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代表:务实创新精神俱备才能提升城市幸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9:30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傅代表和罗委员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比如罗委员谈到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人文环境的不断提升,人们快乐的感觉,由傅代表给我们讲述了百岁老人的感受。从这些不同的方面来为我们诠释了成都的文明幸福感。

  我觉得文明幸福感当中还应该包括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整个城市没有一种排外的情绪。

  罗霞:没有。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个外来人,我并不是成都人。我觉得在成都有了自己很好的事业、很好的家庭,我很多周围的朋友也不是成都人,可是我觉得应该说这个城市,我自己的感受,没有感到还有排外的感觉。

  傅勇林:我们的城市精神经过大伙儿的讨论,后来把它定位和谐包容、务实创新,好像是12个字。

  主持人:智慧诚信。

  傅勇林:智慧诚信,应该说很好地总结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我们这座城市真正意义上传统与文明对话以后,大家对今天幸福生活以及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所凝聚起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

  但是从另一点角度来说,从历史上讲,我们知道成都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从唐代一直到最近的改革开放,百姓迁徙来的城市历来是特别活跃的。刚才罗委员特别提到,我们创业环境最佳,我们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而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在成都创业有很多外乡人,当时包括温州人,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学成归国的青年学子,在这座城市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种包容性体现了传统当中赋予了大度、从容、冷静。一个城市的包容是因为它能海纳百川,而这种海纳百川是因为它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由尊严、岁月所积淀,给我们赋予独有的文化情感。所以,这座城市之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让你细细品,可以品出人情味,可以品出我们的文化尊严,可以品出传统当中我们对所有有才华的人的尊重、热爱以及吸纳,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民给他们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这是我们所说的幸福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罗霞:你在很多小区里边可以看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公园里面也是。像今年在春节期间就有一个工地的老板请所有的民工吃团圆饭,这就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我刚才讲到在创业的环境当中,我们也会经常到市里边办很多事,你就会体会到为了构建这种和谐的关系,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规范化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而且非常有成效。从今年课题的申报当中,我们感觉这种成效很显著,效率提高很快,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好,他们是亲自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争取到了省上、市上的项目,他们打电话给我们学校,通知我们,而且主动帮助我们完成材料的申报。我们很多老师都非常感动。看到这些感觉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特别温暖。

  说到这个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幸福指数里很重要的,也就是要关注各个阶层人的生活。像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倡导性的工作,比如启动了三大阳光的慈善品牌工程。有一个叫“阳光圆梦工程”,无论你是低保的小孩还是农村的小孩,只要考上大学,你一定有机会上大学。还有让所有的孩子从小都能接受好的教育,叫“阳光育苗工程”。还有一个是很多市民住在危房里,市政府想方设法把他们搬迁出来,叫“阳光新居工程”。

  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和谐,让人就感觉到特别欣慰。这个欣慰在哪儿呢?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让各个阶层的人民,我们都能够感受和分享到这种成果,这一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我们和谐成都的基础。

  主持人:对。

  傅勇林:这个不容易。刚才罗委员特别提到了成都市每年要筹大概将近3000万,我们是承诺让我们这座城市里,包括农村孩子在内,一个孩子都不能少,都得圆他们的大学梦,这个不容易。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的多功能厅,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这方面谈得特别好、特别多。今年教育这一块光是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就有98亿,明年还要提到200亿。同时我们的全国所有的孩子今年全部免学费。从国家来讲付出了这么大努力,但是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我们有将近680万农民,这680万农民,包括这些孩子在内我们都得一个不少地圆大学梦,你说这个城市温暖不温暖,你说这个城市是不是充满了希望?生活在这儿你肯定会感觉到幸福(笑)。

  罗霞:有两项事情成都在全国也是做得非常好的,前几天一个是《中国建设报》关于公交的事情采访我,还有一个是《中国教育报》的一位记者。我就讲第一在城乡公交一体化上成都是搞在前面的,为什么搞城乡公交一体化呢?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成都发展了、建设好了,大家都能够看这些美好的风景,而且票价是统一的,这是第一个,这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

  第二,我们成都搞的均衡教育,这也是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而且试点的会是放在成都开的,这个非常好。

