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建议采取强制措施限制捕鱼和航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5:46 民主与法制时报
江豚保护困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水生生物研究专家们就开始为江豚寻找新的出路。最先用在白鳍豚身上的三种保护方法,后来被转移到了保护江豚上。 在长江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20多年前科学家们的一个理想愿望。他们期望能够将长江里某一个适宜江豚生活的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限制捕鱼和航运,但是这个方法基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措施,但事实上做不到,很多事情渔政和水产部门管不了。”王克雄博士说。在长江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设想,事实上因为实际操作中的权力冲突而以失败告终。 在一些和长江相通的区域比如在长江故道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和进行人工饲养,是当年科学家们的另外两个设想。 “现在重点强调半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做得很好。”王克雄说。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在位于湖北石首市天鹅洲故道江豚半自然保护区,已经先后从长江中迁进近10批江豚,每次迁进的江豚数量不等。这些从长江里“移民”到半自然保护区里的江豚,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并在保护区内繁殖衍生。现今生活在这里的30多只江豚,其中一部分就是从长江迁过来后出生的,每年都会有一到两只小江豚在这里降生。 而人工饲养繁殖江豚,科学家们则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开始的时候失败过,很难养。”王克雄说。人工饲养江豚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直到1996年才取得成功。 人工饲养江豚往往要让江豚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期,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根本无法让江豚适应。从长江里捕获的江豚先被放在江边围起来的水塘里,人们要等到江豚愿意开口进食了,才敢迁到专门的人工饲养池饲养。如果江豚一直不愿进食,科学家们最终不得不将江豚放归长江。 在武汉白鳍豚馆,一只产于2005年7月5日的雄性小江豚,是中国水生生物研究人员的骄傲,它是全球第一只在人工饲养状态下繁殖成功的江豚。这只小江豚的母亲、8岁多的“小雌”去年6月间再次受孕。3月21日下午,《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来到白鳍豚馆时,它的腹部已经明显隆起。据介绍,“小雌”的预产期在今年4月中旬至月底。 在白鳍豚馆,除了“小雌”和它的儿子,还居住着另外3只人工饲养成功的江豚。 尽管江豚“移民”半自然保护区已被实现,并且人工饲养繁殖也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是科学家们希望达到的终结目的。半自然状态和人工环境下保护江豚,只是科学家们拯救江豚的一个短期目标。 “我们希望有一天长江水环境变好了,把半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饲养的江豚全部放回去。”王克雄说,“但是长江水环境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糟,现在还生活在长江里的江豚,命运也肯定是越来越糟。” 随着水环境恶化造成的生存范围逐年紧缩和种群数量不断下降,江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危险。王丁博士曾谨慎地表示,近亲繁殖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很难预见,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向迁地保护区中补充新个体。 问题是,当江豚种群数量下降到了危险的极限怎么办? 江豚存亡关乎长江命运 “一个豚类种群的存在和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出其所栖息的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去年年底对长江豚类进行考察后,王丁博士在发表于《科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说。 文章指出,作为长江环境的指示性物种,长江豚类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长江豚类种群数量迅速濒危,印证着长江生命系统逐渐衰退的过程,预示着被称为“母亲河”的长江,将渐渐失去生命的气息。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说,一个物种的存亡对生态系统的警示,将最终作用于人。 王丁博士还说道:“如果白鳍豚和江豚不能在长江中生存,恐怕有一天,长江也不能支撑同是哺乳动物的人类的生存。” 也许是个巧合,就在王丁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专家们与国外同行对长江豚类进行考察时,一个由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陈振楼率领的考察团,正在对长江进行历时半年多的调研。 两个考察组不期而遇。当听到国际联合考察组途经3000多公里没有在长江中见到一只白鳍豚、江豚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的消息时,陈振楼和他的考察团成员感慨万端。 这支由民进中央及其地方组织成员组成的国内考察队伍,2006年7月份开始从四川顺江而下,半年多后到达上海。一路走来,考察团发现,在长江流域原有的众多钢铁、炼油、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企业的基础上,沿江各省市还计划在长江流域新增、扩建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项目。 “一江春水恐怕要成一江毒水!”在考察结束后,陈振楼曾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说道。他担心,一旦已经进入沿江各省市规划的各个重化工项目如期开工,3年之后,长江将成为积重难返的淮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被民进中央以提案的形式提交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 在这份提案中,民进中央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就治理长江污染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建议,呼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专门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管理机构,在尊重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承受力的前提下,统一布局长江流域的重化工产业。 有关专家曾隐晦地指出,当年在长江中为江豚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设想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综合管理部门出面作出决策。 在长江江豚出路的思考中,王丁博士也正好有类似的设想。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