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座特大城市与暴雪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0:23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成功

  220路公交车

  凌晨5点,苏学军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他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公司,查看车况。35岁的苏学军是沈阳220路的 公交司机,220路是市内一条主要公交线路,从金山小区循环发往沈阳站。

  6:30,上班的路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雪,“雪粒子”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苏学军每天晚上11点才能下班,没 有看电视天气预报的习惯。对于一个有14年驾龄的老师傅,他默默告诫自己雪天路滑,开车小心。

  7:00,苏学军开着第一班220路公交车出车,车上二十来人,大部分是学生。路上雪不多,车轮压一下就化了 ,但他还是紧握方向盘、放慢速度。3月4日这天正好元宵节,下雪倒是应验了古谚“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好兆头”。

  但暴雪的肆虐还在升级,顷刻将“好兆头”化为乌影。这天上午,沈阳中心气象台在半小时内连续发布三次预警信号 ,预警等级也从蓝色迅速上升到红色。上午10时,辽宁省各市气象局宣布启动辽宁省气象灾害Ⅱ级应急预案。

  220路车上的苏学军并不知道什么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但清早的好运随着预案启动结束了。上午10点, 当220路第三次行驶至中山广场时, “我一打轮儿感觉不对,已经晚了。”苏学军说,“车头甩到马路边,车熄火了,困 在雪里。”

  苏学军借来一把铁锹试图铲雪救车,就像希腊

神话中不断“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一样,他每铲一锹雪,马上“狂风 裹暴雪又填满了”。三个小时后,他决定放弃。此时,大汗淋漓的苏学军,头发结冰“就跟喷了发胶似的,一碰就成坨往下掉 ”。和苏学军的遭遇相似,一早全市有超过1000台公交车因暴风雪“趴窝”在马路上。

  “早在五天前,我们就捕捉到它的身影。”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江文说的是恶劣的两股气团,但气象预测越 是提前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就越多。

  之前的3月3日下午,辽宁省气象局进行天气会商后,向有关部门报送“我省将有一次明显降水和寒潮天气过程”的 决策信息。下午6时,沈阳市除雪指挥部根据预报发布特级除暴雪预警令,启动城市除暴雪预案,全市除雪人员、设备严阵以 待。

  雪封盛京

  “下雪了”3月4日凌晨3时20分许,当监测人员观察到“第一片雪花”自天而降时,指挥部一片忙碌,大屏幕 上是全市一百五十多处监控点传回的雪情画面。

  东陵区泉园环卫所环卫工人张锡元是凌晨4点开始,和11560名同事同时出现在沈阳市各条主干道上,他们配合 着一千二百余台除雪机清扫积雪。

  为了能赶上报社12:30的例会,范欣特意提前从家里出发。低着头,猫着腰,艰难在暴风雪中行进,“任何露在 外面的皮肤都被暴雪拍打得很疼,口袋、鞋子灌满了冰冷的雪”。范欣是《辽沈晚报》记者,尽管报社离家很近,她还是花了 比平常多四倍的时间。

  4日8时起,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宣布关闭,辽宁全省的高速公路也相继关闭,客、货运船舶已全部停航。沈阳已经成 为“一座孤岛”。

  报社临时决定调派所有记者去采访暴雪,版面由平常24个版增加到48个版,全部用来刊登沈阳暴雪的新闻,“其 他新闻一律暂停”。

  “13点,沈阳市降水量31.7毫米。”几乎每隔1个小时,沈阳市除雪指挥部副总指挥于沈光就要用手机向当地 媒体记者通报一次实时监测的降雪量。气象学上测量降雪,是按照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一般把24小时内的降水量为10毫 米以上(含10毫米)的降雪称为暴雪。粗略地估计,10毫米深的积雪大约融化为1毫米深的水。

  当范欣再次回到街头采访时,她发现路上积雪有的已深过膝盖。街面上停着很多被暴风雪裹胁得无法动弹的汽车。范 欣把采访镜头对准路上六七个穿着暗红服装的小伙子,他们正试图将一辆深陷雪堆中的面包车推出来:“我们是旁边足浴城的 服务员,老板说今天下雪没生意,让我们到街上帮忙别人推车。”

