑州统计年鉴》记载,2005年底,郑州市辖区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5万人,非农业人口266.4万人。2005年年末,城镇从业人数从1990年的317.8万人,增加到了407.9万人。但是,农村的城镇化率并不高,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还需要时日。问题体现在就业和医疗保障上,2005年,郑州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637个,不过每万人平均才2.29个,这个数字只比1990年的每万人平均2.10个多出一点。

  根据郑州市信息办有关人士的说法,2005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接近七成。在18个单项指标中,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等9项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刚达到5成以上。而居住质量指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农村

养老保险覆盖率等5项均在指标之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3%,实现程度仅2%,在18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是最低的。在郑州市的农村住户中,目前饮用自来水的刚过一半,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不足四成,大量的农村废物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堆在室外污染环境。

  这些是郑州的现代化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社会学所有关专家说,“处于中心地位的郑州,与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村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根据区域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村,需要依靠市区的带动。所以大家谈到郑州的现代化时,不仅仅是指这个区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现代化,还必须包括区域内农村的现代化。”

  郑州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属于前1/5的行列。但是,郑州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经济效率、效益较低。根据全国60个大中城市竞争力排名的解释性指标,郑州的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普遍较强,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中,居住、出行、教育和保健娱乐环境都比较好,但是购物环境较差,以社会环境竞争力来看,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包容度相对较高,但城乡发展的协调不是很好。

  郑州市农调队住户处处长张明洁透露,2005年2月,郑州市农调队就郑州市农民务工环境发放了问卷调查,农民务工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是800元。

  另外,郑州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农业的现代化方面还有待完善。2005年郑州市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显示:在全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10个指标中,郑州只有一个,即农业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达到全国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的标准,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社会人均GDP、森林覆盖率等都处于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机械化水平方面、机播率是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机收率相差三分之二。

  效率决定现代化

  省市领导也看到了郑州高经济总量背后的不足。

  2005年2月,郑州在全国44个GDP超过千亿元的城市中排到第27位,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以批示提醒大家说:在郑州前面有10个非省会城市,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比的,所以从真正的经济实力看,非省会城市的实际经济实力将更强一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建国说,郑州的城镇化率在2005年达到59.2%,按照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现代化目标和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达到70%即是实现了现代化,那么郑州的城市化水平是相对高的。但是,由于城镇化率是按常住人口而不是按户籍算的,效率就要打些折扣,原因就是“市区里的城中村和乡,撤消后变成了居委会和社区。农民的身份变了,但从事的产业没变和生活方式,还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

  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来看待现代化的程度。”王建国说,从区域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郑州应该在供水、供气、供热、供电、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服务业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用服务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必须关注到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和社会道德水平等,并提供与市民现代化生活相匹配的教育。(郑州晚报记者 王杰 报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5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