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富人行善可自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10:19 青年参考
当贫富差距达到社会无法承受的程度:富人行善可自卫
文[英]理查德·汤姆金斯 过去,成为大慈善家有个额外好处:人们会为你竖起一座雕像,以表敬意,你将由此获得一种满足感。以乔治·皮博 迪为例,这位19世纪的美国商人在移居英国之后,产生了在全伦敦建造社会福利住宅的兴趣。像他的皮博迪房产一样,他坐 在椅子上的雕像被安置在伦敦的黄金地段,其对面就是针线街上的伦敦证交所(LSE)旧址,后者前些年才刚刚搬走。他的 传记作者评论称,皮博迪坐在了“大英帝国最昂贵的椅子”上。 的确,很少有商人能进入伟大的领袖、战士、哲人和诗人之列,并在塑像中成就不朽的声名。 不过,人们也会问,是什么驱使那些毕生都在赚钱的人把所有钱都捐出去,做出如此明显的利他主义和慷慨大方的无 私行动?——他们赚钱时往往都是很无情的啊。
“上帝之所以令有些人富有,惟一的原因是他们可能会帮助穷人。”当变革导致的贫富差距大到社会无法容忍的程度 时,要么富人必须变穷,要么穷人必须变富,慈善事业由此成为缩小鸿沟的一种方式。
1.他们只是交出过剩的财富 至今为止,还没有人为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立像。他们向慈善事业捐赠了巨额资金,而 且可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慈善行为。 简述一下盖茨和巴菲特承诺的捐赠:去年6月,巴菲特承诺,将把他在伯克夏·哈萨韦公司的财富、价值约370亿 美元的股份捐给慈善事业,其中310亿美元捐给比尔·盖茨基金会。由于盖茨自己的捐赠,盖茨基金会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 的基金会,获捐金额超过290亿美元。 对于这些捐赠,或许任何愤世嫉俗者首先注意到的是,它们没有任何自我牺牲。盖茨和巴菲特只是交出了过剩的财富 ,这意味着其中一部分钱对他们而言没有其他用处。 最新的《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显示,盖茨目前仍是全球首富,甚至在他作出捐赠后,其财富仍有难以想象的 500亿美元;而巴菲特目前估计拥有约440亿美元财富。传媒声称,巴菲特的捐赠是“利他主义的非凡捐赠”和“令人吓 掉下巴的慷慨之举”,但他仅仅捐出其中的85%,还剩66亿美元的“零钱”。 从这种程度上讲,和这两位亿万富翁相比,与一个要饿死的朋友分享自己面包皮的穷人,当然是更伟大的利他主义者 。 在没有准确猜出他人行为背后潜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大胆地说出,其潜在动机——可能是内疚,或者是人性责任 感,抑或是一种模糊的迷信看法,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16世纪史上第一个慈善黄金期 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促使巨富们大规模参与慈善活动,回顾一下历史,这个原因就会更为明显。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学院财富和慈善中心主任保罗·舍维什表示,如今,由于超级富豪数量不断增加,我们正进入 一个慈善活动黄金时期。《福布斯》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全球亿万富翁的数量从140位激增至793位,而舍维什表 示,至少在美国,“财产价值越高,其流向慈善组织的比例也越高。” 但这并非第一个慈善活动黄金时期。早在16世纪的英格兰,富商和地主便发起过消灭贫困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正是这一运动开创了现代的慈善事业。 在这之前的中世纪,慈善捐赠主要是一种宗教行为。虔诚的信徒将钱物捐赠给教堂,而教堂则为穷人提供救济。 但在宗教改革之后,英国从中世纪进入现代社会,农业革命开始。在封建社会,家庭都以农耕为生,但为了牧羊而发 生的圈地运动终结了封建时代,因为养羊只需要很少的劳动力。接下来,羊毛生产活动带来了英国早期的工业化,然而,农业 人口减少的结果却是数量惊人的无家可归者,以及随之而来的贫困和饥饿。 已故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W.K.乔丹曾编有《1480年至1660年英格兰慈善史》一书,它记录了社会发展导 致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那是一个繁荣时期,商人和地主成为了巨富;另一方面,许多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贫困。 乔丹写道:“贫富阶层的差距不断扩大,令整个社会不安,这也是引发大量慈善捐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量慈善捐 款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3.17世纪对穷人造反的恐惧 随着17世纪的到来,贫困潦倒的穷人在英国已是随处可见,终于引发人们对起义的真实恐惧。