  沈阳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宁家彬在指挥中心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跑到青年大街进行现场指挥。尽管全市一千多名交警 全部上街疏导交通,但暴风雪还是让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超级停车场:据事后交警统计,有1万多辆车因为油尽、熄火、堵车 等原因停在马路中间。

  “14点,35.4毫米。”

  “15点,38.8毫米。”

  “17点,42.9毫米。‘

  “预计这场暴风雪的降水量将超过50毫米……”在和本地媒体记者通话时,于沈光的口气也越来越焦急:每增加一 毫米降水量,就意味着全市的环卫工人要多扫三四万立方米的积雪。

  正当拥有两千三百年建城历史的古城“盛京”,在暴风雪的淫威之下变得无法动弹时,在距市区35公里的兴隆堡镇 晏海营子村,村民李德贵正摇摇晃晃站在自己暖棚上扫雪,以解脱被大雪压得吱哑吱哑叫的钢架棚。

  李德贵终究没能保住暖棚,大雪压死了里面的三百多只鹅,剩下的600只鹅现在“无家可归”。每只鹅能卖50块 ,李德贵拼命给电台、电视台打电话,希望能给600只鹅尽快找到买主,结果让他失望——买主倒是找到了,但是车开不进 来,“通往村外的马路上雪有半米多深”。

  4日18时,沈阳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第一号紧急公告,宣布沈阳市内交通已处于“瘫痪”状态。

  “这不是雪下得大点的问题,这是灾害性天气!”沈阳市副市长邢凯说。

  一个城市与风雪的对垒

  3月4日下午,林宇接到学校电话通知,学校停课2天,原因是“沈阳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大一场特 大暴风雪”。林宇是沈阳市第四十中学学生,和沈阳一千三百多所中小学九十多万中小学生一样,他“意外”获得额外的两天 假期。

  3月4日,沈阳市政府应急中心连发三道紧急公告,要求3月5日全市除保证基本生活和城市运行的公共服务事业单 位外,全部放假一天。另外从3月5日6点至6日6点,“除公交车、出租车、警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以及除 (运)雪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在二环路以内(含二环路)的道路上行驶”。

  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政策调整,让暴风雪后的沈阳并没有陷入混乱和不便。而邻近的一个城市则因为没有调整作息时间 ,出现百万市民徒步冒雪上班的场面。

  3月5日,“学习雷锋”的日子,林宇并没有休息,而是选择回学校铲雪。各个社区居民和单位也被动员起来,上街 扫雪。一些饭店组织服务员,用餐桌布做成托袋,来托运雪块。有个饭店甚至挂出“歇歇脚”的牌子,给那些铲雪的人提供休 息、喝茶的地方。

  司机苏学军还呆在220路公交车里,因为天气恶劣,救援没法进行。之前他曾动员乘客下车推,试了几次,因为路 面太滑而放弃。他打电话回公交分队求救,得知全队像他这样在路上抛锚的有18台车。他只好让乘客下车徒步回去。

  父母、同事分别打电话给他,接了三十多个电话后,手机没电了。他买了两个面包,大雪夜里躲在四处漏风的车厢内 ,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这一晚很多人都没有睡。事关民生的行业,如交警、环卫工人、电力维修工、医生等,因为沈阳暴雪可能带来的各种 灾害而度过不眠之夜。一位环卫工人因为在外面工作太久,冻坏了耳朵,进屋试图用手搓热,耳朵却掉了下来。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护士王彩华,为了抢救铁西区轻工街一位七十多岁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和同事背起15斤重的氧 气瓶,顶着暴风雪走了3个小时。元宵节晚上十点,当两个连眉毛都结了冰的“雪人”抬着氧气瓶出现时,病人家属感动得抱 头痛哭。

  家住棚户区的84岁的尹会,在元宵节晚上7点半,被区政府转移到宾馆。而棚户区外来户因为暴雪,也被劝进宾馆 ,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

  为了恢复城市运转功能,城市管理者竭尽全力。4日12时30分,沈阳市政府再一次召开全市除运雪调度会。邢凯 副市长要求全市除运雪部门加大除运雪力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确保78条主要街路和42座桥梁通畅,要求次日社会力量上 街进行除雪,全市调集一切可能的车辆,全力参与除、运雪工作。

