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那些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5:44 新民周刊

  大明那些人

  《大明王朝》中的人物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

  撰稿/钱亦蕉(记者)

  电视剧《大明王朝》围绕着两个标志性人物嘉靖和海瑞,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而胡宗宪、严嵩、徐阶、严世蕃、张居正、裕王、李妃等著名人物也纷纷现身剧中,为这一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平添了重重悬念和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然而,文学艺术与历史真实之间毕竟有一定距离。这些人物在史实中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应该获得怎样的评价?《新民周刊》邀请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人)、十年砍柴(专栏作家,《明朝政局的“三角恋”:皇帝、文臣和太监》作者)、李亚平(自由撰稿人,《帝国政界往事》作者)等明史专家来细说点评这些历史人物。

  胡宗宪

  公忠体国,老成持重。他是严党用以支持权势的筹码,肩上却扛着大明的江山和百姓。

  毛佩琦:胡宗宪是主持抗倭的将领,有一定功劳。但他也是严嵩门生,官场行贿也少不了。这个电视剧有点美化他,不过本质上把握还算准确。胡宗宪毕竟不是抗倭最前线的。

  十年砍柴:他很能干,电视剧在这点上表现得比较真实。胡宗宪特别善于搞人际关系,精通权谋,明规则、潜规则,他都懂,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很会混,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很会“捣浆糊”。对于这样的人做简单的道德评价很困难,本质上不能说是好是坏。史书记载,当时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到底下去,与别人都处不好,唯独与胡宗宪能合作。胡宗宪是个做事的人,在明朝当时的环境下,只有把上面弄好了,才能干事(比如平倭寇)。当时朝纲不振,从上到下都存在这种“灰色”贿赂,平时都这么干,要查了,就都是行贿受贿。历史上的抗倭将领,主要就是胡宗宪、谭纶、戚继光和俞大猷四个人。胡宗宪死得很惨,严嵩倒台后,他受牵连被捕入狱,最后在狱中自杀。这是个悲剧性人物,我很同情他。

  李亚平:史书上说他“豪爽有大志”,有志略,非常有才干。事实上江浙一带的倭寇是平在胡宗宪手上,不是平在戚继光手中。戚继光大概相当于他统率的军队里的一个师长,是胡宗宪发现、培养的一个将领,后来戚继光又到福建沿海清扫倭寇。所以说,平倭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胡宗宪,但是后来历史上对他肯定得不多,这可能是因为胡宗宪本身存在着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他生活上极其奢侈糜烂。明朝的官员薪俸很低,他这样的浙直总督,一年的工资只有今天的10万人民币。而他的生活奢华,可能超出了吃花酒的领域,收入来源不能不叫人怀疑,这也是被历史学家们所诟病的。第二,就是他与严嵩的关系。当时他还只是个相当于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科员这样的小官,但又很有抱负和想法,他选择的办法就是不遗余力地攀附严嵩。史书记载他派遣给严嵩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江浙一带很富饶,胡宗宪尽力收集各种字画古玩,送给严氏父子,这里面很可能有巧取豪夺的。这个人为人不坏,任总督期间虽然豪奢,但也急公好义,与著名文学家徐文长是好朋友。我个人认为中国人(排除意识形态影响)对历史评价大体上是公正的,之所以后来对胡宗宪的评价不高,可能与前面说的两点有关。有人非常赞赏电视剧里重新塑造了胡宗宪,但我认为那恰恰是本剧的败笔,历史人物应该有立体感,不应塑造“高大全”的人物,有缺点的好人才让人感动。

  严嵩

  一部《明史》将他定为奸臣之首。他的书法今天仍高挂在诸多名胜之上。这位执掌内阁二十年的首辅,给后世留下多少历史之谜。

  毛佩琦:严嵩是个很复杂的人。他很有才华,做了不少好事,主持朝政多年,要保证各方平衡,处于矛盾的漩涡。他是坏在儿子手里,说他是“奸臣”,很多史学家不以为然。《明史》不一定评价准确。

