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还原一场张扬的可可西里科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9:04 外滩画报
库塞湖营地 红景天只在有水的地方生长 回营地的路 冰川冻土溶解后的典型地貌 《外滩画报》 科学精神、媒体炒作和商业力量,2005 年9 月启动的“可可西里科学考察”,广受瞩目也备受争议。这支由科学家、医生、技术保障人员、新闻媒体和志愿者等组建的团队,实施着一场喧嚣张扬的科学考察活动,电视新闻、报纸专题、纪录片、在线访谈、博客连载等,无一漏过。2 月3 日,一个名为“远望青色的山梁”科考两年图片回顾展在上海举行,似乎是在为这个仍在进行中的科学考察作一个低调的说明。 文/ 李琴 图/ 高琦 可可西里是如何由沧海变成今日的高原?有世界的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脊柱”是如何形成的?中国最年轻的活火山是否在可可西里地区存在?藏羚羊为何拖家带口长途劳顿地大迁徙? “远望青色的山梁”回顾展的举办者名为高琦,是摄影爱好者,他全程参与了2005 年和2006 年两期的“可可西里科考”,第一年他的身份是科考队特约记者,第二年是后勤保障负责人。 为期3 年的“可可西里科学考察”不是人类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科考,早在1989-1990 年,中科院和青海省以及科技部三家曾联合组织过一个围绕设立可可西里保护区而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 “但这是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的大规模科考活动。”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员丁林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 科考的收获: 中央造山带、火山岩和眼子菜 “ 可可西里科考”一开始就带着任务进行的,第一年共有16 位科学家,分大陆湖泊、冰川冻土、火山地震、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多个专题考察组。 中科院对此项目提出的任务是:通过羌塘及可可西里地形演化过程及地表剥蚀历史等研究揭示藏北高原的隆升过程;调查此处中国最大、最新火山喷发地区的火山爆发时间和空间分布;探索大型及超大型铜、铅、锌、金矿床的成矿潜力和分布规律;了解在这里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分布、种群变化和迁徙规律。 丁林是科考队队长兼首席科学家,科考项目最早是由他提出的。1984 年丁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到中科院地质所读硕士研究生,从此他的研究生涯便与青藏高原牵扯在一起。 丁林向《外滩画报》介绍,整个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可可西里。第一年主要考察了羌塘和阿尔金山,这是到达可可西里必须途经的区域;2006 年的科考主要在可可西里核心区,在上一年南北穿越的东边走了一个“之”字;今年的科考路线也基本确定,将在西边再走上一个“之”字。三年的路线正好组成一个中文的“水”字。整个科考围绕“青藏高原中央造山带”进行。 丁林解释说,在青藏高原核心地区,发育了一个2500 公里长、相对高差1 公里、宽度约100 公里的青藏高原中央造山带。这条造山带从喀喇昆仑山、藏色岗日、普若岗日、唐古拉山一直到云南梅里雪山。 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的话,这一中央造山带就是它的脊柱。中央造山带是亚洲大陆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其南北两侧在地质、气候、动物迁徙和植物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中央造山带以南为印度洋水系,包括怒江、雅鲁藏布江、西部的印度河等。以北为太平洋水系,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内流水域流入塔里木、柴达木。在气候上,以南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以北主要受西风带影响。 动物方面,以藏羚羊为例,中央造山带以北藏羚羊主要向北迁徙,迁至卓乃湖、太阳湖畔产仔;以南的藏羚羊则主要向南迁徙,迁至西藏境内最大的内流河—扎加藏布的森更加龙。“中央造山带本身就是个科学之谜。”丁林说。 2006 年在完成北线考察、进入南线的第二天,丁林接到通知,撰写的关于“中央造山带”的论文被国际学术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PSL)接受了。重提此事,丁林的语调里仍然透着兴奋。他说,虽然青藏高原在中国,但研究的权威主要来自西方,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也必须要经过他们审核。 “现在基本确定了‘中央造山带’的存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丁林说,“三年下来能够把‘中央造山带’研究清楚就够了。” 其他收获也陆续获得。此次科考在可可西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一座据说于1973 年在可可西里地区爆发的活火山。 当时在昆仑山进行道路施工的部队称在可可西里方向发现有巨大的烟雾,后来有科学家推断只有火山喷发造成的烟柱才能在这么远的距离观察到。而据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东辉介绍,活火山多发生在板块边界地带,大陆内部的活火山极为罕见,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发现历史上有过喷发的活火山。 虽然“年轻的活火山”并没有找到,但据高琦介绍,2005 年,科考队先是在羌塘高原龙尾错半岛湖附近火山岩石中找到了大量含有金云母的火山岩,继而发现了一块含有橄榄岩孢体的火山岩。 含有孢体的橄榄岩是在几千万年前被火山岩浆从地幔深处带到地表的。通过氩氩( ArAr)定年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火山喷发的年代。另外,科考队还在龙尾错半岛湖附近找到了带有油气味的岩石,这预示着地下存在油气蕴藏的遗迹。 