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4:52 《法律与生活》杂志

  城市边缘的爱

  文/苏玉萍

  春节前后,许多流浪者渴望回家而又不能。而他,当了七年义务救助者,专门帮助城市流浪者不再流浪。因此,这段时间他格外忙碌……

  他们为数不多,但仍然活跃在各个城市的边缘;曾经流浪的经历,让他把救助其他流浪者作为自己的追求。七年寒来暑往,一百多个徘徊在城市边缘的人,得到的是一百多次爱的奉献。他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遭受了怎样的委屈?春节来临,他们是否还将继续流浪?

  难忘第一个流浪者

  在广东深圳的关外,有一个骑着

摩托车的人,名叫赵要举。每次看到街头的流浪者,他总要停下来问一问,有时他还会用摩托车把流浪者拉走,很多流浪者都已经熟悉他。

  2007年1月23日,在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有个女流浪者名叫邓明兰,今年39岁,此时,赵要举正在想办法帮助邓明兰回家。1月初,在附近打工的邓明兰想从深圳横岗坐长途汽车回湖南老家时,身上带的钱被偷了,从此流落街头。1月20日,赵要举在街头发现并收留了她,委托邻居照看,在问清楚了邓明兰的老家地址后,赵要举决定通过派出所和救助站送她回家。

  这种举动对于赵要举来说,已经是太平常的事,他已经在七年的时间里,救助过一百多个流浪者。七年前的一个晚上,赵要举遇到了影响他命运的第一个流浪者。

  那天晚上,赵要举开着摩托车正在路边行驶时,见一个小女孩蹲在路边的树下哭。他停下车问女孩怎么回事,女孩一直哭且并不回答他的话。

  这个抽泣的小女孩触动了赵要举的怜悯之心,在耐心地取得小女孩的信任并了解到她父母工作的工厂后,赵要举顺利地把这个流浪在外的小女孩送到了父母身边。

  当时,女孩的妈妈见到女儿后激动地将女儿紧紧地抱着不放。那个场面让赵要举一想起来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第一次救助成功,给了赵要举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他决定把救助流浪人员的事情一直做下去。

  从那以后,赵要举每发现一个流浪者就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并把他们领回家,想办法让他们和亲人团聚。七年下来,他救助成功的流浪者已经有一百多个,这些人大多是因为被偷被抢被骗或者走失而有家难回,他们都不知道或者不敢向公安和救助部门求助。相对于职业乞讨和拾荒人员,赵要举觉得这些人更值得同情,更需要救助。他说,真的流浪者是无吃、无喝、无助,举目无亲,这样的人走路比职业乞丐精神要差些,他一看到这样的人就先观察,然后再盘问,确确实实是无助的流浪者他才帮助。

  他也曾是流浪者

  赵要举的救助程序一般是先让流浪者吃饱饭或者带回家安顿下来,在取得信任后,打听他们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家离得近的就亲自送流浪者回家,远的就联系公安和救助部门救助。有的流浪者记不起家庭住址,赵要举就从平常收集的寻人启事里寻找线索。

  赵要举希望无助的流浪者,能早一点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流浪者,帮助他们,爱护他们,不要嘲笑他们,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神经病,他们是正常人,他们需要帮助。希望社会上不再有这样无助的流浪者。

  赵要举的行为的确很让人感动。其实他在深圳也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境遇并不好,没有更多的收入,甚至现在也没有个固定的工作,那他为什么这么热心地帮助那些流浪者呢?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现年32岁的赵要举从河南叶县农村来深圳打工已经12年了,刚来深圳时,他在打工的一家工厂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王万娟,结婚后,他们开了个米粉摊,却经营失败,又因拖欠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夫妻俩被迫一边流浪一边四处找工作。那段流浪的日子让赵要举刻骨铭心。

  赵要举说,当时他们走了几天,又累又困,又饥又渴,脚都起泡了,也没有地方住,只有住在草窝里,脸上被蚊子咬得没有一片好皮肤。有时实在是饿极了,他们也放下面子,去捡垃圾桶里的剩菜剩饭吃,有次在路边捡了一个土豆,他们竟然吃了三天。

  也许就是这个土豆给赵要举夫妻俩带来了好运,没过多久的一个晚上,露宿街头的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好心人。

  这位姓陈的好心人在了解赵要举夫妻俩的遭遇后,给他们买来了炒米粉和矿泉水,并帮赵要举介绍了一份在工厂当保安的工作,后来赵要举的妻子也在一家电子厂找到了工作,夫妻俩的生活才有了保障。正是因为有过这段难忘的流浪和被救助经历,赵要举开始了帮助其他流浪人员的行动。在救助过程中,赵要举发现,这些流浪者和他们家人的戒备心理都很强,如果没有真正的诚意和耐心,难免受到一些误解和委屈。

