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吉祥物猜想系列访谈:岳路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12:34 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办公室

  岳路平

  1975 生于中国广西象州 1999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文学士学位。 2003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中国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 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现代美术思潮课程。2005年参加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英艺术连接”计划。

  笔者:现在世博会吉祥物的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您对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2005年,我在伦敦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创意产业》。里面把上海和香港理解成为世界上最酷、最有创意的全球性都市。但是我看了以后发现,文章不过是指出了上海具有最酷、最有创意的可能性而已,真正要名副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世博会正好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变的名副其实。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机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主要是投资驱动和外贸驱动。中国加入世界分工的第一阶段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廉价劳动力,我们在创新方面的参与度一直十分薄弱。但是这种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开始不断递减,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转变成为创新型经济结构的话,很快就会遭遇经济瓶颈。近年来,从总书记胡锦涛开始,“创意产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个经济机构转型的新引擎开始得到强调。那么,上海世博会就是在这样一个上下文中申办成功的。如果说奥运会展示的是国力强盛的象征性部分的话,世博会就是展示中国创造力实质性的一面。因此,我认为,世博会身上的担子很重,挑战性很强。世界会把它看成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它也会成为未来中国其它城市展示软实力的样板。它会改变世界认为中国只有古代的四大发明,而没有当代的创新能力的看法,它会激励其它城市建立创新型城市的信心。我记得几年前,美国《时代周刊》把北京评为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北京有798,因为那是一个创造力,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我也希望世界会因为世博会把上海理解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创新型城市,把中国理解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笔者:您作为专业人士,能否跟我们讲一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水平目前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通过这次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锻炼,对我国又有怎样积极的影响呢?

  不客气地说,目前地中国艺术设计水平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鲜有独具特色者。中国的艺术设计水平的模仿程度的严重性在于:他们不断地在模仿,甚至是“说创新”也成了一种模仿。

  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知识结构严重滞后;在社会实践层面,香港抄西方、日本;沿海抄香港;内地抄沿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艺术设计”的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就是国家鼓励哪种经济增长模式,是鼓励低成本来料加工,还是鼓励创新型经济模式?如果鼓励创新型模式,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设计哲学、基础教育、

知识产权保护、媒体等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

  而我理解的世博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全局性调整的一个大工程。吉祥物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我想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世博会语境下的吉祥物设计的话,那么这次吉祥物的设计锻炼过程一定会很有意义。这也要求我们在征集规则、评审规则等各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笔者:您有很多在国外生活的经历,那么,您感觉世博会吉祥物应该是具有怎样的特色,是需要具有中国古典美呢,还是要和世界文化接轨?

  在国外的一些见识让我意识到,如果你具备一个适当的全球视野,那么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实际上是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那么,要“中国古典美”还是“和世界接轨”这样的二选一思维方式就已经烟消云散。而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正是套在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脑子里的枷锁。

  “中国”这个民族主义的概念本身就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内外之间不断相互定义的结果。就好象泰国本来没有“国界”,独立以后,讽刺地,原先殖民地的边界成为泰国国界,一种耻辱的轮廓转变成为光荣的线条。中国是被西方以及其他因素定义的;古典也是通过现代定义的,我们对世界(西方?)的定义也是通过“东方”来进行的。

  只有打破了这个二分法的枷锁,我们才可以设计出真正有特色的吉祥物。

  笔者: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您感觉,需要在吉祥物中添加哪些设计元素,才能更好的体现这一主题?

  在今天中国的环境下谈问题,我认为,在吉祥物的设计中,要充分释放我们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方面下工夫,充分展现我们的“软实力”,就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最佳诠释。

  延伸开来说,我们不光是设计和艺术没有创意,我们的“生活”本身也是很没有创意的。买车是一种攀比,模仿的心态,认牌子,少有考虑车子的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我们的单元房,也是千篇一律,我在上海的一个小区居住的时候,甚至会上错楼,因为每座楼长的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城市的生活要美好起来,首先要改变的不是城市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就要变的有创意。

  吉祥物的设计应该激发出大家的这一部分激情出来。吉祥物应该让大家释放,而不是简单的民族认同,关于强调认同方面,北京奥运会的LOGO和吉祥物已经做到极至了。上海世博会应该呈现一种不一样的气质:全球的、开放的、兴奋的。这样的话,美好生活才拥有了出发点。

  笔者:您已经成功的策划、举办了这么多艺术类的展览,如果您来策划一项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相关的展览,您会着重表现哪些方面呢?

  首先,我会把上海“精神分裂”的气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在租界时代,上海使用两种电压,租界内和租界外的电压是不一样的,这给我们策划展览提供了一个内外、东西、殖民地边界的重要隐喻。今天,我们多大程度上继承了这种精神分裂呢?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不如一个印度的程序员,白天非常贤淑地在

写字楼里操作电脑、跟西方老板喝咖啡,晚上回家,把服装一换,开始敬败牛图腾地仪式。上海也一样共享了这种在西方压力下的精神分裂:一个女白领,从高级写字楼出来,先打
出租车
走了一小段,然后转公车来到一个里弄,进入石库门的家。

  这种“精神分裂”通过有效转换,也许很酷、很后现代、很有创造性。

  其次,我会注意这个关于吉祥物的展览策划过程本身,因为PROCESS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感觉这次吉祥物的征集过程强调的不够。主办方、设计师、学者等方方面面应该有充分讨论、勾兑、碰撞的机会。否则就不会产生创造的火花和激情。

  最后,我会使得这种讨论是全球性的。无论是上海的外国人,还是外国的上海人,上海人和外国人,都在我的邀请范围内。

  太具体的就没有考虑了,除非真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认真思考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