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政治家称王金平马英九合作将是泛蓝胜利基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15:16 南方人物周刊
王马争还是将相和? 固守“立法院”院长 要 塞的王金平,和失去国民党主席堡垒 的马英九相比,明显居于上风位置,马英九是和王金平组成一对“梦幻队伍”,还是“捉对厮杀”? 从2005年国民党党主席竞逐,到如今党内“总统”人选之争,王金平一直是马英九在党内的头号劲敌。不仅仅是台湾岛内,关注台湾政治形势的两岸三地、及海内外华人社会,都对王金平这个有点蓝又有点不蓝、像统又不统、似独且非独的政治领袖,感到既陌生又迟疑。 这个土生土长的台湾政治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采撷韭菜花的一把好手” 王金平,台湾高雄县路竹乡人,1941年出生于该乡一个叫“一甲”的地主家庭。据王金平的自传记载,王家是个大家庭,人口众多,“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暗示他从小就养成了要面对和处理众人之事的能力。 据王金平自传叙述,地主家庭的王家,雇用了不少工人,他母亲每天要送五次饭菜和点心,供田里耕作的工人食用。王金平回忆,少年时候,他最喜欢的一件任务,是把点心和饭菜装在箩筐里,挑着扁担送到田里供工人食用。因为挑的次数多了,大家管这位笑眯眯的小少爷叫“小菩萨”。王金平表示,他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望着田里的工人津津有味地吃点心;工人们一边享用,一边感恩称赞年少的王金平。 初中和高中,王金平就读于台湾南部首屈一指的台南一中,算起来,他还是陈水扁的学长。高中毕业,他考上“国立师范大学”数学系。早年,“国立师范大学”的学风非常保守,师范学生一般而言,较诸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板一眼”。在性格上,王金平多多少少也感染了师范大学的校风。 师大毕业后,王金平奉派至“省立彰化进德中学”当实习教员,当初,进德中学是一所专门收容“不良少年”的特殊学校。在该校,王金平待了一年,他的学生中日后最具知名度的,便是台湾润泰集团负责人尹衍梁;因缘际会,王金平和尹衍梁两人日后成为亦师亦友的朋友。 实习期满后,按照当时的兵役规定,王金平奉召去服预备军官役,退伍后,就回到自己家族经营的公司工作。这是王金平事业的起点。 王家经营的公司,是当初台湾南部有名的“农大”、“龙昌”公司,这两家公司当年曾是台湾农产品加工业界数一数二的公司。在1960年代前后,已经颇具规模。公司主要由王金平的胞兄王珠庆负责,鼎盛时期,业界甚至把王珠庆与王永庆相提并论,可见那时王金平家族在地方上和台湾的中小企业界,已经小有知名度。 那是台湾中小企业界的鼎盛时期,许多小老板拎着一只007手提箱,就可以到全世界“跑透透”,洽谈生意。1960年代,中小企业成为引领台湾经济起飞的一股关键动力。王金平家族正好赶上这波浪潮。 1968年,台湾“经济部”筹组贸易参访团,环游世界各国整整八十天,王金平和同行的许多年轻企业家,结下不解之缘,像侯贞雄(东和钢铁公司董事长),就是在那次全球参访行程中,两人开始熟识。 王金平做生意的天赋,显然和父亲王科的耳提面命有关。王科是家中六个子女中的长子,没受过正规教育,目不识丁,但却很有条理和逻辑,和人说理谈事,总是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在商场上无往不利。 王科在高雄县路竹乡老家,有数十亩私人土地,他出门主持农产加工买卖之后,决定把这大片土地改种韭菜花。每逢韭菜花收成的时候,少年时期的王金平就呼朋引伴去采摘韭菜花,在亲朋好友当中,他是采撷韭菜花的一把好手。 王科还训练王金平批发叫价的技巧。他要王金平挑起担子,把新鲜韭菜花挑到市场,和市场里的摊商讨价还价,从中赚取比别的农家更多的利润。 日后,不论是在事业战场,还是在政治舞台上,王金平的举手投足之间,似乎都有少年时代,挑起韭菜花担子到市场喊价还价,与人锱铢必较,但又处处留有余地,争取双赢,在牟取自己最高利益的同时不忘留一条路给对方走的风格。 他这方面的性格特质,绝对不是一路平顺走来、始终都是城里学校模范学生的马英九可以比拟的。 十连霸的“议员”生涯 当然,王金平这种挑韭菜花叫价的性格,并非一定是优势,为了务必让买卖成交,也演变为他性格中“无可无不可”的另一项特质,难免予人不够旗帜鲜明、不够黑白分明的印象。 卖韭菜花的经历,让王金平学习到如何与人讨价还价争取双赢,而在人口众多的王家,如何面面顾到姑表之亲、妯娌之情,处理好各房叔伯之间的细微矛盾,潜移默化之间,王金平学到了以圆融的性格,与人为善,维持一个大家族的团结和谐。 在时时刻刻“以大局为重”、事事务求“圆融美满”的思考下,如此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环境,不免培养了王金平的“乡愿”及“和稀泥”的行事风格。