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新特区更具示范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5:51 大河网-河南商报
郑州建新特区更具示范意义
武汉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 张婷文/图

郑州建新特区更具示范意义
郑东新区 张婷文/图

  [群雄逐鹿]竞争新特区留给郑州时间不多

  在参与新特区的竞争省市中,除了备受瞩目的武汉以外,被看好的还有欲携“长株潭一体化”、欲“引领中部崛起重任”的湖南,以及重庆市,还有包括郑州在内的其他中部城市。这似乎标志着,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已经拉开。

  尽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4月2日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一再表示,综合试点不是给优惠政策,不是搞不平等竞争,而是试图通过区域性体制创新,推动面上的改革。

  然而,中部各省的管理者们更相信眼见为实:以滨海新区为例,仅去年一年,这里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29亿元。而基础设施建设则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开工建设了64项工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谷建全认为,新特区其实是一种政策资源,它能营造投资环境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洼地效应。“试点就是一个金字招牌,牌子一挂,政策都可以试,资金和人才也都来了。”

  据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分析,国家敲定第三个“新特区”的时间表,可能就在今年下半年。

  如此看来,竞争“新特区”,留给郑州的时间不多了。

  [郑州行动]郑州建新特区更具示范意义

  与武汉从学者到政府都蓄势已久不同,在申请新特区的城市中,郑州始终保持低调。

  据查,郑州在公众面前唯一与新特区联系在一起,同样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

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提交了一份《将郑州建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建议表达了郑州需要和浦东新区一样的发展政策,希望能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分析,郑东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果明显,中原城市群的开发已成为河南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渐渐在中部崛起中起到龙头作用。但另一方面,河南在金融、非公经济、现代化城市管理等配套建设方面还较薄弱,这在中部省份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选择郑州作为试点,将对整个中部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都具有示范作用。

  郑汴一体化及中原城市群建设深入,同样面临着湖南在促进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域,由于现行的财政、税收和投资等各种体制安排,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导致一体化的布局建设难以到位,一体化的区域规划就难以落实。

  这一系列障碍都让郑州感到压力,郑州迫切期待新特区的试验政策,能为自己带来深化改革的先机。

  [专家建议]中原城市群打包申请新特区

  刘道兴称,王文超在两会上提出的郑州建保税区、设签证机关、促进财税改革、开设金融试点只是改革的一部分,其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综合配套试点中进行制度层面的探索。

  “郑州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处于敏感位置,有区位优势,有发展基础,但打出的牌不够有特色,所以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定位。”谷建全建议,以郑州为核心构造的中原城市圈,完全有能力担当中部崛起的发动机,可以考虑把整个区域打包申请新特区。

  “如果单一城市申报,郑州优势不大。”谷建全把郑州与武汉比较一番后说,这一次“新特区”的争夺,不过是两地“中部崛起,谁当龙头”的最新版本。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武汉完成了从将“光谷”、“沌口开发区”、“阳逻开发区”三家开发区三合一打包申请,到今天“建设城市化管理、进行综合体制创新”的思路转换。修订后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详细方案,也将于近期提交国家发改委。“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谷建全说。

  [相关声音]创新能力强不需特区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则呼吁各地不必急于争夺新特区,并举浙江和山东的例子说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地区根本不需要特区。他提醒各地政府,“更应该找到吸引投资的市场定位,而不是政策定位。”

  易去年一年就曾数次来河南,他认为河南具备劳动力与资源优势,在体制和服务上做好了,完全可以承担东西部的梯级转移——吸引东部的产业转移,吸引西部的资金转移。

  “武汉和郑州更应该从合作的角度考虑,鄂豫两省的合作有共同的经济优势和基础,两省也有共同的经济弱势和不利条件,从长远来看,两省的合作又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叶青说。

  [相关链接]郑州优势PK武汉优势

  河南、湖北都是中部大省,2005年河南省GDP超过一万亿元,湖北省的GDP与之相差2000多亿元。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武汉优势:

  武汉比郑州综合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运行质量好,对全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大。

  武汉市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2005年末,土地面积8494.4平方公里,比郑州市大104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万人,比郑州市多142万人。

  2005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分别超过2000亿元和3000美元。经济总量比郑州多588亿元,郑州为武汉的73.7%;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差距不大,仅相差2.7亿元。

  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武汉居第16位,处于第二集团军,而郑州居第23位,处于第三集团军。

  首先,从首位度来看,武汉市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要比郑州市在河南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得多。2005年,武汉市经济总量占湖北省GDP的34.5%,而郑州市仅占河南省的15.7%。

  其次,武汉高教力量强,大学比郑州多14所;武汉的科技创新能力强,比郑州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多一倍。

  郑州优势:

  一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在GDP块头上超过武汉城市圈,二是从区位优势上讲,郑州的中心地理位置比武汉也更为明显。

  郑州的大企业数为306家,多出武汉76家,显示出了郑州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与产业规模。此外,郑州的经济增长率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4.8%,而武汉是13%。

  最重要的是,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显示,中原城市群在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七位,成为中部城市群的“

状元”。综合比较:

  武汉的综合实力略胜于郑州,但是正在造城的郑州有着新兴城市的特点,发展速度快,活力较强。

  (见习记者张婷文)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8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