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岛城市”到“经络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12:14 新世纪周刊

  北京是一个由“孤岛”组成的城市,必须借助具体的建筑项目激活它

  -本刊记者/张鹭

  建筑师朱锫最喜欢的电影是《星

  球大战》,因为他十分偏爱里面那种阳刚、高科技、未来感的美学风格。在做建筑设计时,他也对这种风格非常偏爱。但他未曾想到,这个意象日后居然能在海湾地区的一个小岛上得以实现。

  2006年下半年,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决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海岸边设立分馆。为此,他们在全世界邀请了11位建筑师设计主体建筑及双年展艺术馆,其中包括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安藤忠雄(Tadao

  Ando)和让·努韦尔(Jean

  Nouvel)这些成名已久的大牌建筑师,朱锫也在名单之中。

  经过慎重思考,朱锫与合伙人吴桐于2006年底提交了一份极具未来速度感的“漂浮空间”方案:整个建筑没有柱子,全靠三角形的面构成的特殊空间支撑,远远望去,屋顶就像漂在建筑群当中,荫蔽住整个展览空间。屋顶还可以用作第二地面,鸟瞰附近的海景和城市风光。这个方案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就被通过。古根海姆基金会董事长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用“激动人心”来评价它,并“期待着它对世界建筑领域产生影响。”

  拿下古根海姆的项目仅仅是一个开始。2007年1月19日,朱锫参加了在西班牙开幕的首届卡那瑞亚

建筑艺术双年展。在这次双年展上,他与吴桐、批评家史建提出了“孤岛城市”的概念,这是一个关于北京城市和建筑的研究项目,探讨的是如何把北京从一个“孤岛城市”变成一个“经络城市”。不无巧合的是,朱锫的展台旁边,就是曾设计CCTV新总部大楼的荷兰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的展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朱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时,库哈斯曾做过他的老师。曾在1997年研究过中国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库哈斯发现,在政治与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正以一种无法控制的节奏扩张,以致对绝大部分的新建筑根本无法做出合理的规划。在2002年出版《大跃进》一书中,库哈斯用他自己构建的一个理论框架,描述和解释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状况。

  库哈斯那种用理论框架来研究

城市规划的方法被朱锫称为“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个思路曾启发过朱锫,但他认为北京是一个由“孤岛”组成的城市,解决北京的城市难题需要寻找另外的路径。朱锫把那些“与城市的历史、性格、住民、文化割裂开来”的城市空间统称为“孤岛”,按他的划分,这样的孤岛在北京有5个:二环以里的老城、CBD区域、双井、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三环,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人群彼此隔绝,无形之中成为北京的城中之城。

  为此,他在5个孤岛各找到一个项目,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具体项目而非宏观规划来激活每个孤岛。史建借用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解释说:“巴塞罗那政府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市政府要做的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政绩工程,它所做的就是激活城市的几个点,把几个场做起来。”

  朱锫在老城区的项目是东华门附近的华京大厦改造。他考虑得最多的,是怎样在这个节点上既能跟旧城的肌理保持一致,同时又能给城市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间,营造出一个新的魅力城市活力区域。最终他选择了“空中胡同加

四合院”的改造方案:1层是酒店的营业大厅,1层以上的其他楼层被分割成不同区域成为写字间。在原有建筑的格局上,把院子融到这个建筑中,赋予底层咖啡馆、茶室、商务、餐馆、休闲等功能,跟城市的商业街联系起来。这样就修补了城市肌理,也就复原了城市传统空间的连续性,同时还具备非常现代的功能。

  北京出版集团的办公楼地处北三环,“这和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的很多办公楼一样,中间是走廊,两边是办公室,虽然地处北三环,可是这个区域并没有什么城市特征,办公楼和住宅都非常接近。很多建筑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变成了衰朽空间。”对方希望办公楼要变成一个以阅读为主,以交流为中心的创意出版产业基地。朱锫的办法是,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很多可以与城市对话的交流空间和露天平台,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最大的便利。

  随着城市的不断自我扩展,建筑正逐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朱锫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师都是时尚的创意人,但他设计出的每一个建筑都将对城市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大得多。”因此,他认为建筑师应该是U

  rbans Thinker(城市思考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