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执着于跨国生意的日本商人:不尚政治空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16:41 南风窗
本刊特约记者 王 芳 发自上海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这是2007年仲春,部分上海日资企业代表在采访中给笔者留下的执著于事业打拼,不尚政治空谈的印象。对于阴晴不定的中日关系天空下醉心于拓展跨国生意的日本商人和华裔高层主管而言,上海这座中国日资企业最爱扎堆的城市就像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可以使他们免受政治寒流的袭扰而安享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对政治的谨慎与疏离 一般而言,中日经济关系尽管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因而时常与政治关系不一致,但在关键时刻,由于政府掌握游戏规则的制定、民间消费的国别偏好等种种因素,政治关系的亲疏也会波及双边经济往来,并呈现出天寒地冻、日出冰消的正相关联系。 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组观测数字为例:在中日政治关系陷入低潮的2005年,日本在中国投资激增19.8%,创下了65亿美元的历年最高纪录,这可谓“政冷经热”的最好写照。然而,“经热”最终被“政冷”拖累,2006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实际投入额为22.44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三成。此结果公布引起中日商界的担心,日本首相安倍去年10月果断访华,就有让相关投资“止跌回升”的用意。 但上海的情况似乎与众不同,无论是中日最高层的多年嘴仗与不相串门,还是当地两年前戛然而止的反日 游行,抑或相隔仅两小时车程的无锡最近发生的日资企业职工维权风波,都不妨碍在沪日企老总们潜心于扩大投资,攫取利润或造福世人的热情。 上海名钥商务公司2001年起致力于为上海引进日本企业并提供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姚铭先生和很多日企的总经理是老朋友,他告诉笔者,长住上海的很多是日本技术层面的负责人,对于涉及两国政治的话题,他们大多数人不会出面表态。这并非日企的投资者不关心政治,只是在实践中更关注现实的经济利益而已。只要上海的投资环境及中国的市场有足够的说服力和驱动力,无论中日两国关系冷还是热,日资都愿意进来。 笔者在联系采访时的确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家电制造、金融等行业的知名日本企业,听说采访话题涉及中日政治层面后,往往缘悭一面。但是同时,上海媒体上日本企业项目进展却轰轰烈烈,像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这两家日资银行总行最近都准备将改制筹建的在华分支机构注册在上海。当然,也有一些日资企业相对从容一些,在企业的发展上能够敞开话题。不过一涉及两国政治关系,也变得相当审慎和斟酌。 在采访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时,总经理冈本昭好先生这样谈到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的改善:双方高层解冻更好,但是民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在此后的谈话中,冈本先生反复强调民间交流的重要。 在和澳德巴克斯(上海)贸易公司总经理森崎伸树先生对话的过程中,谈及公司的业务前景时,他兴致勃勃。谈及对于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于4月访日一事他有何看法时,他说只是听到过这件事,表示是个好消息,此外便无更多的评述。问及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那则关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像把日本军刀的说法,森崎露出很诧异的表情,表示从没听说过,认为不可能会有日本公司做这样无聊的事情,不会有人想拿如此大的投资开玩笑。 对市场的憧憬和信心 说到市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初日本彩电在中国销售的盛景:1990年代中前期,几乎所有的商场都在销售松下、三洋、东芝等品牌的彩电,那个时候,谁家拥有一台日本产彩电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但是,不知不觉中,今天,当我们买TCL彩电、海尔冰箱、格力空调、小天鹅洗衣机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觉得自己买的是便宜国货,这背后就是国货家电今非昔比的市场地位! 不过,与中国同行惯常的模仿跟进不同,日系企业总是擅于开创新的大众消费风潮,从最初的家电,到后来的汽车及与之相关的电子产品,再到金融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即便在日用家电——空调、冰箱、数码相机等领域,高端市场的产品中,也依然以索尼、松下、三菱等品牌为质量和价格标杆。