  十年砍柴:传统上道德评价的观点,严嵩是奸臣。但现在不能再这样贴标签。他为什么会成为贪官?史书上说严嵩“颇著清誉”,字写得好,文章也好,但早年官场不得意,在南京做吏部尚书。明朝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在南京做官,级别虽高,却是闲职,没什么权。直到后来嘉靖要修《宋史》,才把他调回北京,后来入了内阁,官至礼部尚书,直至首辅。我想任何一个人为官一开始总想好好干番事业,没人天生是坏的。嘉靖朝有个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嘉靖当上皇帝完全是偶然,只是因为前朝皇帝没有儿子,才选择了他这个“小宗”继位。可是他当上皇帝后,却要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争名分,提出要尊生父为皇帝,后来又提出要入太庙。你可以想象,这是完全不符合祖规礼制的,一开始严嵩和其他臣子们一样,也表示反对。后来嘉靖说是遵循孝道云云,严嵩就变了,不再反对。一般都认为严嵩“柔媚事君”,比如有一次皇帝赐道冠给夏言和他,夏言要做名臣自然不愿戴,严嵩喜滋滋地戴在头上,还在外面笼上了纱以免弄脏。不过我认为在当时那种制度下,要生存,不可能与皇帝对着干,所以这是不可苛求的。严嵩主要干的坏事是杀了夏言、杨继盛、沈炼等忠臣,还有就是败在他的儿子严世蕃手上。皇帝为什么用严嵩?第一严嵩听话,虽然嘉靖在“大礼议”事件中赢了,但也不轻松,所以想逃避,就需要又听话又有能力的人。第二严嵩名声不好,皇帝就比较喜欢,有缺点,有把柄,他就好控制。皇帝最怕的就是像夏言、张居正这样的人,有人格力量,又能干,能成为群臣领袖,皇帝难以对抗。而严嵩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嘉靖其实很喜欢他,即使严嵩后来被贬回江西,嘉靖对他还是非常留恋,也不杀他。杀严世蕃是因为严世蕃做得过了,皇帝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家族做大的,而且不杀他不足以平众怒。

  李亚平:严嵩富有才华,书法成就很高,至今,北京的六必居、什刹海等地的匾额还都是他写的字。只是因为他后来成为奸臣了,所以美术史上就没有他的记载了。严嵩在诗词文学上的成就也很高,诗文清丽婉约。我个人认为他的面目会变成后来那么糟,有两个人要负责任,一个是嘉靖,一个是严世蕃。嘉靖是个极端自私、冷漠的人,这从他对妻子、臣子、太监全无体谅可以看出。嘉靖朝发生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壬寅宫变”——16个女孩(宫女)一起策划要勒死皇帝,反证这个皇帝确实该死。在嘉靖的威逼下,严嵩应该是背了一些黑锅的。另一方面,严世蕃也为他爸招了祸。严世蕃公开在民间叫嚣,任何一个官职都要通过他们严家,人们当然会把坏事也归到他们头上。不过,要替严嵩翻案,我觉得证据不足。首先,杨继盛、沈炼等人被关被杀,都是因为弹劾了严嵩。其次,严世蕃恶事做得太多,娶了27个妻妾,惹了众怒,而这些严嵩不会不知道,他也默许了。严嵩当时的工资大概是1000石,大体上2石值1两白银,那就是5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再加上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等等,还有皇上的赏赐,一年的总收入应该在10万到20万之间。但是后来严嵩倒台,抄家抄出了多少钱。现在看北京的湖广会馆多大呀,原来就是他的住所,而且才是严府的十分之一。还有各种古玩字画,朝廷让文徵明的儿子去看了3个月,才鉴别完。文徵明的儿子高兴坏了,说以前只是听说的那些名画,现在全看到真品了。《柳如是别传》里面说柳如是在南京买一幅名画,要800两银子,是钱谦益给她付的钱,可见名画自古就贵。而严嵩出身贫寒,哪来的这些家业?一个字,贪。这个是洗刷不去的。所以,我不喜欢电视剧里面严嵩对胡宗宪说:老夫一生没收过多少钱。天下没有只贪赃不枉法的人。

  严世蕃

  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也是个目无法纪的恶徒。他的死应了一句“罪有应得”的俗话。

