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提议要求政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20:15 CCTV

  刘明华:

  这是一个导向。

  主持人:

  这是他们看得见的未来。您连续三年为这些留守儿童发出声音,三年,恐怕从题目上就能反映出您思路的变化,第一年是什么?

  刘明华:

  第一年应该是一般性的呼吁,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第二年比较具体,希望从农村寄宿制学校来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管理。

  主持人:

  第三年呢?

  刘明华:

  今年希望推广一种代理家长制的经验,同时政府跟进,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在关注着这样的群体,我们来了解一下。

  人大代表 汪春兰:

  我建议学校能不能它的教育部门把学校的老师,把这些孩子组织成留守分队,在学校里组织起来,使他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我,找到家庭,甚至缺乏的亲情由老师来弥补。

  人大代表 司敏:

  现在这个社会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我觉得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能让孩子能跟父母在一起,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打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政府,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人大代表 徐永光:

  留守儿童的现象现在一时不能马上解决,怎么办呢?我这次在会议上的提案,就是要求政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资力度,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寄宿制学校里生活。那么寄宿制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集中地进行管理,同时在他们的学习辅导,还有心理关怀方面,学校能做很多事情,可以弥补由于

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不足。

  主持人:

  我想在“两会”期间,会上会下的声音是有一种交融的,不光是“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着留守儿童,其实有很多专家一直在关注留守群体。我们看一些专家的说法。这是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李佳,她曾经这样说过,“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学生监护教育体系,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教育网络,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和关爱帮扶措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这位是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张永,他的观点是“寄宿制学校、代管家长和留守小队三种模式,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作用和推广价值。推行三种模式,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只有采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这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农民工子女研究课题组”的王文忠,他说“在大型建筑企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单位开展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干预及亲子沟通指导工作。而且在试点省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工作。”这些说法您认同吗?

  刘明华:

  都认同,而且正好是我这几年在关注和不断在提出的一些内容,尤其是三位一体,家庭、学校、社会。

  主持人:

  在您的各种主张中,您觉得哪个是最便捷的,能够比较快的见效的方式?

  刘明华:

  现在我的认识是这样,应该还是以学校为主体,辅以代理家长制,我认为基本上抓住了学校和社会两端对孩子进行关注的比较好的方案。

  主持人:

  现在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代理家长了,没实行的地方,可能很有一种了解的愿望,怎么实行的?比如说代理家长的物色,什么人来充当?

  刘明华:

  它首先是义务性质的,自愿、义务,一般从基层算,就是一个镇,党委行政里面的工作人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还有一个是老师,镇的学校的老师,还有村的干部和有能力做这个工作的一些党员,还有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他可能不在这个村,不在这个镇,在县城里面,包括一些企业家他也愿意管一管。

  主持人:

  这种做法并不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

  刘明华:

  对,目前是不需要政府投入。但是我在调研的过程中间,我认为政府应该跟进,就是我们要给他设一个门槛,哪些人能够做代理家长,因为他毕竟是起监护的作用,对人选要有遴选,同时他完不成任务应该退出。我们知道,政府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专门做这个工作,纯粹是义务性质的,有些时候很难落实,所以我倡导政府跟进。

  主持人:

  大家可能了解到了,现在面对着留守儿童这样的群体,国家也有一个举措,就是成立了全国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我们采访了这个工作组的组长,也就是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世平,我们听听她的说法。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张世平:

  对于儿童来讲,对于成长当中的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家庭的亲情,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家庭的呵护,这是一个根本问题。父母外出,不能够在一起,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问题,这就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要让这些留守孩子能够进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的教育、卫生等等各个方面,户籍管理上能够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个方面,这些孩子在输出地,我们怎样能够通过当地发展经济,能够缓解劳动力外出的压力,给城市带来的压力。使这些劳动力能够就地消化,在当地解决,这样就不会使太多的父母都走出去,有很多可以在当地和孩子生活在一块,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要发挥。

  主持人:

  这个工作机构是由14个部门组成的,我们就可以想见,我们面对一个孩子、一个留守儿童的时候想到一条一条线,千针万线都要往这一个针眼儿里头穿,都要落在一个孩子身上。就您看,面对着这些不能等的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我们短期该做什么?中期该做什么?长期怎么为他们设计一个未来?刚才我们所谈到的代理父母、寄宿制学校,这种关爱,社会各阶层的关爱是属于我们眼前要做的。

  刘明华:

  这次我还带了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我现在向国家建议,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教育券,可以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比如我是农村孩子,我在重庆长大的,按照现有的政策,教育经费到了重庆,但是我的父母在广东打工,我在广东上学,国家不可能把这个钱给我。所以我如果有教育券,假设这个成立的话,这个钱就可以带到广东去,这样对流入地的这个学校是公正的,同时他也有积极性。如果不这样做,钱到了我所在地,但是让另外一个城市增加负担,对他也是不合理,同时没有积极性。我想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

  主持人:

  远期呢?

  刘明华:

  第一,同城待遇,我走到哪儿,我的孩子能上学。同城待遇有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再下来,可能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走到哪儿都不存在这个问题,走到哪儿都能上学,各地都有义务的财力支持这些孩子上学。

  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这儿谈留守儿童这个话题,可能有的观众就说了,我身边并没有留守儿童,也许他不知道该做什么来帮他们,您能给大家提个建议吗?

  刘明华:

  那就是多给我们的农民工一些尊重,对他们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关爱,愿天下的孩子健康成长。

  主持人:

  好,谢谢您。我们这个话题谈完了,但是又觉得言犹未尽。广东湛江的小义说,“让所有的留守孩子都远离孤独、寂寞和无人关爱的痛苦,和同龄的城市孩子们一起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好,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东方时空》。明天见。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