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杜阿姨:每平方米3000块比较合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5:15 央视《经济半小时》

  高房价催生的移民风

  从房展会现场到燕郊的售楼处,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拥挤的看房车内,杜阿姨是最年长的一位。但当车一到达售楼处时,娇小的杜阿姨却是第一个冲向了售房大厅。

  北京市民杜阿姨:“这个房子越选越贵,越选越贵。但你这玩意儿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毕竟是老了。”

  杜阿姨和老伴都是北京市单位的干部,单位在1996年的时候给他们分了一套不到50平米的房子,这10多年来,杜阿姨一家就一直住在里面。

  记者:“你们家几口人?”

  杜阿姨:“我们原来四口子,后来姑娘嫁出去了。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儿子。

  记者:“现在想搬出来要把房子给儿子?”

  杜阿姨:“想搬出来么,给儿子,也想给儿子。另外一个,我们也想改善一下。见见阳光。我住的那个是塔楼,见不到太阳。我们两口子,年龄大了,想到处去买个小板楼。照点太阳。”

  杜阿姨告诉记者,她从2001年就开始看房,但总觉得一辈子和老伴攒点积蓄不容易,所以选房子就特别的谨慎,而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谨慎的选房等来的却是北京的房价年年看涨。

  记者:“那您现在自己觉得能承受的价位是多少呢?”

  杜阿姨:“我承受的价位来说有个十来万就可以了。

  记者:每平方米?”

  杜阿姨:“每平方米么,要是三千左右比较合适点。”

  看房多年的杜阿姨心理最明白,三千元每平方米的房价,现在就连在北京远郊的通州、房山都不可能找到了,所以杜阿姨只好把眼光投向了河北燕郊。

  杜阿姨:“北京市房价现在贵得不得了。像我们(实地)住的那个是一万以上了。这不可能了。不想。那么就,这个交通挺方便的。而且价格也还可以。我就想在这儿住。”

  然而正因为燕郊交通便利,房价与北京城区楼盘差价悬殊,所以短短的四年时间里,燕郊的房价也是翻了两番,这让杜阿姨备感紧迫。

  杜阿姨:“我想考虑你那小六层。”

  售楼小姐:“五、六层的是吧?就像后面最后一排的?”

  杜阿姨:“哎。”

  售楼小姐:“最后排这一期,可能要到年底才开始开盘呢。”

  杜阿姨:“年底才开盘?”

  售楼小姐:“对,现在我们开的是前面,一至九栋。”

  杜阿姨:“我已经登记上了,你年底要开盘,一定要给我来电话。”

  售楼小姐:“没问题,我肯定会给你打电话的。”

  记者注意到,尽管再三嘱托售房处工作人员,杜阿姨还是放心不下。

  杜阿姨:“您贵姓哪?”

  售楼小姐:“免贵姓郁。”

  杜阿姨:“你帮帮我忙啊。”

  售楼小姐:“行行行,没问题,阿姨。这不是帮忙不帮忙,这是您,能选到合适的房子,肯定能选得到。”

  杜阿姨:“是。”

  在离开售房大厅前,杜阿姨再一次的上前拜托售房处工作人员。并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明年能够在燕郊住上新房。

  杜阿姨:“(明年)正好也是66岁。正好是我们那个奥运会。对吧?也是2008年嘛。是喜庆的日子。喜庆的年龄。(希望)什么都改观。”

  记者:“阿姨一定能够住上的。”

  这位杜阿姨到燕郊买房,她怕错过楼盘开盘的时间,握着售楼处工作人员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千叮咛万嘱咐,到时候一定要通知她。杜阿姨的急切或许有人会感到不解,一个远在河北的楼盘,会对一个北京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因为就在去年12月,燕郊一处楼盘开盘放号的时候,就上演了千人彻夜排队的场面,里面很多都是从北京赶来的。

  根据河北三河市房产管理局的粗略统计,目前燕郊楼盘购买和入住的人群当中,有80%以上都是北京人,人数至少有8万人。而且购房者中也不再单单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一种跨区域的生活方式,工作在繁华的首都,而生活在成本较低的河北。在燕郊的某处小区内,记者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位小伙子。

  记者:“您是在北京上班,还是在这边上班?”

