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顿吏治到行业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0日21:25 南风窗

  从整顿吏治到行业洗牌

  与康力元一样,在这场官员贪腐引起的药业震荡中,海口还有另外一家民营药企正遭遇灭顶之灾——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利制药)。2006年1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普利制药生产假药,要求各地查封该公司一种名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的药品。

  记者在海口采访时,有知情者透露,普利制药的老板范敏华与郑筱萸之间的关系比汤氏兄弟与郑的关系更加密切。根据公开的材料显示,1984年,范敏华从南京药学院(即现在的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省医药管理局科研处工作了8年,而同一时间,郑筱萸则在浙江著名的国营企业杭州民生制药厂从技术员做到了厂长,直至1994年离开杭州,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据知情者透露,二人在此期间,一直相熟。

  1992年,范敏华辞去公职,来到海南,一手创办普利制药。10多年来,在海南制药业内,普利制药一直拥有良好的形象,药厂的规范程度和技术水准都在业内以优秀著称。

  对于普利制药的问题,海南药监局药品注册处处长李治平说:“国家局和中纪委来检查时,普利的老总范敏华不愿意露面,手机也关机,一直都联系不上,普利制药对检查组的配合有问题,应急措施也有问题。不过,普利制药在技术上做得不错,药品申报暂时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如果就此倒闭,确实有些可惜。”

  和康力元、普利一样,2006年一年,被关停的142家制药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治平处长不断地为自己监管下的药企开脱:“海南的申报材料并不比外省差,只不过海南药企民企多,老板们脑子活,不惜成本,所以,这几年数量多,出的问题也多。”

  已经倒下的142家企业并不意味着这轮风暴的结束。2006年10底,在国家药监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副局长吴浈部署了在全国全面开展药品注册现场核查方案,对2005年1月1日以来申报的新药进行重新核查,要求在2007年7月份之前完成。

  2007年1月15日,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张冀湘又宣布:2007年,国家药监局将全面启动对所有药品的再注册工作,对上市药品进行重新审核,没有通过“复查”的药品,将无法再上市销售。

  对于4000多家制药企业来说,这些从国家药监局不断传出的消息意味着,2007年将会有一场更大的风暴来临,“如果药监局动了真格,大部分民营药厂面临的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广东一家民营药企老板告诉记者,对于大部分实力并不雄厚的民营药厂来说,在新药申报和GMP认证上,没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没有任何问题。

  吴浈在总结2006年的核查情况时,也说:“国家局和各省局的同志们一致感受到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伪造实验数据、伪造实验过程、伪造生产样品等弄虚作假问题十分严重;数据缺失、记录涂改、样品销毁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个核查结果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说明了当前药品注册存在的问题,不是少数企业、少数品种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都意味着,一场整顿吏治的行动正在演变成整个制药行业的重新洗牌。很多药厂已经把宣布破产提上了日程,而那些专门以提供新药注册资料为生的上千家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所很多都已经到工商局悄悄地完成了注销手续。

  药监局向何处去?

  不少医药业内人士都称,如果郑筱萸案能够为药品注册制度,以至整个药品监管体系带来系统性重构的良机,那对整个社会来说,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中国有4000多家大小药厂,这本来就不可思议。

  199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组建国家药监局,以及后来郑筱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初衷本就是为了依靠严格的认证制度把一批小药厂淘汰,希望行业资源得到优化,真正出现几个大而强的药品企业,从而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

  可是,当年改革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设计,最终却沦为官员寻租敛财的工具。把一场整顿吏治的风暴转变成一个行业重生的契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药品监管都是一个难度最高的公共管理问题。

  每次抨击中国的药品监管体制时,人们都喜欢引用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完善的药品监管体系来对比。无独有偶,FDA几乎是美国政府机构中,受到指责最多的一个,几乎在郑筱萸案发的同时,FDA前任局长(曾担任FDA代理局长3年,局长2个月,于2005年9月卸任)莱斯特·克劳福德也正在遭受牢狱之忧,他因隐瞒了拥有FDA当局管理下的多家医药上市公司的

股票这一事实,而遭到指控。

  过去10年间,FDA没有一个局长的任职时间超过2年,频繁的人事更迭使FDA一直处于摇摆不定之中,而公众对FDA在美国药品供应上监管不力频频发出指责。就在去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医学科学院发表一份报告,报告对FDA“缺乏稳定的领导层”表示哀叹,报告指出领导层频繁更换将会削弱“为提高FDA工作效率所作出的努力”,它批评FDA内部勾心斗角,管理水平低下,规章制度陈旧落后。

  而对于中国来说,药品监管机构和政策的连续性更是个大问题。从1998年药监局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结果企业不知怎么报,审查一会一个样。在缺乏一个稳定、公正而透明的监管体制的状况下,企业能做的,只能是处心积虑寻找政策的漏洞,据此谋求暴利式发展,这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每个行业都经历过的一幕。成立8年多的药监局,同样没有逃脱这个法则。

  政府在放权与收权之间徘徊,对市县一级官员不放心时,就将权力收归省一级,对省一级不放心时,收归中央,可当中央一级的权力依然抵挡不住商业收买时,一切就只能重来。攻克代表中央执掌一个行业的绝对权力的副部级机构,仅仅用了8年时间,攻克之后的官商合谋,便开始肆无忌惮地伤害公共利益。

  目前为媒体和公众所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面对今天药品监管的种种困局,是应该将药监局的职能归并于卫生部门,还是应该继续保持其监管的独立性?在南开大学法学博士宋华琳看来,让卫生部门来重新负责药品监管,并不能克服独立药品监管机构8年作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尽管医和药貌似一家,但是事实上彼此都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更多的是具有医学背景,而药品监管的宗旨在于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更多需要的是相关的药学、化学、生物、病理学知识,让药品监管回归卫生部门,将与专业监管的理念南辕北辙,也许会“按下葫芦掀起瓢”,引发新的问题。当务之急,“绝非在于机构的变革,而在于加强药品监管机构独立性的同时,去更好的完善其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早已深入社会肌理的中国式政商关系会困扰我们走过一轮又一轮的体制改革、社会变革。但无论如何,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不能再为一群官员的贪腐行为埋单。 本刊记者 田 磊 发自海南广东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