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昆明城中村调查:治安刑事案件频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08:16 法制日报
疯长的“城中村”成了城市治安之痛:一幢幢民房紧贴在一起,抬头只有“一线天”,成为消防的死角;杂乱喧嚣的集贸市场,各色人等川流不息,成为流动人口的大本营;既是黄、赌、毒活跃的温床,也是犯罪分子销赃、藏身的理想之地。面对乱状,昆明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根治“城中村”的对策。 本报记者 储皖中 本报通讯员 王晓斌 昆明老城并不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圈的急剧扩大,原来是城郊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个“城中村”。据了解,昆明市“城中村”共有280余个,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非常住人口则超过100万人,几乎占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的一半,而“城中村”的面积则占了昆明市区的60%。 2月25日、26日,记者实地调查了这些“城中村”。 在昆明市福德村、黄土坡老村、鱼翅路附近的“城中村”,记者看到,路上到处都堆放着用于建盖房屋的泥沙和石头,不少村民正在大兴土木,将自家的房屋加高,原本只有三四层的楼房长到了六七层。 黄土坡老村的王先生说:“我们这里外来人口比较多,我家加盖楼层主要是为了能多租几间房子。以前我家的房子才3层,现在加到7层,我给你算笔账,一单间月租金为200元,一层楼5间,我现在每月比以前多赚了4000元呢!即使这个地方拆了,补偿费也会很高。” “限高令”无力刹住加盖风 去年昆明市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房管理禁止违法加层的通知》(以下简称“限高令”),对私自搭建、加盖和翻修的违法行为,给予了明示:凡未经现状登记的农房,不得出租,不得作为工商登记的注册地址,并不得作为今后拆迁安置补偿或者审批新建住房的依据。 “限高令”的出台,却没能刹住加盖风,有经济能力的村民仍毫无顾忌地翻修和加盖。为此,有的村民在私下称,“种地不如盖房”。 官渡镇罗衙村村委会主任王玉这样解释,他们村委会是在去年6月初接到“限高令”的,作为村委会,他们曾经管过多次,但效果不明显,因为跟风现象特别严重,镇政府难以控制。 火灾频发成消防死角 “城中村”的村民见缝插针地多盖房子,导致楼与楼之间形成“背靠背”、“连体式”、“贴面式”的“一线天”独特景观。而且“城中村”建筑大多二楼外“凸”(所谓的“占天不占地”),一楼的消防安全通道还有3米,到二楼的高度就只剩2米的宽度,致使本来就十分狭窄的楼间距更为狭窄,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 记者调查发现,“城中村”普遍未设置市政消火栓,部分“城中村”的消火栓是规划开发单位和市政道路经过该村设置的,不但布局不合理,而且保护半径也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城中村”一楼开店、二楼做饭、三楼住人的“三结合式”楼房比比皆是,而且居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柴、煤、电、油、液化气。“城中村”香火很盛,许多居民有焚香敬神、拜佛的习俗。由于用火不慎,火灾频频发生。以昆明市四城区为例,2004年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发生火灾71起,死5人,伤3人,直接财产损失88万余元;2005年“城中村”发生火灾153起,死4人,伤13人,直接财产损失33万余元。据云南省消防总队介绍,去年10月云南发生惟一一起一次烧死数人的特大火灾,也发生在昆明一个“城中村”内。 治安刑事案件频发 昆明市莲花池片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周边集聚了众多高校,“脏、乱、差”问题困扰周边高校已近二十年,学校多方呼吁,地方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难以根治。 “我1988年上大学时,这条街就是这个样子。这些年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有越来越乱的趋势……”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杨泽泉告诉记者。 大学周边的“城中村”出租房多,居住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小偷出没其间,酒后闹事、抢劫、强奸、群殴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平说,去年3月份,云南大学有个老师就在云南民族大学大门不远处遭到抢劫,包被抢走,大腿、臀部各中一刀。 去年12月,昆明市公安局侦破的一起轰动一时的杀人碎尸案,就发生在“城中村”的一个出租屋内,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外来人员。 人贩子青睐“城中村” 据了解,从2002年到现在,农民工集中的护福村至少丢失了11名儿童,失踪儿童的父母都是外地农民工。据介绍,护福村村民只有800多人,但外来人口达到了6000多人。在鱼龙混杂的外来人口中,就有人贩子在活动。 来自贵州的王兴普说,他在护福村已经住了两年,原有3个孩子。2003年10月1日,他的两个儿子在家门口被人拐走。为寻爱子,他已半年多没打工,家中负债累累。他拿出了一份统计名单,上面有将近200个丢失儿童的名字。 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七大队大队长马宁说:“在云南的昭通、会泽、宣威,贩卖人口犯罪活动猖獗,人贩子混杂于外来人口当中,‘城中村’就是他们的据点。”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