  傅勇林:我们的市政府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拿出十几亿做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校舍的建设。有一次我跟一群大学老师,我们当时说是去扶贫,开了一辆大客车,到了一个村小。结果我们老师不愿意下来了,觉得好像上当受骗,说那个村小那么好,比一所大学的附小还要好,都不愿意下来了。

  另外,我们这些年应该说在均衡教育当中特别整合城乡的教育资源,把城里边郝老师、优秀的老师和我们农村的老师对接,结成对子,特别是让我们农村的老师能够跟城里边最好的老师拜师、学艺,通过传帮带,在各个方面全方位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不错的地方。

  让我们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党和政府的希望,更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的希望,更是我们的孩子走向未来,圆他们人生价值的梦,当然也是为了寻找他们更为理想的人生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座城市,包括农村孩子,应该说会越来越幸福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傅代表给我们讲了一位百岁老人的幸福感受,刚才傅代表和罗委员又从孩子的角度给我们讲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孩子能够受到的良好的教育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我认为均衡教育和城乡卫生的一体化这些都应该是一座城市文明幸福感应有的题中之意。

  有一位网友提到了红蜡烛行动,红蜡烛行动是去年年底时由成都晚报承办的一次慈善活动,在寒风当中近万个家庭他们手捧红蜡烛走上街头,自发地为市里的白血病患者筹集善款,这就像三大阳光的慈善工程一样,它是一个城市自发的善良,在政府倡导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罗霞:其实我觉得在这个城市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动,你要看我们的《成都晚报》,经常会看到很多市民自发地去做这样的捐助。

  主持人:对。

  傅勇林:这样的一种善良,刚才主持人说得非常好是自发的,发自心底的这种善良。这就说明这座城市是内在的、天然的、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善良。我记得我曾经给孩子买了一本国外出版的《百科全书》。当时我一看到《百科全书》以后,觉得跟我们国内的《百科全书》有点不一样,主要是以为我们国内的《百科全书》,上面都是给孩子灌输的这样的知识、那样的知识,可是在国外的《百科全书》里特别教了一些价值观,价值观也作为知识输入给孩子,比如里面讲到善良,会告诉孩子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勇敢。我当时看了以后,从那里边我自己也深受教育。

  举个例子,一个城市,包括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它的底线就是善良。实际上善良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的底线。有时比如我们说这个人特勇敢,勇敢不能作为底线,歹徒也可以很勇敢,但是在善良基础上的勇敢就非常好了。所以,善良是做人的一个底线。

  刚才我们谈到这个城市里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这个城市里的人会情不自禁会透出这种善良,而善良可以通过我们的善举、善言、和善,包括宽容,所有这些都是源于善良。从幸福感的感字而言,善良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城市是发自内心,从传统中来又从传统中去,又是从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能够感觉到,像雨露阳光一般渗透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幸福感。

  罗霞:我有一个

留学生问我,罗老师,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这种自发的捐助活动,他说为什么。我说是因为这个城市的人真的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很幸福,所以他们想尽量地去帮助不幸福的人,让很多人都能够和他们一样幸福。因为传递幸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主持人:它也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

  罗霞:对,也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

  傅勇林:我前不久特别去了成都的儿童福利院,我在儿童福利院里发现有一个单元专门辟出来让孩子回家去住。一般有智障儿童在大班里生活,里边有床都是在大班,但是如果谁表现好都可以回家住,家在哪儿呢?就在旁边有一个单元,家里实际上就是我们请的一些保姆什么的,他们就临时充当智障孩子的妈妈,就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孩子就到哪里跟妈妈们一块儿生活。这在全国是一种创举,孩子们不单单在儿童福利院受到生活上的接济,更重要是他们的心理,特别是妈妈和其他的妈妈包括老师的教育,能够在家庭温暖的过程当中,让他们的智商、心灵从小受到善良,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和培育,让我们的心灵都能健康成长。当时我感触很深。当时孩子给我们表演了一个节目,智障儿童舞蹈表现得特别善良,让我们特别有感叹。所以,这个城市我们所说的幸福感是可以在很多方面找到例子来描述、来概括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