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12:13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张鹭

  《望天吼》没有明星演员,就是靠戏本身打动观众,四场票房收入达23万元

  作为天津人艺排演的一部大戏,在首都剧场上演的话剧《望天吼》是第二次来北京演出。从3月8日到11日连演4场,票房收入23万,这个成绩让导演王延松很满意。外地戏剧进京上演,在操作上难免不大从容。而且“现在的戏剧倾向于依赖于明星路线,《望天吼》没有明星演员,就是靠戏本身打动观众。在刚过完春节这样的票房淡季,能有这样的成绩,说明戏本身是站得住的。”

  《望天吼》把时间设置在1931年“天津事变”前后。国宝“望天吼”是一樽玉制的祥兽,溥仪在被逐出故宫时一直将其随身携带。蜗居天津的溥仪迫于生活压力,让贴身的太监将其卖给了“恒雅斋”古玩铺的老板赵如圭。但日本特务佐藤想从他手上收购“望天吼”,以便作为溥仪在伪“满州国”登基后的信物。为此,佐藤不断设计陷害,以迫使他交出“望天吼”,但承担着国仇家恨的赵如圭最终炸毁“恒雅斋”,与对方同归于尽。

  在剧中,观众可以从鬼市、“洗三”、天津时调、“娃娃大哥”这些元素里体会到天津的味道,但王延松认为,仅凭地域色彩还无法让人物立起来,他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表现民族危急时“天津人的活法”,希望能让观众能充分理解人物行为的心理动因。“比如我在开场时选用的靠山调,就是砍头时囚徒的唱词。天津人在掉脑袋之前都要唱两口,他们骨子里的豪情不是为了民族大义而准备的,但一旦到了生死关头,会自然流露出来。”

  为了保证戏能在首都剧场站得住,王延松在听觉和视觉效果上做足了工夫:舞台设计成上下两层结构以突出空间感;引入法国式的梯子来表现天津码头的殖民地风情;在炸毁“恒雅斋”时,耀眼的镁光灯和仿真的爆炸声把剧情推向顶峰,引来观众长时间的鼓掌。

  “站得住”是王延松导戏时追求的标准。执导过不少原创剧作的他感到,一个戏很难“一部到位”,需要在不断地重演中,经过导演和演员的打磨,才能最终成为经典。比如《茶馆》这样的戏,内涵精深得几代人都演不完,就是人艺几代导演和演员不断为它注入新的内涵的结果。“但前提是,这个戏必须能保证持续不断地上演。”

  根据他的经验,最终成为经典的好戏,一般都不是那种过分看重观念的戏,而是讲故事的戏,“讲好一个故事,是观众对戏剧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1988年,他去美国访问时,美国的剧场上演率最高的,还是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等人的作品。

  曹禺曾说过一句话,“现实主义也不一定那么现实。”这让王延松揣摩了很久,按照他的理解,“现实主义只是一个讲故事的框架,它本身不是僵化的,里面的内容必须被不断刷新。”2007年1月,他改编的曹禺作品《雷雨》在上海演出,剧将尽时,侍萍感慨地说:"人心靠不住,并不是说人坏,我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这个细节在老版本的《雷雨》中从没出现过。

  在王延松眼中,《望天吼》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观众印象里比较‘先锋’的导演中,林兆华曾导过《白鹿原》,李六乙也导过《北京人》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戏。”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题材的剧本对叙事上的注重,能够让话剧回到“戏”本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