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逆城市化”潮流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9:55 财经时报

  “逆城市化”

  北京城疯狂生长,“逆城市化”潮流涌动。

  但这种“逆城市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中描述的那样,那样完美的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眼下还只是个乌托邦。而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注定要有人付出代价——率先从北京出走的那部分人,多数还是出于无奈的选择。这更像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挤水运动”,最无力的那群,往往被最先驱赶。

  不能否认,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虽然眼下多少带有悲情色彩,被动性多于主动性,但这正是市场规律促进资源再分配的体现,它的意义是积极的。

  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陈伯君认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由此,‘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这些资源和产业的趋势就越强。”

  陈伯君肯定这种潮流对于发展村镇的推动意义。他认为:“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的分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同时又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和减轻空间压力,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益更加合理、引擎力更加强大,进而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使城市化得以在新的格局下持续发展。”

  而这些易地而居的北京人,从另一方面来说,发出了大京津冀地区概念正在形成,环渤海区域经济融合的信号。

  北京市规划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房地产市场的融合只不过是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的先行者。“之前进行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特意强调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与分工。”这位负责人说,“北京目前的市域已经很难满足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是必然会实现的,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融合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而已。”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源和推动力,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规模很大,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带,区域经济协同力量薄弱。

  而一个北京大七环的概念的设想还将把北京的能量向外扩展,连接起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厂、三河、平谷,加强北京和外围城市的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发展”,摆脱“北京一城独大,周边贫困带环绕”的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3,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