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流域水资源应协调使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2:34 燕赵都市报

  “尽管在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方面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已做了大量工作,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工作重点是立足自身挖潜,包括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回用,雨洪利用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层面的综合对策。但京津冀3省市同处一个流域单元,其水资源是一个系统,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目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综合研究治理、协调发展和协作攻关。”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说。

  “以前计划经济年代,都是无偿牺牲上游利益来满足下游的用水需求,没有形成科学的机制来约束双方的权利义务。”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说。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在计划色彩淡出的背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事纠纷日趋突出。

  2004年,北京市实施引拒马河水入燕山石化工程,如果这项工程顺利付诸实施,拒马河下游300万河北人生产生活面临断水。双方一度剑拔弩张。

  在河北张家口,许多人对官厅治污态度积极,但总有些疙疙瘩瘩。他们认为,作为水库上游的张家口,多年来对污染的治理不遗余力,但还是动辄得咎,充斥北京媒体的都是沙尘来袭,水污染加剧的报道。

  “这就好比你把一盆水放在别人家的院子里,掉一粒沙子,落一片树叶,马上就会受到指责。他们不了解本地群众的真实生存状态。”当地的干部说。

  长期的无偿供水、保水让河北颇有怨言,京津水源地往往是河北最贫困的地区,当地经济基础薄弱,这些年为了保护北京水源投入太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阻滞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而北京方面则认为,他们表面上在无偿使用河北水资源,实际上已经通过项目援助的方式给了河北补偿。在《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中已明确,将对河北、山西等北京上游水源地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污染以及进行生态系统建设,其中,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源地将获由中央安排解决的39.84亿元资金支持。

  -京津冀三方不能相互指责

  “大都市与周边经济落差过大,这种不合理的现实如果长期持久下去,就会危及社会稳定。京津不可能关起门来保水治污。”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许暤说。

  这一点,北京河北正在达成共识。2006年10月,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其中涉及到张家口、承德两市的退稻还旱项目,上述两地农民稻改旱每亩地将得到450元补助。人们从中看到了生态和资源补偿的破解途径。

  但是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显不足,对于关键的水资源补偿,备忘录并未涉及。“近几年,随着上游来水的日渐稀少,北京的两大水源地官厅和密云水库来水量锐减,水资源危机出现,北京开始重视上游水质的改善。基本上是水资源缺了,北京的投入力度就大了,水资源丰富了,投入又不行了,这种投入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郎洪钢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王效科博士说:“目前浙江等地已经有了下游对上游生态补偿的先例,但京津对河北怎么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用公式可以计算出来的,要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最好国家从整体来考虑,其中涉及上游地区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必要时需要在敏感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这需要大家坐到一起,以非常诚恳积极的态度来共同解决问题。”

  代表委员们呼吁应尽快实施对京津冀水资源进行统一的市场化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还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必要的水源涵养补偿办法,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办法,京津每年从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上游水源地保护。

  “京津冀三方不能用低级的利益纷争或是讨账的方式来相互指责。”王海波说。

  为此,王海波提出了一个“域”的区域发展观,“这种域完全有别于过去划分经济圈的模式,它以环境资源为背景,把人和自然资源作为一有机整体来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大家来共同审视这个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热点聚焦

  赵金铎委员建议:京津冀水利部门要建立协调联系机构

  “当前,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北部地区,即京津冀共同流域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赵金铎呼吁,国家应尽快建立京津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赵金铎建议:

  1、由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政策、措施,更多地给予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上的补偿。可按照水权理论,协调下游对上游实施部分水权转让,有偿使用水资源。

  2、由国家水利部出面,促成京津冀水利部门建立协调联系机构,从而加强用水信息和管理的经常性沟通,有问题及时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

  (本报特派记者:刘彬北京报道)

  佟卫东代表建议:20亿立方米黄河水河北应无偿使用

  作为资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的沧州与衡水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漏斗;而同时,河北每年却要向京津两市无偿提供水资源19.6亿立方米。为此,昨日,正在此间参加全国两会的佟卫东代表建议,作为补偿,国家每年分配河北省黄河水资源量20亿立方米,不应再支付高昂水费。

  河北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1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标准,属极度缺水地区。

  而用水方面,河北年用水量229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5.7倍,远远超出了水资源承受能力,若不考虑环境用水,每年缺水约70亿立方米。海河南系的

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沧州等市为保证城市用水,纷纷投巨资兴建大型引水工程,引水库水供应城市,挤占了大量农业用水。而由于持续干旱,担负着向天津供水任务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2000年蓄水位降到了建库以来的最低点。

  “更为严重的是,河北省的水面覆盖率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2.9%下降到0.2%。海河、滦河流域大部分河段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危机持续加重,不但威胁着河北,还严重威胁着京津!”佟卫东代表说。“作为补偿,国家分配河北省黄河水资源量20亿立方米,但是要引黄河水却要付出高昂水费。”

  为此,佟卫东代表建议,国家将分配给河北省的20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量改为无偿用水,这样对河北来说比较合理。

  (本报特派记者:刘彬北京报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2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