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帝王编织历史很糟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0:42 南方周末

  用帝王编织历史,

  很糟糕!

  ——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

  □本报记者 师 欣

  讲历史先讲常识

  记者:如何评价电视剧《秦始皇》?

  王子今:一般吧,可以播。大约三四年前我参与审片,当时没有很震撼的感觉。前两天偶然看了几分钟电视台的转播,演秦始皇在山东见到一个骑驴的儒学学者,叫什么名字,想不起来了,他们之间有些对话很古怪,完全生造出来的情节,就是剧作者的一些设计,缺乏历史常识。还有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的私情,处理得不太好。影视创作者很喜欢渲染这方面的内容,这跟他们的艺术眼光、生活态度以及迎合一般观众心理有关。

  记者:审片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尺度?

  王子今:继电视剧《走向共和》之后,广电局搞了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审查小组,我经常会被叫去审片,审剧本,一天看十几集。像《秦始皇》我们都觉得可以了,但是领导认为“焚书坑儒”那段,剧中人物的语言会让人产生联想,后来广电总局要求修改。

  现在的政治审查是多方面的,大的政治判断要和我们正统认识相互衔接,对长期宣传的正面人物不允许有贬低。还有涉及民族、宗教等若干问题。相对古代历史,近代史显得更敏感。比如太平天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场革命,不是进步的,还有义和团运动,但是因为有悖于我们长期以来的历史教育,都不允许修改。我认为《汉武大帝》是近几年比较好的历史剧,编剧、演员都很敬业,就这样,我还提出了280条意见。譬如,与匈奴和亲时,到底有没有一位公主嫁过去?剧中有,实际历史没有。还有张骞到西域得到冶炼法的秘方,再偷偷拿回来炼兵器,说匈奴人比我们的冶炼方法还先进,这也是胡说。但这些都成为电视剧的主要情节。

  记者:您认为当今拍摄《秦始皇》,有哪些方面会注定成为禁忌?

  王子今:我跟你讲这样的事实吧。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他多次做过历史教师,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赞颂,非常鲜明。但是等毛泽东成为政治主宰者之后,他对秦始皇的判断和评价就完全不同了,他肯定秦始皇的政治功绩。在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表扬范文澜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称历史学要厚今薄古,秦始皇就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人。“文革”期间,他批评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这时的政治立足点、政治眼光发生变化,对历史评价也不同。到了晚年,他又有一些说法,认为秦始皇梦想长生,到处巡游,略有批评意见流露出来。毛泽东的史学根基深厚,对秦始皇总的历史观察肯定是全面的,但是因为政治角度不同,会有不同说法。现在对秦始皇政治作用的判断不一定会沿袭毛泽东的看法。

  毛泽东与秦始皇

  记者:这些年,学界、社会对秦始皇存在过哪些争议?

  王子今:其实从秦王朝灭亡,汉初就已经开始总结。因为秦王朝兴起迅速,灭亡也很迅速。贾谊写的《过秦论》就是分析秦王朝的历史教训,对秦始皇功绩有所赞扬,暴政有所批判,非常客观。后来,对秦始皇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集中在暴政、焚书坑儒、过分使用民力致使政权很快倒台。其间,像李贽颂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样的声音很微弱,影响力不足。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秦始皇的肯定才多些。对这个历史人物总体评价没有太多争论。像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批评,毛泽东的赞扬,尤其“批林批孔”时,对秦始皇更是全面赞扬,这个影响比较大。“文革”以后,大家基本上恢复到比较冷静、清醒的历史观察。对秦始皇讨论热度不高,因为史学界认为没有太多资料可供讨论。只是一些秦代相关历史考古的新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秦始皇时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了解。

  例如,以前我们只知道秦法非常严酷,1970年代有关秦法律文书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看到汉初的法律制度基本上继承了秦法,同样相当严厉。以前认识有偏差。

  记者:那么通过这些新的考古发现,纠正认识偏差后,怎样重新认识秦始皇呢?

  王子今:比如晚年毛泽东说秦始皇到处游走,梦神仙,无聊得很。秦统一后,秦始皇大的出巡有5次,统一战争期间,有3次出行。他常年在外奔走,当时交通状况很辛苦,这是否是“无聊得很”?其实在当时政治情况下,军事工作尤为重要,这是我们今天可以判断的,包括秦直道修筑,对后来汉王朝抗击匈奴都有很大作用。陕西铜车马的出土,了解了秦始皇出行工具后,也就对这个人物工作作风有更深入了解。他追求高效率,勤政的作风。以前批评他的人说秦始皇追求权势,握权不放,每天看的文书要称重,看够一石才行(范文澜书中所说)。反之也说明秦始皇每天给自己确定工作定额,是勤政的皇帝,有作为,追求政治成功,不遗余力。

  记者:对于这些不同的历史评价和看法,您个人怎么想?

  王子今:对秦始皇,应当肯定的因素多,他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大政治家。但是我不赞同把这段历史归结于他一个人身上,实际上从他的祖父起,已经奠定了统一的大局。大势所趋,不在个人。秦始皇身边也有非常好的将领文官,包括劳动者,修建很多大的工程。在秦始皇以前,工程组织是没有的,实际上这是军事化管理的组合。关于对秦始皇、秦时代的判断,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观点可以引起注意,尽管没有形成争论。他说法家路线,实际上和法西斯差不多,完全靠军事强权、种族压迫,不是没有道理。实际上秦王朝很短命,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算真正完成了统一。

  记者:反观这些争议,是否存在借秦始皇影射现实的现象?

