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人民大会堂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12:05 mangazine.名牌

  “推广”人民大会堂的人

  文/小白 图/王晓东

  33岁的商人李志起拥有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营销公司。他做了个大致估算,2006年承接的商业活动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约占三分之一。

  李的客户主要分布在民族汽车品牌与快速消费品行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热衷于进入人民大会堂。而以前,那里几乎是外资行业巨头的天下。”李志起说。

  他至今记得与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是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李志起被分配至 《人民日报》 国内新闻部工作。是年年底,人民日报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年度总结会。当时,除了两会和一些部委活动,极少有人可以进入这里。

  新员工李志起于是特地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揣着记者证、工作证和集体介绍信,通过安检,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踏上了人民大会堂的红地毯。“那一刻,觉得自己也成了人民中比较重要的一员。非常自豪。”李志起说,“感觉平台的确是不一样了。”他已经完全不记得那场年会到底讲了些什么,但却对人民大会堂的灯饰记忆犹新:“那是放射状的,群星拱月般的大吊灯,庄严又让人目眩。”

  两年后,李从 《人民日报》 辞职,到广东闯天下。其后又下海,进入一家外资企业负责公关事宜。1999年,李志起回到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从三五杆枪做起,目前已拥有员工50人,营业额达1500万元。

  2000年,李志起承接了一家外资公司某电信产品首度进入中国的公关宣传活动。他决定为此举行一个行业研讨会。在嘉宾名单中,有部长(政协副主席)级以上的重要官员。“我必须选择一个与他身份相匹配的场所。同时,安全保卫也是个重要问题。”

  这一年,开始有行业巨头进入人民大会堂,比如IBM的客户活动,联想的誓师大会等。李志起也动了这个念头。

  他通过114查到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电话,开始初步接触,但很快被拒绝。“工作人员说,没听说过你们,不了解,我们不接待。”李很着急,找行业内的老师多方打听,该怎么跟人民大会堂打交道。

  他在 《人民日报》 的积累这时发挥了作用—找行业主管部门开介绍信,写了详细的活动说明,提供了公司注册资料证明—在熟人的介绍下,终于跟人民大会堂搭上了线。李志起以4万元半天的价格,租到了人民大会堂一个100多人规模的会议厅。

  活动很成功。“客户很满意,因为首度进入中国,就能在这样高度权威的地方举行活动。领导也很满意,觉得商业公司能在这样的地方搞活动,肯定实力不小,自己出场也不掉价。”李志起说。

  首战告捷后,李志起跟人民大会堂的联系就方便多了。“关键是建立了信任,他们觉得你们是自己人了。中国人很讲究这个。”李志起说,“建立信任后,即使没有介绍信也可以通融了。”其后,越来越多的客户,尤其是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对人民大会堂产生了兴趣。李志起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在北京,像李志起这样的小型公关公司有上千家,记者就看到一家名为“知识英雄”的公关公司,甚至在互联网上打起了这样的广告:“专业承办人民大会堂各类会议、展览、庆典仪式、市场活动、酒会、大型宴会……”

  这些小型的公关公司多以本土企业为服务对象,如果能够与人民大会堂建立较好的关系,这类的业务才能做得长久。

  而以博雅公关、

奥美公关等为代表的国际公关公司则多服务于外资巨头,诸如摩托罗拉、
通用汽车
、微软这些跨国企业。

  “关系、人脉,还有一站式服务”,是能承揽这一生意的关键,正如南方测绘的黄吉海感慨的:“这事(在人民大会堂办庆典)要办成,关系太重要了。”

  李志起觉得人民大会堂对中国人的影响力难以替代。“中国人对权威政治有着特殊的敬畏之情,而人民大会堂是最高权威的象征。”李志起说。他还发现,50-60年代出生的人,尤其青睐人民大会堂。而很多70年代之后出生的老板,可能就会选择一个风景秀丽的场所开会。

  在媒体邀请方面,人民大会堂也有其优势。“比如说,在其它地方,要是让记者等半个小时,那是很难想象的。但在人民大会堂,要停车,过安检,耽误时间,大家就觉得很正常,似乎人民大会堂就该那样,折腾一番后,还觉得活动规格更高了。”李志起说。

  回顾起这些年的经历,李志起觉得自己对人民大会堂的心态,经历了一个从“仰视”,到“平视”,到现在觉得“它跟一般场所没有区别”的过程。“我觉得人民大会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高高在上到逐渐亲民,是个好事。而且,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它需要做些经营养活自己,也是非常正常并且可以理解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