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依然值得人们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7:48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月球,地球人的fans

  人类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是一件震惊全球的、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从2000多年前,人类离开所熟悉的陆地 向海洋进军,到上世纪初张扬“翅膀”飞入大气层,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跨进外层空间,遨游太空从梦想成为现实。每一次 的跨越,都代表着人类的文化、科学和技术有一个台阶式的跃进。

  月球,自古以来就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无怪乎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满怀深情地把月光誉为“天文学的光辉 ”,称颂它“照亮了人们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使人们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向星球和无边的宇宙。”

  而英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帕特里克·摩尔在其《月球的故事》中介绍了月球的起源、特征、结构等的同时,还讲述了 月食现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关于月球的古来神话和历史上的各种研究和推测。

  不错,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增进了人类对宇宙万物的了解,使得月球失去了许多神秘感和浪漫的诱惑力。但是 ,有关月球的种种幻想、假说和臆测所蕴涵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激发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方面的贡献,却令我们难以忘怀;尤 其是一些以月球旅行或探月为主题的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 《登月先锋》,的确曾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先导”作用。

  今天,月球依然值得人们关注。而且,它已成为人类进军星际宇宙深处的“前哨”。

  在人们目力所及的诸多天象中,月亮的形状(它的“相”)变化无疑最为引人注目。除了昼夜更替,日出日落,月相 应该算得上是最先吸引原始人眼球的天文现象了。月球由西自东的自行和月相的循环,则是人类最先明了的天象,也是时间测 量和历法建立的最早基础。以此来看,天文学的产生很可能是出于实际的需要,人们记录月相变化渐渐摸索出了历法;而这一 活动又激励和驱使人类进一步研究天文,对各种自然现象作更为细致的观测,并终于使科学发展起来。

  1783年6月4日,蒙哥尔费兄弟制造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那个时代的人们深受鼓舞,已经幻想着要用热气 球作月球旅行了。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在1840年发表的《汉斯·普法尔登月记》就是采用热气球,把主人公送向了 月球。

  时至19世纪初,尽管人们对月球大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还是很难想像那是一个死寂的星球,因而很容易被月球 上有智慧生命的故事所欺骗,比如

UFO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为人类进入太空展现了希望。

  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了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月 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享誉全球的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

  “阿波罗”和以阿姆斯特朗为首的登月宇航员们,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

  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标 本。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是上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阿波罗”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然而,当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成为现实之后,人们意识到探月耗资太大、效率太低、探测水平不高,亟待新的思路、 新的技术与新的方式,人们对探索月球渐渐冷落。

  1976年,苏联的登月舱最后一次带回月球上的岩石。此后,地球再也没有向月球发送过探测器。

  月球的吸引力在哪里?

  月球虽然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一员,但却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永远围绕地球旋转不停的卫星。对人类而言,月球不 仅是人类踏足宇宙的前哨站,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存储仓库。

  月球上的资源对人类来说价值惊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 类能直接用这种石头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在月球上也相当充足。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 -3,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月球表面土壤中据说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这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 ,1吨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月球上丰富的硅、铝、铁等金属资源同样是未来地球矿产资源的巨大储存 库。

  时至今日,月球对于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波干扰,建立月球 天文观测基地、生物制品和新材料实验室,对地观测站和深空探测前哨站均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科学意义。月球是研究月球科学 、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观测台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气层的限制,波段可从咖马射线一直到长无线电波段上进行观测。在月球 上可以设置一个任何波段的干涉仪阵列,月面上宁静的环境可以保证其测量精度。一些天文物理现象如超新星爆炸和咖马射线 爆裂可以用不同波段进行观测研究。

  月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在吸引着人类的注意力,从20世纪末开始,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开创空间产业、实现太空 居住等造福人类之举,已逐渐成为航天活动的主旋律。21世纪,太空旅游已经成为个别人豪华的度假选择,月球基地将在不 久实现。而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人类将通过对月球乃至太空领域的探索和开发 而实现自身飞跃式发展。

  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成为了21世纪的重要课题。

  这一切就是月球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之所在,因此,美国这个目前惟一成功登月的国家,在登月计划停止了30年后重 新开始计划实施。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雄心勃勃地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

  能否梦想成真?

  我们知道,日本的科技综合实力居于世界前列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航天领域,日本人感到非常郁闷。

  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作出的一项决定让关注航天事业的日本人备感失落—日本有关方面决定取消已经持续 了十多年的“月球-A”计划,原因是虽然早在11年前日本就完成了月球探测器的研发,但探月的另一项关键技术—着陆器 却一直没能攻破。经过6次延期,目前着陆器的研发难题已经解决,然而沉睡十多年的探测器却严重老化而无法发射。

  但美国宇航局2006年12月4日对外公布“重返月球”计划,似乎又让人们想起了上个世纪60年代那个激动人 心的一刻。其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

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

  美宇航局网站发布的消息说,宇航局将加快进度建设月球基地,宇航员首次重返月球的时间可能定在2020年。随 后,月球基地将逐渐扩建,电力供应、移动月球车及宇航员的居住区都将陆续建成。最终的月球永久基地将可以保障宇航员在 月球上持续居住180天。

  美宇航局发布的“重返月球”计划还描绘了人类21世纪探索月球的整体框架和目标,以及重返月球所需要的硬件设 备,其中月球着陆器是重返月球的关键设备之一。

  美宇航局表示,“重返月球”计划欢迎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及商业团体的参与,2007年将是美国就“重返月球 ”计划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对话”的一年。据悉,现阶段的“重返月球”计划除美国宇航局外,已经有13个其他航空 航天机构参与。

  回顾历史,载人航天的发展阶段是沿着载人飞船、试验性空间站、实用性空间站、

航天飞机和长久性空间站的道路前 进的。现在,载人航天器已由试验性过渡到实用性和研究性,并具有国际化、大型化的特征,目前正在由美国、俄罗斯、日本 等16国联合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典型。此“空间站”预计到2010年建成,将在其中进行生命科学、空间科学 、航天医学、微重力加工、商业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的基础科学和应用开发研究。今后人类还将建立空间基地,使载人航天器向 生产性和服务性方向发展。

  纵观全球,目前有60多个国家在从事航天技术的研究。为了在未来的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仅制 定了雄伟的“重返月球”计划,而且还开展了许多研究、试验与探测。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等国家和欧洲航天局也相继 提出了载人登月或月球探测计划。

  通过探月、登月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不断向太空挑战的地球人,将会给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繁荣做 出更大的贡献。

  不久的将来,有一些人将会进入太空旅行,甚至可能就是登上月球!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前景。让我们拭目 以待!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