  王子今:史学界没有这个习惯。当然“文革”期间,秦始皇位置被抬得那么高,毛泽东说他就是秦始皇,马克思加秦始皇,紧跟着“四人帮”发表很多文章,那时候是紧密结合。还有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批评,实际上是对

国民党政权的批判。“文革”以后研究秦始皇没有太多影射,都比较冷静、清醒、客观。

  以批判的眼光看帝王

  记者:如果从历史学角度分析,真实的秦始皇应该是怎样的?

  王子今:要说个人资质,秦始皇是强有力的,精神力量非常坚定,是一个有性格的执政者。他对政治、军事问题处理果断、坚定、有成效,工作作风比较急,整个节奏比较快,秦政也是如此。秦来自西部地区,与东方有文化节奏的差别,打仗战胜几率就高。关于个人性格、心理特征,我们知道的就是这些。总体历史评价,肯定的多,他是一个改变中国历史方向的人。历史使然,像秦始皇、汉武帝、毛泽东,都是这样的人。秦始皇最大功绩在于实现了统一并建立了统一之后进行管理的基本制度模式。正所谓汉承秦制,后来好多学者说中国几千年政治就是秦制,这也就是秦始皇创建的。

  还要强调这些功绩不能挂在他一个人头上,包括他身边有精兵强将,同时他继承了前代的政治传统,有一种政治惯性在其中。同样他的一些过失也要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分析,也不是说他一个人的罪恶。比如坑儒杀掉一些人,进行严厉的暴政统治也是为了稳定。贾谊说秦始皇犯了重大错误,取天下与治理天下用同一办法,秦始皇没有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可以假设他没有来得及完成转折。有位台湾学者分析,任何一个王朝的模式,起初都是“功臣政治”,奖励各开国功臣,分封诸侯,利用他们来管理天下;随后有一个“功臣子政治”;继而才转折到“贤臣政治”,由真正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国家。汉代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才完成贤臣政治的转变。当然秦始皇也完全有可能根本没有这种认识,就是要靠武力、军事统治管理国家。秦始皇时期,大部分地方官都是军人,也就是我们解放初期的军事管制,但是军事管制无限延长就很糟糕。韩非子反对这种做法,他曾撰文说,战场上取一个人头就可以升一个爵位,奖50金,给一个官位。奖赏可以,做官就不可以,行政管理不等同于待遇,是要具备行政技术的。有人说秦是一个没有理论的时代,也有人不同意。可以说对于升华的理论,秦始皇不重视,他更加重视实用哲学。焚书时,保留下来的是医书、农书、占卜等实用书。不仅中国古代政治家有此倾向,包括现代的政治家,到邓小平年代,都很重视实用学说,这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传统。

  记者:当今历史研究中,是否引入新的方法来对帝王做更细致、深入的分析呢?

  王子今:我倒是觉得可以做心态史学研究。比如就秦始皇不立皇后,有人说因为他母亲影响,他曾经关起母亲,杀掉母亲两个私生子,遂产生逆反心理。秦始皇少年时期,有过非常痛苦的生活经历,作为人质生活在赵国,反过来对他从政也有好处,接触过下层贫民。像邓小平这样的领袖,经历过战场后来进入中南海,如果没有“文革”、下放到江西那段经历,改革开放不一定会做得那么好。不接触社会怎么领导管理好国家呢?这都可以分析。他整个人生历程比较复杂和曲折,对他心理是否有影响?后来执政一个人说了算的时候,他的情绪行动都会造成全国的政策调整。这是进行帝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有人称为心态史学,但是难度很大。我希望日后学生们能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把历史做得更加深入。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帝王剧热播的看法。

  王子今:帝王剧盛行,有一个很大的历史观问题。现在艺术完全跟着市场走,一部做得不错,其他轰然而上,只要能卖得好就行。实际上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里面,历史题材非常多。民间对历史的理解,都是通过小说、传统戏曲、说书等渠道。好多历史题材,并不见得都是以帝王、权力、最高统治者作为主角。现在帝王剧塑造出来的形象基本偏于一方——高大全,很反常,大家只知道皇帝,好像历史都是由他们来表演。实际上历史是上层人物和劳动者共同创造的。郭沫若历史剧写得非常好,主要人物很少涉及帝王,像写蔡文姬,曹操完全就是次要人物,这就要看历史观传递以什么角度。可以说现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品味,有滑坡现象。不要看博士、硕士那么多,教育普及率高,但是整个社会文化品味,或者说整个社会的文化质量不一定比以前高。大家更重视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如果把所有历史都归结到帝王身上,由一连串的帝王来编织中国的历史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这不是历史真相。

  还有历史的真实问题、教育问题。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很多是从传统戏剧中得到的,历史剧给青少年的影响很大,不要让他们以为历史就是这几个人打情骂俏,那几个人整天胡闹,钩心斗角,艺术家应该意识到历史教育的责任。况且中国人有“贵远贱近”的传统,对古代的事情总觉得神圣,因此历史剧应该有历史学家的参与。

  对待帝王要有批判的眼光。民国初年,绝对没有我们今天这番对帝王的尊崇。任何帝王当政都说自己是盛世,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滥用到今天也要警惕。当今这么多丑恶现象,这么多社会问题,应该怎么看?这都是研究历史、关注现世的人应当注意的。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