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知道怎样使用和发挥聪明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15:29 中国青年杂志

  张亚勤:知道怎样使用和发挥聪明更重要

  文-张意轩

  张亚勤的会议室,墙壁、室内承重柱上,全包着玻璃白板——这是张亚勤的主意,“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讨论问题。”

  等待采访时,我一直在想,传说中的“天才”和“神童”是什么样?为何IT界称他为“全球的财富”?

  12岁读大学,很自然

  会议室的门推开,走进一名男子,休闲西装,不打领带,年轻的脸,笑得憨厚而灿烂。双手递过一张名片,“我是张亚勤”,音调不高,语气和缓。

  张亚勤目前的身份是“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但相比之下,似乎他的另一个“头衔”更广为人知——时至今日,很多人见到他时,第一个脱口而出的称呼往往是两个字:“神童”。

  这时,张亚勤常会笑着说,“我既不‘神’,也早已经不是儿童了。”在他看来,12岁读大学,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是他人生中“重要但并非唯一的一部分”。

  “我5岁开始上学,由于经常要转学,而各地学制都不一样,常是跳两级降一级,再跳又降等,加起来跳的时间比留的长。”中国恢复高考时,正上中学的张亚勤,也报了名,“参加的是正常的高考,成绩还不错,过了科大的

分数线。”

  对童年的张亚勤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外祖母和母亲。

  三四岁时,张亚勤很喜欢看连环画,但不认识字,便跑去问外祖母,外祖母对他说:“你如果认字,就可以跟我讲这些故事了。”——用这种很简单的方式,外祖母激发起了幼小的张亚勤的求知欲,“让我觉得学习很好,因为可以知道那么多未知的事情。”

  而母亲则在张亚勤还很小的时候,就向他强调:“做人一定要有专属于自己的本领,即你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母亲曾不止一次地问他:“你长大以后究竟要做什么,靠什么去生存去发展?”这句提问,张亚勤铭记至今。

  在中国科技大学成长

  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后,为很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张亚勤,在家乡山西变得大名鼎鼎。有一次他从运城去太原,半路还看到了一个大标语,上面写着:“掀起学习张亚勤的新高潮”。“当时还是个孩子,这种感觉特别好。”张亚勤说;这种“特别好”的自我感觉一直延续到去科大报到。

  办完报到手续住进宿舍后,张亚勤很好奇其他同学的高考分数,“首先问了上铺同学,一问比自己高20分。”过了一会儿,隔壁同学来串门,他又问,比自己高30分。问了一圈,张亚勤最后发现,寝室里六个人中自己的分数最低。“当时就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张亚勤说。

  张亚勤在科大读书期间,李政道、杨振宁、霍金等很多科学大家都曾到科大演讲。“霍金讲黑洞时,我站在前面听了两三个小时,听他讲时间、讲空间,不过只听懂一少部分。那时候觉得知识就像黑洞一样,是永远无穷无尽的。”张亚勤说,那是他在科大的第一个收获。

  而第二个收获,便是“学习到了自信和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心态,觉得自己可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

  在少年班读了一年后,张亚勤和同学们被分配到各院系的普通班就读。在普通班,同学们的年龄大都大他很多,谈恋爱的也为数不少。还是个孩子的张亚勤就成了大家公认的最佳情书传递者。“我那时是著名的红娘,不,‘红爹’。”现在回忆起来,张亚勤还是颇为得意。

  “红娘”做的次数多了,趣事自然不会少。有一次张亚勤有事情去北京,返回科大时,有个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朋友,想追科大的一个女生,便买了很多食品,还写了情书,托他带回科大。

  “很不幸,那天火车晚点,我饿得不行……下车时,食物就全没了,”张亚勤说,“不过,我还是认真地写了清单,把所携带的食品,一项一项列得很清楚,连同情书一起,交给了那个女生。后来,他们俩还真成了。”

  本科毕业后,张亚勤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科大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时,他刚19岁。

  从12岁开始,张亚勤在中科大度过了七年半的求学生涯。这段时光,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位置。

  “我其实是在科大长大的,”张亚勤说,“12岁到19岁正是人生定型的阶段,进校时是一张白纸,毕业时已经有了完整的人生观和心态,也学到了很多技能。”

  人生的兴奋在于未知

  告别科大,张亚勤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GTE实验室和美国Sarnoff公司工作。

  那时,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张亚勤都会租一辆车,花一天时间在这个城市及周边转,“从来不拿地图,跑到哪是哪,遇到感兴趣的就停下来。”

  尽管“经常走丢了,跑到哪个州都不知道”,张亚勤还是喜欢这种感觉,“人生的兴奋和挑战在于未知、不确定、不可预测,一定要敢于尝试。”

  在张亚勤看来,“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怕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于是,他从技术研发到管理研究机构,再到商业运作和风险投资……即使技术研究,也不仅驻足于一个领域,而是通信、消费类电子、软件等广为涉及,不断尝试。

  尝试的结果是,他终于知道自己的事业之船该停歇于哪一处港湾。现在的他,是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及Internet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在美国及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参与过多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多个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成员,还担任着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杂志及出版物主编,并被全球20所大学聘为客座或名誉教授。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