然而,这种行事风格却让他在台湾商场里无往而不利。 1975年初,王金平被家族企业推派参加高雄县工业会的创会工作。他是工业会成员中,学历最高、最有头脑的成员,几番接触共处,王金平被会员推选为理事,进而受到多数理事支持,获选为高雄县第一任工业会理事长。风云际会的事接下来发生了:台湾高雄县籍的“立法委员”黄铜树,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再寻求连任。 1975年4月中某日,正是蒋介石逝世出殡的日子,王金平接到南部大哥王珠庆打来的电话。那一通电话,改变了王金平的命运。王珠庆告诉王金平,家里坐了一屋子人,指名要和王金平碰面。 王金平急匆匆回到高雄乡下老家,一进家门,但见国民党县党部主委、议长、县长等地方政治人物,坐满了一屋子。县党部主委劈头第一句话就问王金平:“王先生,您有没有兴趣参选‘立法委员’?” 当年还是所谓“万年国会”时代,蒋介石过世那年,第一批选出来的“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委员”终生不必改选,但有些委员和代表去世后,席次需要递补,就在台湾地区作“增额选举”,但这批“增额”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不是终生职。 王金平对政治犹然是一张白纸,他的回答很滑稽:“‘立法委员’是干什么的?”在当年的台湾,一般人的确对政治相当陌生,但王金平十分清楚,“立法委员”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快捷方式。他爽快地回复:“我虽然不晓得‘立委’究竟要做些什么事,但如果你们要我参选,我绝对不负众望。” 1975年年底,刚好要举行第二次增额“立委”选举。只要国民党县党部主委点头,获得党的提名后,几乎可以说形同当选了。 果真,从当年迄今,王金平担任了32年的“立法委员”,十次蝉联当选,创造了十连霸的当选纪录,并且顺应时势,坐上了“立法院”院长宝座。 泛蓝胜利的基础:王马合作 同为国民党一方之霸的王金平,对马英九参选“总统”,会起什么样的影响? 一位长期观察王金平的台湾政治名人分析,其实王金平无论在政治实力和财务能力方面,都不如外间人士想象的那么扎实。一旦在党内的竞逐之中败在马英九的手上,不论竞逐是透过初选、民调,或者协商等手段,王金平只有退出这场世纪选战。这位人士推测,王金平不可能像宋楚瑜那样,为了竞逐2000年“总统”宝座,不惜和李登辉开战,最后甚至退出国民党,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孤军奋战。 不光王金平没这种胆识,就连目前仍是国民党基层人气天王的马英九,恐怕也没有脱离国民党独力竞选的气魄。不管当今国民党党产还有多少老本,但毕竟国民党有形无形的资产,能够让任何一个党内“总统”候选人,打起选战来,相对驾轻就熟,无后顾之忧。这也就是2005年,王、马两人为了当选党主席,不惜伤筋动骨、剑拔弩张的根本原因。 王金平在主席之战中败下阵来,一度使得王阵营士气低落。但不过三个月光景,王金平就识破马英九的“罩门”——马无法有效驾驭国民党的党机器。马英九更大的问题,是他无法有效拉拢这位卖韭菜花起家的“立法院长”。 在2006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战中,高雄败选,党内派系未竟全功,是重要因素。台北市长位子保住了,但得票数较上届选举明显衰退,使得民进党落选人谢长廷,挟其“光荣败选”的气势,直接朝争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之路挺进。 然而,王金平日前公开声称“外省人在中南部没有选票”的言论,也引起国民党内不同的解读。一般都认为这句话是王金平的严重失言,这论调似乎和民进党、乃至一再被影射为王金平幕后影武者的李登辉,有若合符节之妙。 事实上,当今国民党内,谁都能炒作省籍话题,惟独马英九和王金平不能炒作,否则就无异打开潘多拉魔盒,自寻死路。王金平此言,更予人有足够的操弄空间,把他的“总统”之战,联想成是为李登辉打“代理人战争”,一旦落入这个陷阱,王金平恐怕也百口莫辩。 总而言之,如果国民党要从泛蓝胜选的角度出发,必须说服王金平和马英九从竞逐的情境,拉向合作的情境。眼下惟一可以扮演鲁仲连排忧解难角色的,就只有荣誉主席连战。 可是,马团队又畏惧连战偏袒王金平,因此,即使连战出马调解,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固守“立法院”院长要塞的王金平,和已经失去国民党党主席堡垒的马英九相比,明显居于上风位置,面对日渐流失的民意支持,马英九会不会放下矜持,和王金平组成一对“梦幻队伍”,或者反而是“捉对厮杀”,就看两人的智能了。(记者 王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