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医改不能单纯追求利益和效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23:29 CCTV-360度

  3月11日,央视《360度》播出《专家称医改不能单纯追求利益和效率》,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了多年致力于医疗经济研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请她为我们解析一下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的走向,先看一个很简短的背景资料片。

  解说:

  百姓呼吁看病难看病贵,新医改方案千呼万唤难出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究竟难在哪里?医改又将走向何方?今日解码专家李玲。李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多年致力于医疗经济的深入研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课题主讲专家。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就来连线李玲教授,李教授你好。

  李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水均益你好。

  主持人:

  我们首先请您和我们的观众朋友一起看一个,我们在有关的媒体上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或者说对于医改进行一番调侃的顺口溜,我们来看一下,在我们这个图上可以看到,他们做了一个大事记,说1985年中国医疗是改革元年;那么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年;2000年是公立医院产权变卖年;2004年是各路投资商跃跃欲试年;2005年是

医疗改革风云变幻年。李教授,结合这个图板来问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请您来说,2006年,您会用什么样的词?

  李玲:

  2006年是医疗改革的转折年。

  主持人:

  怎么讲?

  李玲:

  因为在2006年我们国家首次宣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而且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基本上是改变了过去我们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

  我们其实说到医疗改革,给人的印象好像这几年总是有一种感觉,恕我直言,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从您的感觉来讲,能不能给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医疗改革方面我们大概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做了些什么样的事情?现在还欠缺什么?

  李霖:

  医改从1985年开始,其实医改是配合着中国经济改革,基本上走的路也是我们国企改革的路,也是让权、分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收……从1985年开始提出医疗卫生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好的方面确确实实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医疗的资源,提高了医疗的水平和技术能力,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它违背了医疗卫生发展的规律,因为医疗机构它在创造利益或者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那么就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老百姓就看病贵看病难。所以我们现在遇到一个难处,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发展是非常快的,现在人均的高科技的设备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我们采用最新科技的能力也是非常强。但是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老百姓是看不起病,所以应该说到2003年SARS以后,中央政府是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医疗卫生方面的缺陷,然后再改革调整这个思路。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医改很难,而且几乎多数的官员、相关的专家、有关人士在采访的时候都会说,“医改难,的确又很复杂。”作为业内人士您认为,用大白话,直白的给我们解读一下医改难,难在什么地方?

  李玲:

  它难在,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它牵扯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而健康牵扯的领域是非常之广的,从食品、环境、医疗、生活方式等等领域,而每一个领域牵扯面又非常之广,就单纯医疗提供领域还牵扯到药品、医疗器件、医院方方面面。所以在这么多年的医改为什么一些政策下去,底下就有对策,没有达到效果的原因就是没有综合的治理。

  主持人:

  如果要综合治理的话,可能这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里边只有一个核心的关键,您认为这些关键都是一些什么地方的?

  李玲:

  我觉得关键点还是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医疗卫生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要为人民健康,而不是过去单纯的追求利益和效率,所以要在公平和效率上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合点,这是比较好的切入点。目前我们也有很好的机遇就是党和政府非常地重视,老百姓的呼声非常地强烈。

  主持人:

  刚才我们前面的片子里边放的时候,今天上午政协全会时候,真是自发的长达一分钟的掌声。

  李玲:

  对,所以我觉得是占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现在来推动医改。另外,全球都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探索,我们目前的探索可以基于各个国家的经验,以及我们的成功经验教训上,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医疗卫生规律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模式。

  主持人:

  教授您刚才说到,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政府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关注的,原来有人认为今年两会报告也许会定出一个时间表,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报告还是指出了一些具体要做的事情。我们在这儿也整理了一下,大概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现在要做的是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这个题板上也可以看到,第一是积极推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二个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系统,您刚才提到的。第三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第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其实这四块除了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外,其它三项在2005年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已经提到了,今年系统地提出这四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您解读。

  王玲:

  这届政府从2003年开始就推农村的合作医疗,推城市的社区。今年要做的事还是继续扩大覆盖的范围。今年的亮点确确实实是加入了要推广或者说是试点这个城镇居民的大病保险,因为我们过去只有城镇职工,也就是说目前在城里面,在城市还有近70%的人群,比如老人、孩子、没有工作的……他们是没有保险的,那么如何让这一部分人能够纳入保险的范畴,这是今年的一个试点。那么我觉得政府的思路,现在其实就是在利用政府的职能,公共财政的职能,来弥补过去薄弱的医疗保障环节。

  主持人:

  教授,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近这一段时间的一个热点问题,还是集中在医疗卫生改革的环节上。

  据新华社的报道,包括卫生部有关官员透露,说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协调很多的组织和机构,包括国际的组织来共同拿出一些医改的方案,据透露现在一共有大概六个备选的方案。我的问题是,我们这六个备选的方案,据您估计大概什么时候和公众能够见面?另外这六个方案据您了解的情况,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玲:

  据我了解这个方案是委托了国际组织、国内著名的研究机构,这是我们政府制定重大政策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也就是说集思广益,汇集各方的智慧。那么具体的方向应该还是沿着“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如何为全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个思路来做这个方案。我们都希望越快越好。但是可能更好的,我们希望是又好又快。

  主持人:

  今年估计能出台吗?

  李玲:

  应该是可以吧。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李教授,我们《360度》稍候继续。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