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我探索所以我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14:54 新世纪周刊

  记忆

  试管“造人”

  试管婴儿技术被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在1988年3月10日。在没有专家指导、缺乏设备等诸多困难下,首个试管婴儿的降生翻开了中国生殖医学史上新的篇章。时隔19年,本刊再访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时任北医三院妇产科专家的张丽珠教授。

  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在1978年,此后全世界对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目前,被统称为试管婴儿技术的生殖辅助技术已成功地完成了各种衍生技术。虽然对于“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技术”,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置疑,但这项伟大技术确实已在世界上创造了百万新生命,使不育症患者获得了做父母亲的权利。

  张丽珠:我探索,所以我快乐

  -本刊记者 / 欧阳海燕

  张丽珠:“我没有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我做的事情符合政策。”

  十九年前的3月10日,上午8点56

  分,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

医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双手捧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小生命。她的不平凡源于她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在一份档案中,记载了这个小生命的孕育过程: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首先对一位患有不育症的妇女进行了开腹手术,吸取卵泡,获得4个成熟卵子,然后取这位妇女丈夫的精液经过两次清洗,加入培养液。待最活跃精子上游获得穿透卵子能力时,时值卵子培养5个小时,进行体外受精。

  6月25日,经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受精卵的雄原核与雌原核了,这表明体外受精成功。医生们将已经受精的4个卵分别放入生长液中继续培养。

  6月26日,受精卵分裂为3至4个细胞,有的已分裂为4至5个细胞,即已成胚胎。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胚胎通过宫颈重新植入妇女子宫内。

  7月6日,妇女经过化验,被确定为早孕。

  7月10日,妇女出现早孕反应。

  8月3日,B超检查能看到胎儿心脏搏动,生命过程已经开始,这说明临床妊娠成功了。

  9月1日,已可以见到胎儿四肢活动。此后的一系列B超检查,均显示出胎儿生长发育正常。

  1988年3月10日,一个健康的女婴出生。

  在当时记者拍下的一张照片中,人们能够看到张丽珠慈爱的目光,她正深情地注视着怀里的这个小家伙。这个体重7斤8两、身长52厘米,身体健康、哭声响亮的女婴,凝聚着张丽珠和她的生殖研究小组所有人的心血和期望。她的诞生,标明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的培育成功。  

  开腹取卵

  从1984年开始,张丽珠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开始进行研究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IVF-ET,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当时主要是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张丽珠说,“作为临床医生,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不育症来找我。他们精神压力大,自卑、敏感、担心受到歧视,这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定。”

  不育症历来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医学难题。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组织做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不育症的调查,结果表现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妻受到不孕不育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不育患者人数约为8000万~1.1亿,中国的统计数据为6%~10%。

  不育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问题是输卵管不通。“在正常的情况下,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碰头,结合成胚胎,继而在子宫腔内种植,那叫做怀孕。如果输卵管不通,精子和卵子碰不上头,就谈不上怀孕了。”张丽珠说,“所以,我觉得需要做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让精子和卵子体外碰头,受精,形成胚胎,然后再把胚胎移植到子宫里去。”这就是“试管婴儿”技术。对于不育症患者来说,这是一项能够使他们获得做父亲和母亲权利的技术。

  1987年5月,一位渴望做母亲的乡村女教师从甘肃来到北京,找到了张丽珠。她叫郑桂珍,结婚20年一直没有生育。经过仔细检查,张丽珠发现她双侧输卵管堵塞,且患有结核性盆腔炎。张丽珠理解郑桂珍迫切的心情,一方面为她治疗盆腔疾病,一方面开始做试管婴儿技术的探索。

  早在1978年7月,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就已经在英国剑桥诞生了。她是由妇产科专家斯戴普托和组织胚胎学专家爱德华合作研究的成果。此前在1960年美籍华裔学者张明觉曾用兔子卵体外受精,将胚胎移植到另一兔子的子宫内,成功地诞生了一窝小兔子。我国台湾于1985年4月,香港于1986年12月,也各有1例报道。“但那都是外国专家带着全套设备过去做的。”张丽珠说。

  在当时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中,所使用的取卵技术是腹腔镜取卵。但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内地的情况与上述地区有所不同。“我国内地的输卵管不通病症,尤其在北方,有31.3%是由结核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腹腔镜根本看不到卵巢表面,看不到哪有卵泡,必须手进去摸到卵巢,摸出卵泡,然后才能够穿刺取卵。”张丽珠说,“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开腹取卵的办法。”

  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在给病人开腹治病的同时取卵,随后马上让卵子体外受精,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看到精子卵子成功结合后的胚胎,胚胎在营养液中停留一天被植回母体。在当时设备简陋、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试验,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历经了许多艰辛。科研人员通常是拿着放在保温瓶内的几管刚吸出来的卵泡液,小跑穿过操场,送到组织胚胎教研组去寻找卵子。