同行的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卢学峰在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错达日玛、科考湖、可可西里湖、饮马湖、月亮湖等大小湖泊及河流中,发现不同湖泊水系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眼子菜,这为可可西里湖泊水系变迁提供了新的证据。“媒体的报道对此往往是一带而过,但在圈子里这却是个重大发现。”高琦说。 科考招致两大骂名: 破坏环境和商业运作 从2005 年,“可可西里科考”启动后,可可西里科学考察行动路线2005 年由南向北经拉萨-双湖-普若岗日-多格错仁-岗扎日-向阳湖-鲸鱼湖-茫崖,到达格尔木。 2006 年,原本的路线是西宁-格尔木沿青藏线至五道梁向西转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库赛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布克达坂峰-太阳湖-勒斜武旦湖-冈扎日-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祖尔肯乌拉湖-格拉丹东-雁石坪,后来由于大雪封山,大部队在五道梁休整了一番,路线也作了些调整。 在媒体上不时能见到诸如“可可西里科考新发现”的新闻,比如:在冬天的卓乃湖畔发现臧羚羊,发现三叠纪的海燕蛤等双壳类海洋生物化石等。 对此,丁林很是无可奈何,“媒体抢先披露,打乱了我们的工作程序,一般而言,有新的科学发现,先经过专家审核评定,才能对外宣布,但现在完全颠倒了。” 更大的问题是:一旦可可西里蕴藏大量矿产的消息被披露,更多采矿者会涌向可可西里。高琦介绍说,早在上世纪80 年代,丁林的老师在可可西里发现金矿。论文发表后,大量的淘金者涌进可可西里,最多时有8 万人。丁林说,令他担心的是,无序和盲目的开采会严重破坏可可西里的环境。 事实上,这也是“可可西里科考”争议重重的原因之一。高琦说,项目一开始就有争议,许多人反对对可可西里大规模的科考,认为这是一种对环境的破坏。 “这是一种极端的环保主义的说法,不负责任。”他做了一个比喻,“自己家的衣橱,要打开看看。”丁林的比喻是“建保护区并不是买了个保险柜”,在他看来,建保护区和科考的目的是一样的。他说反对的声音主要是第一年,当时有人质疑:既然是无人区,科考队是否有特权?南方某报2006 年1月刊发一篇名为《科考时我们该如何面对自然》的报道。 作者是两个可可西里志愿者和两个参与科考活动的野外协作者。文章称,科考队没有统一处理垃圾的地点和措施,在营地附近,可以见到流入龙尾措的河谷里面数公里的垃圾—如手纸、罐头盒、包装袋还有没吃完的食品;科考队的大小越野车和卡车压过草地,为可可西里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人工沟渠;司机还开车追狼、追逐野牦牛队。“这些事情不是科学家干的,有些就是写作者本人干的,自己干,自己骂。”丁林有些气愤。 另一重争议是科考被指商业化。据高琦介绍说,“可可西里科考”的承办方是北京中广赛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是国家乒乓球队的推广单位。赞助单位还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在内的多家企业,这使得这次科考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商业化运作的烙印。尽管丁林称“这纯粹是‘科考项目’”,但他也表示“搞得这么大完全出乎我意料”。 高琦介绍说,丁林最初申报的题目叫“青藏高原陆内俯冲与造山作用”,是中科院资环局目前最大的科研创新项目,其主要的意图是做青藏高原中央造山带和北部地区火山情况的调查。 后来因为CCTV 介入进行跟踪报道,觉得这个名字太专业、绕口,就改成了“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探秘行动”。对于这个名称,丁林在一次媒体访问中,也曾表示疑义—“探秘”不符合科学精神。更多的媒体后来为省事,直接简称为“可可西里科考”。 高琦更倾向于将整个科考称为“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他说,整个科考区域包括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整个西昆仑地区,2005年的科考主要在羌塘和阿尔金山,并没有真正进入可可西里,而事实上羌塘和阿尔金山比可可西里更有科考和保护价值,但由于可可西里名气更大,所以媒体便简单地概括为“可可西里科考”。 “这是第一次将科考商业化,有正面意义。”高琦说。此次科考分成三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经费问题,国家的拨款很少,且分成三年,所以不得不寻找企业赞助,没有好的后勤保障、通讯设施,可可西里科考根本无法进行。 科考遭遇“美丽”: 沼泽、高原反应和求婚 这并不是丁林第一次到可可西里,他从东面进去一次,从南边进去一次,从西边走了两次,从北边也走过,只是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横穿。他对可可西里的形容是“美丽,但杀机四伏”。 遇到最多的困难就是陷车,这也使得科考队饱受诟病。丁林说,后来他看到水就害怕,整个可可西里就如同一片大沼泽,任何地方都存在杀机。另一个是疾病,各种高原反应病,包括肺水肿、脑水肿、拉肚子、持续性的咳嗽。因为疾病,陆陆续续走了一些人,CCTV 随行的摄影组也撤了出去。高琦说,后来在电视上播出的纪录片《可可西里大穿越》后半截都是自愿者拿DV拍的,画面质量明显差了。 作为后勤负责人,高琦对两次科考的印象是:又有人丢了,有人病了,还有人差点死掉。他回忆说,当时有队员高原反应,脸色死灰,后来连赶了20个小时的路将他送上了青藏公路,仍是一路昏迷,到了医院,那个队员坚持睡在地板上,原因是这样“海拔低”。 2006 年的科考,所有的后勤保障都是由12 个志愿者负责,这也是中科院科考活动首次由志愿者负责后勤。200 多人报名,后来挑选了12 个,有人擅长修车,有人擅长电路、通讯,有是医生,多是环保人士、驴友。高琦说,他希望2007年的科考也能广邀志愿者。 整个科考最温情的一幕也由这些志愿者创造:在进可可西里之前,高琦与女朋友约定,从可可西里回来就要向她求婚,据说他的女朋友张哲丽会到青藏公路上的索南达杰保护站迎接他。志愿者们临时策划了个节目,在保护站,他们扯下一幅红布写上:张哲丽,嫁给我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07.03.08第223期《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