  毛佩琦:严世蕃很聪明,严嵩处理不好的事,就会问严世蕃,严世蕃比较会体会圣意。但是他贪得厉害。

  十年砍柴:高阳说,严世蕃是“天下之大才”。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想是性格决定命运,严世蕃这个人性格不好,太张扬,聪明过头了。嘉靖皇帝的旨意往往很简单,喜欢叫人猜,严嵩看不懂的,严世蕃却能看懂。史书记载他在家里纵酒,连父亲辈的亲友都被他灌酒,可见他目无尊长。他不怕皇上,说:“任你燎原火,我自有东海水”。后来被流放到雷州半岛,却和罗文龙一起逃了回来。当时三司(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和中纪委书记)一起给严世蕃定罪,说他害死忠良等等。徐阶就问,你们是要他死还是要他活?他们说,当然要他死。徐阶说,那就不能这么写,因为这些事都是皇帝同意的,说他有罪不是等于说皇帝被人利用了嘛。于是徐阶就改了罪名,捏造说严世蕃与倭寇勾结……这是很荒谬的,等于说为了结果的正义,牺牲了程序正义。真是明朝制度文化的可悲,需要用非正义的手段来追求正义。

  李亚平:严世蕃是个天才类型的人,古代典籍他能倒背如流。嘉靖是个比较重视大臣长相的皇帝,严嵩就长得比较高大挺拔,仪表堂堂。可惜严世蕃长得一点不像爸爸,像妈妈(史书上说她妈妈比较“丰腴”),是个胖子,个子也不高,而且一只眼睛还有点不好,所以嘉靖看不上他。这就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举止张狂、变态,和人一起喝酒,揪着人耳朵灌酒,不讲长幼之序。还有一点,他对天下官缺肥瘦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是首辅一个人拟票,所以任何一个官员的举荐都要通过严嵩。严嵩不收钱,严世蕃收钱,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

  徐阶

  韬光养晦,不张扬,在嘉靖朝这么多对抗严嵩父子的力量当中,只有他是成功的。

  毛佩琦:徐阶是很有能力的人,但他的更多功绩是在隆庆(嘉靖后)时期。电视剧里面徐阶表现得不突出,只是与裕王的联系很密切,其实在历史上,太子是无法参与朝政的。

  十年砍柴:中国到了明嘉靖这个时代,科举已经很完备了,有可取之处。当时以科举制为基础的文官制度非常成熟,所以走到这一位子(内阁首辅)上的人都很能干,徐阶可以说是明朝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标准的精英官僚。他非常适合这个体系,前面提到的那些人到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只有他还能保身,说明他确有过人之处。虽然儿子兼并土地,但他个人还是比较注意操守。我个人最佩服徐阶。

  李亚平:我觉得嘉靖朝是大明朝的转折点,乾隆皇帝说明朝亡是亡在万历,其实嘉靖时社会风气变得特别坏,主要就是在严嵩执政的那20年,跟皇帝的个性缺陷有关。徐阶是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人,他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这个人不容易,是勾践式的人物,卧薪尝胆,最终把严嵩弄倒。章太炎对徐阶不以为然,说他是好玩权术的政客,这个评价不一定公正。徐阶与严嵩周旋了那么多年,拍马奉承肯定是有的,但看不到他做什么坏事。徐阶倒严时,叫来专案组的人,看了审讯报告,然后换上自己早已拟好的报告交上去,这个程序是完全不对的。这说明他在政治上的不择手段。后人为徐阶说好话,我想是因为徐阶担任首辅后,匡正国家弊病,还为不少严嵩时代的冤狱平反昭雪,启用了一些官员,使乖张的嘉靖安静下来。据史载,徐阶担任首辅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明朝特务组织锦衣卫出动得越来越少,这些奠定了徐阶正面人物的形象。嘉靖帝死时的遗诏也是徐阶起草的,写得很好。但不可否认徐阶也是贪官,他原是清贫之家,后来徐家却成了松江地区最大的地主,对他家的土地有三种不同说法,最少的一种也有6万亩。他弟弟是当地一霸,三个儿子中的两个为恶多端。所以徐阶退休后回松江老家,海瑞不顾恩情“修理”他也是有道理的。

