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宣传官员认识媒体的防艾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4:20 《环球》杂志

  让宣传官员认识媒体的防艾作用

  这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由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中国政府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有艾滋病报道的案例分析。同时,学员们还参与讨论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有效的抗击艾滋病的舆论环境。

  “各地舆论界的意见领袖对艾滋病问题和相关政策的深入理解是抗击艾滋病的最有效的疫苗,因为他们是政府艾滋病政策执行的中坚力量,他们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郝阳说。

  重庆市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邓泽贵在培训班上做了很多笔记,重点处还用红笔标注出来。他说,“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艾滋病形势,及媒体和公众舆论在抗击艾滋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艾滋病的宣传报道不应是我们的额外工作或者负担,”他说,“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就像这次培训班上介绍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上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龙吟怡2005年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他说他所学到的东西让他在日后参加新闻发布会时应对自如。龙吟怡还表示,“现在更注重和新闻媒体进行定期的艾滋病报道策划,更注重挖掘人性化的新闻选题,而不是总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天进行突击性的艾滋病宣传。”

  2006年底的这次培训班除了讲授基本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外,各地宣传部的官员们还学习了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艾滋病报道。

  董俊山说,艾滋病报道应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注,而不应充斥着空话,套话。“防艾报道要能吸引读者兴趣,可以利用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

  培训班快结束的时候,李希光教授问刘永强,以后她是否会去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的餐馆去吃早点。

  “嗯,我想我会去试试,”她说。“其实,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疗上的支持,更需要公众的关心和理解。作为宣传部门的官员,我们应该先行一步。”

  这正是此次培训班最想达到的效果。“如果培训得好,”李希光说,“那么这些官员将变成艾滋病防治的一座桥,否则,就是一堵墙。”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5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