  “培养液都是自己配制、称重、测pH值和渗透压。器皿多次冲洗、消毒,反复使用。仅有几根阴道穿刺针,用到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修理店去磨尖,直到针头上的罗纹全部磨光。”张丽珠说,“我们用这样的针取卵,但从未有过一例感染或出血。”

  后来,研究小组拥有了两间小屋,一间作为实验室,另一间作为取卵兼移植室。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科研条件下,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医三院的手术室剖腹产诞生的。

  当医生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健康的小天使送到产妇郑桂珍身边时,郑桂珍含着泪水频频点头。一直守候在产房门外的郑桂珍的丈夫左长林听到第一声婴儿的啼哭,兴奋得无法自制,随着啼哭声拍起巴掌,嘴上反复地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夫妇俩为女儿取名“萌珠”。萌是萌芽,开始的意思,因为她是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也是郑桂珍他们家的第一个孩子;珠是为了感谢赋予女儿生命的张丽珠教授,并希望女儿的人生能够像珍珠那样闪亮。

  郑萌珠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不仅表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还表明了中国现在医学技术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中国的生殖医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就在郑萌珠出生不久,中国内地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中国内地第二例试管婴儿,分别于1988年3月18日和1988年5月27日,在北医三院相继诞生了。

  技术与伦理的平衡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以来,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如今,世界上已出生试管婴儿数百万名,美国《世界新闻与报道》封面文章称,全美新出生婴儿100个人中就有1个是试管婴儿,而且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乔杰介绍说,仅就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本身,近年北医三院所做“试管婴儿”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具体数字为:2002

  年800 多例,2003年900 多例,2004年1700例,2005年2400例,2006

  年2900例。

  尽管“试管婴儿”技术的运用看起来势不可挡,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英国女子路易丝·布朗也通过自然怀孕做了母亲,但这并不能够打消一些科学家对试管婴儿及其后代健康状况的疑虑。有人称,通过辅助生育治疗出生的婴儿更有可能患上自闭症、癌症、脑瘫、智障等疾病。

  对此,张丽珠称,从近些年来的国际和国内初步调查的结果来看,接受试管婴儿技术治疗的不孕夫妇,其生出表型缺陷儿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群相似,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除了对技术本身的质疑,试管婴儿技术更多地面临着伦理上的考问。张丽珠至今记得,当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培养成功后,电视上播出了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老妇听说自己的孙子是使用“试管婴儿”技术生出来的,当即坚决地表示:他不是我孙子,让他滚。张丽珠说:“当我听到老妇说‘让他滚’三个字的时候,就像听到让我滚一样,心里很难受。”

  “其实‘试管婴儿’只是大家的俗称,‘试管婴儿’不是在试管中长大的婴儿,实际上受精卵只在体外培养两三天或者四五天,形成胚胎后就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成胎儿,一样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张丽珠说,“而且,试管婴儿技术的治疗对象必须是夫妻,所取的精子和卵子也来自夫妻双方,所以孩子是夫妻的亲生子女。”

  上世纪80年代,在张丽珠从事试管婴儿技术探索的时候,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舆论:中国人口这样多,为什么还要搞“试管婴儿”?计划生育政策明文规定,要少生、优生,为什么还要治疗不育症?这不是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吗?为此,张丽珠查阅了相关政策,发现上面除了写着:少生、优生,还有一条:帮助不孕的病人怀孕。看到这一条,张丽珠心里踏实了。“我没有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我做的事情符合政策”。张丽珠说,“所以当时我才敢做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

  继1988年3月10日培育出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张丽珠又相继培育了中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对待“赠卵”技术和“代孕”技术,张丽珠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不育症患者,另外一方面,它确实会带来很多伦理学方面的问题。”2000年国家

卫生部禁止代孕;2002年,又限制赠卵,规定凡是需要借助别人卵子受孕的,其卵子只能取自其他做试管婴儿者所多余的卵子。但事实上,由于很多做试管婴儿的人并不愿意把卵子捐赠给别人,所以,限制赠卵的规定其实就等于一种变相的禁止。因此,张丽珠面对苦苦哀求的患者,虽然很难过,但也无能为力。

  张丽珠认为,不孕症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目前这一人群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疾病剥夺了他们的生育能力,让他们无法实现做父母的愿望。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如今,年逾八旬的张丽珠依然在为宣传、发展和提高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忙碌着。她说:“在对这项事业的无穷探索中,我感到幸福和快乐。”

  中国第一位试管婴儿郑萌珠于2007年3月10日刚刚度过她的19岁生日,比她早十年来到人间的世界首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也在前不久通过自然方式受孕当上了母亲。

  在她们之后,被统称为试管婴儿的生殖辅助技术又成功地完成了各种衍生技术。于是,一些被上帝放弃了的婴儿,被人类自己所挽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