  有时,赵要举给流浪者的亲人打电话,流浪者的亲人以为他是骗子,是想诈钱的,便把电话挂掉了,再打过去就不接。

  为流浪者倾尽心血

  虽然有这些误解,自己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付出也很大,但赵要举看到一个又一个流浪者回家了,心里仍然十分高兴,一些流浪者回家后还经常给他发来祝福的短信,这也让他感到欣慰。

  有一条短信这样写着:我拿一个硬币往上抛,如果正面朝上,你将幸福一生,反面朝上,你将幸福一世,可是它偏偏立了起来,上帝说是天意,就让你幸福一生一世吧。

  刚开始,赵要举的老乡、朋友对他救助流浪者的行为都不理解,说他管这事干吗,后来时间久了,大家也认可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也逐渐取得了妻子的支持。

  前几年,赵要举从工厂出来做起了摩托车载客工,这为发现流浪人员提供了便利,但现在深圳关外也开始禁止摩托车行驶,他就买了个单车,闲的时候,就去转悠。赵要举新的工作还没着落,但他仍在抓紧时间,继续寻找和帮助流浪者。

  一个游走于城市边缘的人,却义无反顾地救助着那些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一个人的行动,改变的是那些流浪者的命运,但春节将至,如何给城市边缘那些有家难回的人更多的关爱?七年来,除了打工挣钱,赵要举的心思基本上都花在了流浪者身上,他只要一出门,就能及时地发现路边的流浪者,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这个流浪者是乞讨拾荒人员,还是有家难回人员。

  1月24日早晨,赵要举一出门就在路上发现了一个在外流浪的小男孩。赵要举和蔼的态度和耐心很快取得了男孩的信任。男孩告诉他,自己叫冯金强,14岁,河南人,爸爸叫冯天顺,妈妈叫刘光芝。自己已离家三天了,也饿了三天了。

  虽然不知道父母的电话,但男孩还记得母亲工作的地方是一家眼镜厂,熟悉当地情况的赵要举立即带着男孩赶往十几公里外的那家眼镜厂。

  没多久,男孩的父亲赶了过来。男孩的父亲冯天顺说,孩子身上没带钱,以为跑不了多远,他们已经报了警,但一直没有消息。

  随后,男孩的母亲刘光芝也从外面赶了回来。

  刘光芝是四川人,丈夫冯天顺是河南人,夫妻俩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刚把儿子从四川接到深圳读书不久。五天前,儿子把邻居的手机玩坏了,冯天顺一气之下打了儿子,没想到孩子竟在当天晚上离家出走了。夫妻俩和老乡、工友四处寻找都没有结果。

  看到又一个家庭得以团聚,赵要举的心里十分欣慰。

  就这样,在赵要举的热心帮助下,一个又一个流浪者得以回家和亲人团聚。赵要举说,快过年了,他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想让更多的流浪者回家过年,但是他也知道,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想到了发动老乡和工友,也想到了主动配合相关部门。

  赵要举所在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地处关外,有70万人口,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流浪人员也相对较多。为了让更多的流浪人员回家,赵要举开始发动老乡和工友们一起展开救助行动。

  流浪者朱绍同,现年25岁,他从广西贵港农村坐长途汽车前来打工,没想到下车后,身上的现金、身份证和手机都被偷了,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找工作,钱丢了又不好意思回家,就一直四处流浪。在赵要举的耐心劝说和资助下,第二天,小朱就乘上了回广西老家的长途汽车。

  虽然所认识的老乡和工友都发动起来了,但赵要举觉得力量还不够。

  快过年了,赵要举决定主动配合城管和救助部门救助流浪人员。

  2007年1月26日,赵要举开始配合执法部门上街救助流浪人员。

  一个上午下来,赵要举和城管执法人员找到了四个流浪者,其中两个流浪者拒绝救助,也不想回家,其余两个愿意回家的流浪者就通过救助站送他们回家。

  流浪人员作为城市中存在的一个边缘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近几年来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救助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深圳市横岗街道城管执法队周队长说,由于现在不能强制救助,一些流浪人员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主动求助,执法队员和流浪者的沟通也比较困难,赵要举的民间救助行动正好弥补了执法部门的不足之处。

  (与央视《共同关注》联动报道)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3月上半月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