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9:44 《决策》杂志

  颍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刊记者 张道刚

  也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淮河岸边的颍上县,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工业强县”为突破口,使多年积蓄的能量得到极大地释放,县域经济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个正在转型与起跳的县域,能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个刚刚跨过温饱门槛的国家级贫困县,能否做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外界在问,颍上也在问。

  颍上近几年来的实践,正在拉直这个大大的问号,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的答案。

  循着颍上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从“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的战略构建,到“让颍上人过上有价值、有尊严、有体面的好日子”的奋斗目标;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抓手,到“一目四纲”和民生工程指标的落实,无不彰显了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无不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真招。

  其实,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颍上和谐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对于颍上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县域来说,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颍上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方面“好”是“快”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快”的根基就不牢,甚至还会出现倒退。因此,解决“好”的问题,就是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颍上作为

能源资源性县域,经济增长方式一度比较粗放,一个时期相对落后。然而,近几年来颍上不拘泥于过去的模式,不固守过去的发展格局,根据自身县情,走出一条资源型县域创新发展的路子。譬如,一提到煤炭,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但颍上的刘庄煤矿不仅是一个国内一流的数字化、人文化、环保型矿井,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延长产业链,裂变出新型煤电和煤化工产业,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另一方面,“快”是“好”的应有之义,没有“快”也说不上“好”。没有“快”就没有跨越发展,更难以赶超发达地区。对于颍上来说,加快发展,努力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不仅是决策层的愿望,更是所有颍上人的愿望。因此,为解决“快”的问题,近几年颍上紧紧咬住“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以大工业、大项目为抓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颍上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仅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就达41265人,解决社会积累的问题和矛盾压力很大,问题很突出,构建

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很重。显然,要破解这样的难题与压力,只有靠发展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因此,颍上在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又适时地提出了“全面加速,奋力跨越”的发展目标。

  然而,颍上并没有浅尝辄止。在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颍上把目光投向了民生工程。也就是说,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颍上无疑是一个发展中的县域。然而,颍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不是说等经济发展好了再来构建和谐社会,而是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落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过程。因为颍上在发展中敏锐地意识到,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经济好了,就一定和谐,但是社会和谐了,一定会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于这一点,在颍上出台的“一纲四目”中,我们可以品咂出其丰富内涵与时代意蕴。虽然颍上的财政刚刚走出困境,但颍上仍超前决策,将财政新增的1亿元全部拿出来解决23项民生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23项民生工程大到指标的涵盖,小到具体资金的细化,一目了然,“幸福颍上”落实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上。

  颍上的发展证明,一个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跨越的发展阶段,完全能够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