  张居正

  他是裕王的老师,是一代名相,却也引来诸多评议。

  毛佩琦:他在这段时期还没有什么突出表现,隆庆以后,他才成为左右朝政的力量。在电视剧里,比较其他重臣,他还是资历最浅的一个。不过张居正、高拱等人都是在嘉靖朝培养出来的。

  十年砍柴:电视剧把张居正的入阁时间提前了。其实他那时候就是陪太子读书,倒严时还只是五品官,嘉靖死后,他才入阁。等到他独揽大权,那是在万历1573年时期了。

  李亚平:在历史上,张居正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才崭露头角。徐阶老谋深算,他自己与严嵩死掐,却让张居正冷眼旁观,这肯定是他们师生之间有关照和默契的。张居正当时是国子监“常务副校长”,徐阶安排他做裕王的老师,打下了深深的伏笔。嘉靖帝驾崩,徐阶起草遗诏,也与张居正商量(这时张还没有入阁),这事惹火了高拱。嘉靖死了以后,张居正才三级跳入阁担任要职。

  裕王

  他是皇帝的儿子,是将来的皇帝,却天生懦弱,无能或许成了他最大的优点。

  毛佩琦:嘉靖相信“二王不相见”,所以他很少与裕王打交道,两人长年不见面,甚至裕王生了孩子都不敢告诉嘉靖,两人合不来。裕王当时没有参与政治,而且嘉靖一直没有封太子,所以皇帝继承人一直不明确,也造成裕王不敢造次。等到裕王登基,隆庆时代,明朝改革,对外贸易全面开放,他能放手用人,还是不错的。

  十年砍柴:裕王就是后来的隆庆帝,懦弱仁厚。他爸太厉害了,长期不立太子,不确立地位(当时还有一个景王),所以他一直有危机感。上头有父亲,有严嵩,又想培养自己的班底,不敢放开,非常矛盾。人还是比较好的,就是弱了点。裕王当了皇帝后,还行,让大臣们发挥才干。所以说,皇帝不要太能干,而是要知人善用。

  李亚平:裕王很特殊,他脾气好,对权力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所以放手让徐阶等人去做,他不管事,这倒反而好了。在嘉靖底下长年的压抑恐惧造成隆庆帝接见群臣时经常讲不清话,与成化皇帝口吃不一样,他是属于心智发育不完善,所以不愿上朝,很多话让大学士替他说。还有,这个人对女孩子特别感兴趣,所以隆庆时期民间春宫图特别发达。他好女色,没有心思当皇帝,手下大臣又特别能干,到后来张居正把高拱挤掉后,实现了16年的改革大治。

  李妃

  她是平民百姓之女,又是帝王家的嫔妃。她成就了张居正的大业,却也毁了张家。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毛佩琦:对于李妃的塑造,电视剧太夸张了,明朝有规定王妃是不能参政的。可能是想在这部男人戏里面突出一点女人的作用吧。李妃起大作用是要到万历初年,她与张居正共同扶植万历帝(当时只有10岁)。

  十年砍柴:李妃是个很厉害的人。她本来是小商人的女儿,天上掉馅饼,让她当上了王妃,后来还当上皇太后。她非常聪明,特别有手腕,跟孝庄皇后有点像。她把万历帝托付张居正,迎来万历前十年的强盛。后来万历帝为了自己的阴暗童年,要向张居正报复,她却不管了,忙着筹办另一个儿子潞王的婚事。抄了张家,正好办婚事。

  李亚平:明朝朱元璋规定皇家子弟只能娶清白人家的女孩,所以自永乐帝后,代代王妃都是民间选的。李妃的父亲是泥瓦匠,没有读过书,是逃荒到北京西郊的,可以推想李妃也不可能读过什么书。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女孩,像电视剧里描绘的那么深明大义,那么有政治智慧,很离谱。她的两个弟弟都很不争气,其中一个揽了制军服的活,结果偷工减料,冻死了戚继光手下的士兵,后来被张居正压下了,才没有闹大。李妃与张居正家关系很好,张死后,却抄了张家。她听儿子说张家有百万两白银,就同意抄了,其实只有10万两。当时能制止万历的只有李妃,但是她没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