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伊索的当代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7:18 观察与思考

  叶 雷

  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中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 的观点,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另一个原因是钱先生的看法,寓言把纯朴的小孩 子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以为生活中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可见,对于寓言,不同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就像一部《三国》,既可以拿来“品”,也可以拿来“水煮”。

  西方古典文明的经典之作《伊索寓言》,自问世以来,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吸引着无数热爱 智慧的人们去学习和吸取养分。然而,钱钟书先生在读过《伊索寓言》后却说:“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非常有必要结合民族的实际对《伊索寓言》的文本做一番“颠覆性”的思考。现在,中国寓 言文学研究会秘书长马长山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例如《蝙蝠与黄鼠狼》的故事:蝙蝠面对“鸟类的天敌”黄鼠狼,说自己是一只老鼠;遇到另一只“痛恨鼠类”黄鼠 狼,却连忙说自己有翅膀,不是鼠类,而是鸟类。《伊索寓言》中蝙蝠再次被黄鼠狼放走了,于是伊索总结:“徜遇险情不必 拘泥旧有方式;随机应变自可逃脱绝境”。现代社会从不缺乏这种见风使舵的人,他们八面玲珑,四处讨好,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马长山先生是怎么颠覆这则故事的呢?《颠覆伊索》中黄鼠狼说:“上次你骗过了我的同类,这次我不会饶过你了 ”,马先生总结道:“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 的人。”看样子,人还是诚实一点的好。

  《蝉和蚂蚁》的故事:冬天,蚂蚁把粮食搬出去晒,饥饿的蝉跑来向蚂蚁乞讨粮食,蚂蚁责怪蝉:“你为什么在夏天 不去收集食物呢?”并嘲讽蝉:“你夏季如要唱歌,那么冬季就去跳舞吧!”伊索总结:“如果你要避开危险与麻烦,就必须 深谋远虑。”会唱歌的蝉无疑是个艺术家,马长山先生在《伊索寓言》的基础上加了一句蝉的感慨:“如果我们动物也象人类 那样,实行听歌收费制度,我也不至于向蚂蚁这样的庸庸碌碌之辈讨乞了。”于是得出结论:“艺术家是非常脆弱的,没有一 定的制度保护他们,很容易自生自灭。”

  《伊索寓言》是颠覆不了的,但现代人在金光闪闪的经典面前,决不应该唯唯诺诺,一味地谦卑和诚惶诚恐,而应该 有一种颠覆的勇气和姿态。马长山先生对《伊索寓言》的颠覆性思考,给我们总结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语句,如“如果老板不顾 员工死活,员工就会希望老板的事业半死不活”,“人类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忍受苦难,就是因为心理有希望”,“具有某种优 势而不使用,等于没有这种优势”,“人生的成功在于把进取的欲望和谨慎处事这两种品质结合起来”……《颠覆伊索》给我 们做了一个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尝试去颠覆一下经典,这样我们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颠覆伊索》除了内容给我们很多启发之外,书的编排上也很有特点。书的每一则横排版寓言是马长山先生的“颠覆 性”文本,每一则竖排版寓言则是伊索寓言原文。收藏一本《颠覆伊索》,不仅拥有了经典,又见识了另外一种解读。在比较 中读,既避免了把寓言简单化的问题,也避免了把天真的孩子教复杂的问题,它只会激发读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判断,自己 去选择,阅读价值也就自然增强了。戏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颠覆伊索》大可看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