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统治时期,英国议会对社会动乱的威胁作出了反应,通过了赈济穷人的立法,并于1601年颁布了《英国慈善法》,为建立 长期慈善信托基金制定了法律框架。 扶贫立法本可授权地方官员向当地征税,但事实上,这一扶贫救济从来都是一种最后选择,用于应对私人慈善力量的 不足。而商人和地主们大量捐赠,最终使得官方扶贫不那么必要了。捐赠者不仅使用新的慈善信托机制消除贫困,而且还成立 了学校和医院,并建立捐赠基金,以改善他们的社区。 正如乔丹所说的:“在一个非常伟大的瞬间,各阶层的私人捐赠者作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这可能是无意中作出的,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商界精英不仅塑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还树立了社会责任的伦理规范,后者则成为了自由社会的特征 。”
4.19世纪末富人行动失败 孕育了第一个慈善业黄金时代的环境,又出现在第二个黄金时代:19世纪后半叶。社会再次处于激烈的社会及经济 变革之中,而这一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在那些从科技变革中赚取大量财富的人,与在迅速扩张的城市中忍受贫困折磨的人之 间,再次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那些私下里虔诚信教,但在公共目标上信奉人道主义的富人再次行动,发起了一场减缓贫困 的大规模运动。 与上一次不同,他们这次失败了。数千个私人慈善和信托机构无组织的行动,完全不能应对都市化、工业化时代存在 的社会问题。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国家必须承担公共福利的首要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点导致慈善事业在20世纪 的大多数时间里呈衰退走势。因为福利国家开始提供养老金、全民教育、免费保健以及失业津贴,对慈善团体的需求也就减少 了。
5.20世纪国家成为福利主角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慈善事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原因是安德鲁·卡耐基和约翰·洛克菲勒等所 谓强盗式资本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获取了巨额财富。但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美国的贫富差距也显著缩小,因为该国(至 少暂时性地)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比如执行较高的税收标准、社会保险及最低工资制度等。 人们通常认为美国缺少欧洲式福利,但即便如此,该国2006年为失去配偶的人以及伤残人士,支付了5390亿 美元的社会保险、养老金以及津贴。这一状况证明,税收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慈善事业。 这也意味着,即使盖茨全部的500亿美元——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人财富——都被用于为国家社保预算提 供资金,只要一个多月它就会被全部花光。 6.富人行善出于自卫 那么,如果我们的国家福利还保持这种规模,我们现在为何还能迎来第三个慈善事业黄金期?答案与前两个黄金时期 的形成原因大致相同:一如当初,我们再次处于一种或者说两种革命之中:科技革命,以及与之相伴的全球化;一如当初,变 革带来机遇,从而产生巨额财富;一如当初,我们发现贫富差距正在加大——只是这一次,贫富差距在美国和英国没有变得那 么大。差距扩大发生在西方的亿万富翁和其他地方的赤贫人群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种模式:一场社会及经济革命发生;一些人从中获得巨额财富;贫富差距达到社会无法负担的 程度;于是新兴的富裕阶层放弃他们的部分或全部财富,以求缓和危机。 这样看来,慈善事业可以说是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甚至是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终于,我们找到了推动富人行善的因素:自卫本能。毫无疑问,各类善举存在其他动机,既有高尚的也有不光彩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变革导致的财富差距大到社会无法容忍的程度时,要么富人必须变穷,要么穷人必须变富,慈善事业 由此成为缩小鸿沟的一种方式。 (英国《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