与此同时,化妆品、烟酒及食品等行业的一些日资中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渗入中国市场。网上流传的一份抵制日货清单,上面所列的中国人熟悉的日本品牌竟然有上百个。 无疑,随着中国经济的前进,一些新领域中的日资企业将有更远大的前程,比如笔者此次采访的京瓷电子、澳德巴克斯、越田科贸等。 作为在上海投资仅次于华虹NEC的大型日资电子企业,上海京瓷电子现在拥有员工7000余名,并以每年30%的增速在发展。谈到下一步的规划,冈本表示,年内会有一个增产计划,现有员工会扩至9000到1万名左右。之后,将完善经营方针作为重点课题展开,考虑将国内现有十四五家京瓷公司统合起来。目前,已经成立了京瓷咨询管理公司。 澳德巴克斯(上海)贸易公司总经理森崎伸树先生,2000年开始与中国结缘,2003年在萨斯(SARS)肆虐期间来上海筹建公司,2004年公司正式成立。目前,他带着6个日本员工和16个中国雇员,满怀信心地要在中国普及汽车文化——他认为有日本最大的汽车综合用品专门企业澳德巴克斯(AUTOBACS)的背景,还有中国尚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前景,实现“让所有人都喜欢汽车”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事情。当然,这个过程中,他的企业自然会成长壮大。据森崎先生介绍,公司成立前期,以进口为主,目前采购出口已经占到七成左右。他认为会逐步有更多的中国汽车用品,通过他的公司出口到澳德巴克斯总部,配送到在日本的500多家大型专门配套店中,或者是在世界各地的其他专门店中。 越田科贸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陈波是个中国人,在日本15年的生活经历和在越田科贸长达10年的工作履历,使他成为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日本企业在上海的首席代表,这在日资机构或企业中是很少见的。目前代表处下辖上海、南京两个公司,主要业务是从日本接到软件编程订单,在长三角一带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完成编程后再把软件出口到日本。目前他最头痛的问题是人员的稳定,由于公司业务的不断增长,急需招聘一些稳定性强的员工,送去日本培训,希望能够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对生活的知足与回馈 在上海的每个工作日早上,森崎先生会乘车经过世纪大道、延安东路隧道,来到在南京西路11楼澳德巴克斯(上海)贸易公司的办公室。如果不看办公室外的公司名称,或是不开口说话,只有大办公室里那些中方雇员说话,你丝毫感觉不到身处一个日资公司中。因为,办公家具的样式和很多中国公司并没有不同,甚至报架上都摆着中文的书报和杂志。而会议室的展示架上,那些汽车用品,是没有民族标签的。 从2004年起,森崎先生就把家搬到浦东,夫人带着一双儿女随着他的生意来到中国。用森崎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住在浦东区的公寓。两个孩子在上海的日本国际小学上学。住宅周围有大的卖场,环境很好。感觉比在东京的时候更方便,户外活动比在日本时多,在外面吃饭次数都比在日本时多了,家人比自己对上海更满意。”目前,他们一家每年回日本的时间只有三四十天,上海已成了第二故乡。 和森崎的情况相对应,越田科贸的陈波先生在日本十五六年了,回中国后,也因生意需要经常去日本。陈先生已经取得在日本长久居住权,往返非常方便。在陈先生的身上,有着明显的留日的痕迹。在办公室遇到一个文员向他介绍新来的职员,陈先生习惯性地鞠躬,客气地说“请多关照”。谈及日企的特点,陈先生认为,日本的企业很务实,很看好中国的市场,也许不能说每家来沪投资的日企都非常成功,但对于他所在的IT业来说,很多日本企业来中国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根据上海市外办公布的有关资料,包括日本的横滨和大阪在内,上海市及各区县共与17个日本的城市和区县结为友好城市(区)。从这个数量,不难看出上海与日本之间的深厚渊源。从冈本、森崎和陈先生的身上,笔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更深的还有这种交流深入之后,对中日两地人们生活的深刻改变。 这种改变,在京瓷冈本昭好先生的谈话中则更为具体真切。他以开玩笑的语气讲道,中日之间更好的交流方式,是否通婚呢?冈本先生还饶有兴趣地举了同事中也有同中国人结婚并入籍中国的例子,并说就连自己的女儿,也因为受到自己对中国特殊感情的熏染,说要找个中国人结婚。他认为,在中日历史上,侵略与被侵略史只有100多年,更长的历史,是以一种友好的方式进行着的。若普通民众能在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加强交流,从内心里认同对方,那么表现在经济上,就会产生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民间交流方面,京瓷在过去6年中已经全额资助了中国200到300名中小学生到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另外,早在2001年,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就出资100万美元设立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以资助中国西部教育事业。 所有这些,并非用单纯经济目的就能解释清的,在经营未来的过程中,在民间交往里,蕴藏着一些深深的情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