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习时报:不依领导人职务排版是党报传统回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09:12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81期刊发了题为《党报的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文章内容如下: 2006年底重庆市发布了一个涉及传媒改革的文件,今年4月以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该文件就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出了40条具体措施,其中26条规范三方面内容: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规范文件刊播;加强对基层和群众的报道;精简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文件明确了这样的原则:会议报道原则上不以市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惟一标准,也不绝对依照领导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文件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只发《重庆日报》二版,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文件要求注重新闻价值,“减少单纯行踪性报道和会议进程式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文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重庆日报》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阅读今年1月的报纸,头版有《农民工“春节好想回家团聚”》、《“石龙技工”一年挣回1.5亿元》、《公民有权“追讨”政务知情权》、《农网改造能不能再快点》、《“讨薪农妇”熊德明去年养猪收入近6万元》等涉及群众生活和权益的鲜活报道;老百姓出门享受冬日暖阳的打眼照片,也登上了一版。 党报的传统 此次重庆市的这份文件以及《重庆日报》的变化,一时间引起业内哗然。其实,这不仅不是对党报传统的背离,而恰恰是对党报传统的回归。 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党中央顺应时势,于7月1日进行了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改版。《人民日报》的改版社论指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党中央关于将人民日报改版经验推广到全国的124号文件也指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各地党委今后也要强调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 翻开1956年7月的《人民日报》,7月2日的头版,党的主要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消息《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萨巴大主教》(消息仅111字)和照片,仅安排在头版的右下角(即头版最不重要的位置),与山东收割小麦的消息标题一样的字号,相当小。7月12日周总理接见阿富汗文化代表团的消息标题,比蒙古驻华大使举行招待会(排在周总理消息的上面)、沈雁冰接见尼泊尔文化代表团(排在周总理消息的右边)的字号要小。如果按照级别,蒙古驻华大使的级别远远低于总理,沈雁冰是以文化部长的身份接见外宾的。可见,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的领导人级别观念,报纸编辑按照新闻价值编排版面,从来没有哪位领导人对报纸这样的编排提出意见。可见,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不在头版占据主要位置,这是老一代革命家上个世纪50年代就意识到的问题。后来党报严格按照官位排座次,开始于“文革”搞的“个人崇拜”,此后,主要领导人任何公开的活动都占党报的头版头条,这背离了50年代党报的光荣传统。 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在社会环境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及时跟上了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各种传播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和迅速普及,变化之快,前所未有。随着互联网技术、web2.0技术的普及,报纸面临多种传媒渠道的夹击。人们可供选择的信息渠道很多,同步传播越来越普遍,观念也趋向多元。如此大的中国和世界,各个领域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变动,如果党报不能及时刊登最新的重要新闻,还按照官衔大小选择头条,在报业竞争的当代就可能被边缘化。 中央对党报的指示 党报头版领导人的新闻以新闻价值来编排,不仅是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做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党报的要求。重庆市这一文件的出台和《重庆日报》的改革动作,是对中央意见的贯彻。 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就批评说:“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锦涛同志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给部门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门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会议外,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惟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 《意见》要求,省级以下的党报可以根据情况,不一定把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放到头条版或头版,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活动反而因此有了更多的上头版的机会,使得地方党报头版依然缺少新闻。改进需要各级领导人的自觉,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出适当的规定。重庆市出台的文件,可以说是对《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响应和贯彻。希望更多的省级和省级以下的传媒能够看到本地的同类文件。 传播的效果在于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生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上头版,甚至头条?这需要从我们关于什么可以作为“头版”、“头条”的意识检讨起。党报头版、头条不一定只能是面上的宏观的事情,具体的生动的事实完全可能,也应该上头版,甚至成为头条。 顺便再说一句:头版不一定必须都是典型,传统的“典型报道”距离读者太远,倒是一些并不完善的事物和有争议的人物,可以登上,拿来讨论。有争论本身便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在头版头条,应能看到最重要、最具有接近性、最有时效性的读者关心的新闻。 英国5800万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2400万份;日本1.3亿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7000万份。我国13亿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不过9000万。可见,我国报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党报能够及时跟进,才可能成为中国报业的真正统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在头版、头条的编排上突破过去的模式,《重庆日报》作出了示范。(陈力丹 戴莉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