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身后的香港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0:34 国际先驱导报

  邓小平身后的香港十年

  邓小平逝世10年后的今天,经历重重坎坷的香港更胜往昔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白冰发自香港 “动感之都”香港正笼罩在一片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之中。这是一个别具意义的新年。

  回归10年,风雨10年,东方之珠光芒依旧。“我们也不出如来神掌,让香港的中国同胞们自己管理自己吧。”这是邓小平当年对“港人治港”的生动比喻。

  原则强硬,“身段”柔软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强调说。

  原外交部高级翻译、中英香港问题联络小组中方成员张幼云,当时就站在“一国两制”的倡导者邓小平身后。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谈判中,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坚持3个条约有效,以求在此基础上,用主权换治权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则在原则问题上毫不让步。这就是为什么22轮谈判都是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原因所在。

  原则强硬的背后,是政治身段的柔软。众所周知,《中英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是,“1997年后,香港现行的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政策50年不变。”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起草《中英联合声明》时,邓小平曾对中方代表团做过“宜粗不宜细”的指示,这给未来留下了一定的余地和空间。

  “50年之后怎么办?”

  “我们的子孙比我们更聪明,他们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邓小平睿智地回答记者。

  香港更胜往昔

  然而,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的回归依然一波三折。甚至到了1995年6月,《财富》杂志“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的报道,还一度轰动世界。毕竟,这代表了西方对香港回归后的普遍看法。

  但他们错了。回归后近10年的今天,经历重重坎坷的香港更胜往昔。

  美国传统基金会日前公布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连续第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根据该报告,香港几乎在全部反映经济自由的指标中获得极佳评分。在10项个别指标中,香港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及产权保障等4个范畴的评分均居全球首位。

  “我从香港回归时看到现在,10年来香港许多都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繁荣。回首10年风云,邓小平先生开创的“一国两制”事业由构想转入全面实践的层面,其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历经了曲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国两制’实践的生命力,始终在于一个国家的框架下、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磨合之中的探索。”

  澳门感谢小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宁发自澳门 在伟人邓小平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一个叫威廉·怀德的美国人,也许最应该感谢邓小平在澳门实行的“一国两制”。作为美国金沙集团的总裁,怀德在2004年创造了澳门博彩业的金沙奇迹。而马照跑、彩照博,正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显著标志。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已有十五多年经营史的博彩业,与旅游业一起成了澳门的经济支柱。而与香港相比,一直以“东方蒙地卡罗”闻名于世的澳门的回归谈判,要顺利得多。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利用“一国两制”提供的政策空间,不仅继续允许博彩业在澳门生存,还将其与旅游业一起确定为特区的龙头产业,通过立法、开放等措施,打破垄断加强引导,促使其健康发展。2006年,澳门博彩收入更是超过拉斯韦加斯,成为世界第一赌城。

  “‘一国两制’能在澳门成功实施,有赖于邓小平先生的伟大构想和历史性的决策。”澳门特首何厚铧强调说。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许世元则撰文称,“澳门取得的良好成绩,正是全澳同胞向祖国亲人的最好回报,亦有力地向世人宣示,邓小平先生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无比正确,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