  燕郊某小区居民:“在国贸上班。”

  记者:“国贸上班,然后住在这边。”

  燕郊某小区居民:“对。”

  记者:“刚刚下班吧?”

  燕郊某小区居民:“对。”

  记者:“您下班要花多长时间?”

  燕郊某小区居民:“坐车的话,差不多35分钟吧。”

  记者:“是在这边买的房?”

  燕郊某小区居民:“在这边租的房子。”

  小伙子告诉记者,以前他住在北京的望京,从望京到国贸上班,不堵车都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而现在住在燕郊,不仅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交通也非常便捷,小区门口每五六分钟就有一趟公交车,就连车费也省了不少。

  燕郊某小区居民:“这边打卡一天来回(车费)才8块钱,要比我在望京那边住还便宜一些,至少我早上的话能睡半小时懒觉。像我们这个小区里面你能看到,一到上下班的时候,北京的车出去特别多,像我们之前的话,都有搭便车的,每个月给他象征性的100块钱。”

  记者注意到,小区内一栋楼前停放的十几辆汽车中,仅有一辆是冀字车牌,其余全是京字头牌号。小伙子告诉记者,在燕郊,读北京的报纸、看北京的有线电视、逛北京人开的超市,通北京的电力,北京的气息早已渗透这块河北开发区的方方面面。

  燕郊某小区居民:“电话一机双号,我可以说在河北的,我也是市话,我打北京的,也是市话。”

  记者在小区内,敲开了一些北京购房者的家门,在和他们的交谈中,记者体会到了这些“新移民”生活中的苦乐滋味。苦的是,经常要在北京与燕郊之间来回奔波,要忍受当地文化设施的贫乏;而乐的是,终于逃离了北京的高房价,住进大房子,也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

  居民:“我最大的感受,我就感觉到坐在这儿比较宽松,舒适。你像,我要是一进到这个家,我就感觉到,你看这么大的房间,进到屋里特舒畅。房租才800块钱一个月,我把我父母都从老家都搬到这边来了。”

  记者:“800块钱是几居?”

  居民:“两居,114平米的,挺宽敞的。”

  记者:“800(元)。”

  居民:“对。城里租房子要1500、1600(元)才能租到两居室,才8、9十平米。”

  半小时观察: 谁能让飞驰的火车停下来?

  我们看到不少北京人跑到外地买房,这和当初温州炒房团四处出击的场面,截然相反。他们不是有闲钱要投资,而是城里的房价太高了,承受不起。为什么北京的房价像一列跑疯了的火车,刹不住,那肯定是刹车踩的不是地方。

  动辄上万元的房价里有些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地价和开发商利润肯定是大头。土地是地方政府私房钱的重要来源,要地方政府在土地上让利,差不多就像要开发商让利一样难。于是我们看到深圳甚至出台了这样的规定:以后哪位开发商出的地价最高,同时开出的房价又最低,这地就归谁。又要往灶里加柴,又要水不开,这样的奇迹不可能出现。

  一年多来,从提高税费,到缩紧地根,多数措施都在直接或间接增加住宅成本,这可能对投机资本有一定的阻吓作用,但是,那些想买房自己住的人也只好跟着多出血了。

  再看供求关系:改善住房条件、城镇化进展、拆迁、年轻人成家立业,对住宅的新需求就像开了锅的水。一味把房价上涨归罪于投机资本,不在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上多想办法,显然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供求关系。

  成本降不了,供求关系难以改善,房价不涨也难。如果我们只在一列火车上拆掉两个轮子,火车头还劲头十足,这火车还停得下来吗?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想  郎丽娜

  摄像:欧阳 毛云李 景延 沈焱 徐胜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