  部队也派出官兵及车辆支援除、运雪工作。沈阳市内各区将从4日晚上开始,每区动员500辆车,进行除雪战斗, 并动员社会各界全力除雪、运雪,使道路及早畅通。沈阳市地铁指挥部下令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全部停工,调集20多家施 工单位、共五千多名工人参加除雪。

  暴风雪也带来了伤痛。4日12时40分,皇姑区明廉农贸市场被大雪压塌,业户王桂花身亡,另有12人受伤。

  4月5日凌晨3时许,沈阳的大雪终于停息。气象报告显示,辽宁省平均降水量达到43.2毫米。其中,最大降水 量出现在鞍山市,为78毫米,属于特大暴雪。沈阳降水量为49毫米,为56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5日早上9点,苏学军终于等来二十多个同事的救援,挖开车头堆积一米多高的雪,才将车推出雪坑,开回站里。5 日11时,苏学军在暴雪中坚守220公交车25个小时后,终于将车平安送回车库。

  因为大雪封城,5号全城公交停运一天,苏学军和同事们或出门铲雪,或保养车辆。

  辽宁省气象台发布2007年3月3日-5日暴雪评估报告说:这次暴雪天气为一级暴雪灾害,属最严重级别。

  都是暖冬惹的祸?

  《辽沈晚报》办公楼内,年轻的编辑和记者在电脑上紧急地写着沈阳遭遇暴雪的新闻稿,一些人把自己的MSN(一 种即时通讯工具)的签名改为:“沈阳暴雪详细报道情况请看《后天》”。

  《后天》是一部讲述气候变暖带来海水淹没陆地和气温骤降的灾难大片。片中经典画面是冲天巨浪涌进纽约市,自由 女神被淹没。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速冻”变成冰封世界,表现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 显得如此渺小。

  有人将此次沈阳遭遇暴雪和《后天》联系起来,质疑这56年一遇的灾害天气是否与这个暖冬有关。

  “两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中央气象台监测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冬季平均温度比多 年平均高1.9摄氏度,是连续二十多个暖冬当中的第二个高峰。

  在我们身边,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征兆比比皆是。上个月,在吉林举行的亚冬会,因为暖冬自然降雪不足,靠人工增 雪才得以解决比赛需求。(参看本报2007年2月15日报道)3月1日,日本气象厅报告称,东京经历了一个无雪的冬天 。这是东京自1876年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的首个无雪之冬。

  “前几天沈阳和附近地区下了50年不遇的一场大雪属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秦大河说,主要原 因就是,前一段时间的暖冬气温偏高,强大的海洋上空暖湿空气非常活跃,北上遭遇南下的强冷空气,造成了沈阳等地区50 年不遇的大雪。

  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江文分析说,对于这次暴风雪的评价是:总体来说,此次降雪利大于弊。他认为,这次 暴雪过程共增加水资源60亿立方米,对增加土壤墒情,初步缓解辽宁100万亩农田春旱,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减少农 业、林业病虫害和净化空气都极为有利。但他同时承认,此次暴雪和大暴雪天气过程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交通 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各地农业大棚也有一定的损坏。

  3月4日18时05分,气象台通过监测分析,认为此次强降水过程主体已移出辽宁,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下达 解除辽宁省气象灾害Ⅱ级应急预案的命令,为此次创历史记录的降雪预报工作划上句号。4日20时49分,沈阳市气象台发 布消息,解除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这次出现在3月份的大暴雪和寒潮天气给我们以警示。”辽宁省专业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邢江月表示,虽然2006 年至2007年的这个冬季是56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但是往往越是这样,越有可能在冬季的尾部出现异常强降温的天气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应该因为暖冬而麻痹大意。”邢江月警告说。

  苏学军没看过大片《后天》,也不太明白公交车燃烧汽油等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温室效应。但同事在 冰冷的元宵节给他打电话,一直让他深深感怀。

  5月6日凌晨5点,苏学军开出220路第一班车。空荡荡的车厢里只有一个女乘客,她是铁路乘务员,要赶去沈阳 站,值乘即将开通的列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