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极度泛滥引发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06:40 中国青年报

  恐怖主义极度泛滥引发的反思

  应该说,自“9·11”事件以来,全球的反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国都加大了反恐的投入和力度。特别是美国,其5年来的反恐开销(军事费用和外交费用)已经达到了4300亿美元,其中直接用于反恐作战的费用达到3860亿美元。美国在伊拉克的“反恐”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即便是在其极为推崇的“零伤亡”作战理念下,死亡人数已超过4000人。然而,在伊拉克等地恐怖袭击的数量却依然大幅上升,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反思:是反恐理念还是反恐方式出了问题?

  客观地说,美国在国内的反恐、防恐措施还是十分奏效的,“9·11”后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在其控制下的

伊拉克和阿富汗却成了恐怖主义袭击的高发区。答案也许只有一个,是美国的地区战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恐怖主义;其占领举动和占领期间的滥用武力,更加速了恐怖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繁衍。美国国务卿赖斯2006年12月1日在约旦面对阿拉伯媒体时就承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了错误”。尽管她并没有具体说明“错”在何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占领他国的领土、干涉他国的内政,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错误。然而,美国至今并没有去改正其所说的“错误”,依然驻留伊拉克和阿富汗,特别是其对伊拉克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干涉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滋生恐怖主义的一大重要原因的结论,也许就无需再有争议了。

  同时,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和占领,打破了伊原有的政治社会结构平衡,在权力再分配上导致了宗教派别的矛盾冲突,仇杀所导致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发生,同样有着美国的因素。这不能不引起美国政府官员对其伊拉克政策的反思。加上一些国家一直没有改变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这就导致国际反恐合作难以深入。

  此外,亚洲其他国家之所以成为恐怖主义的高发区,也与这些国家传统的内部矛盾和社会政治生态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宗教矛盾、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一些重要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有的还有所恶化,这些都是导致2006年成为“恐怖之年”的主要原因。

  海外中国人也是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2006年,中国人的海外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仅从恐怖袭击的角度看,尽管其在近3万起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中是极少数。但从南亚的巴基斯坦到南美的委内瑞拉,都发生过针对中国人甚至外交馆舍的恐怖袭击事件。虽然这些恐怖袭击的经济原因大于政治原因,但同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应该看到,随着大量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因经济利益引发的恐怖袭击事件必然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使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对中国不满,从而引发针对中国(人和设施)的恐怖袭击。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纵观2006年,扎卡维死了,巴萨耶夫死了,甚至法国媒体称本·拉登也在8月死了,尽管各国都加大了反恐力度,但恐怖主义袭击并没有因恐怖大亨们的死亡而减少,越反越恐的现象更加突出,几乎成为标志性的一年。

  (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