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集体中毒善后与群体焦虑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0:31 南方新闻网 (来源:南方周末)

  “缓冲垫”起效

  10日上午是中毒症状缓解之时,又是危机深化的开始。很多人在这时突然获知自己中了毒,各种激烈的情绪逐渐表现出来,而在医院外界,各种传闻诸如“交不起医药费的患者投毒”等等也开始出现。

  黑龙江省的救治领导小组把从哈尔滨市抽调和全国支援来的专家分为内科组、中毒组和心理组,对参与救治的全体医生进行紧急培训,试图更为科学地、全面地缓和已经出现的危机。

  危机处理的重点集中于三个方面:中毒者的治疗、防止医院管理的混乱、防止因恐慌引起的混乱。

  中毒者从这时起被“相对隔离”了起来。张聪沛教授说,从病情控制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防止“群体暗示”的发生。不过这种心理问题还是出现了,当一个中毒者喊腿疼时,整个病房的中毒者都开始“感到”腿疼。另一个中毒者把自己的腹痛“传染”给了别的病房的中毒者。心理组的医生们要求中毒者们呆在自己的病房里。

  不过,参与危机处理的人员亦承认,这种隔离措施也有防止中毒者“聚会”和“集体闹事”的目的。

  对于各地参与公共安全危机后心理干预的专家,卫生部曾组织过专项培训,按照培训的要求,专家们组织受害人群参加群体性的心理辅导课程,不过这次中毒事件后并未安排这种课程。

  内科组和中毒组致力于中毒者的生理病情的缓解,心理组的医生们则要防止“情绪躯体化”的发生。10日上午,听说自己的病情原来是中毒之后,一些中毒者开始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应激反应。在少数人身上,这些情绪转变为身体的痛苦,一个病房里有人喊:“有人抽了!”很快,另一个病房里也有中毒者开始抽搐。

  幸好,整个医院只出现了这两起类休克病情。张聪沛教授认为,这是癔病发作。“他们不是装的,但是心电图等等一切正常,不是真的休克。”他说,“一次波及这么多人的中毒事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在6楼,肾病科病房中有人感到腰痛,亦被确认为是情绪躯体化的表现。

  在大多数的中毒者身上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情绪普遍倾向于抑郁。至少有4到6名中毒者陷入了严重的抑郁心理,活动明显减少,沮丧地躺在床上,整个人突然蔫了,家人来看望都拒绝见面。有的中毒者突然想到了前途问题:“本来就有病,又中了毒,将来我还有啥出路啊?”

  如今,中毒者的情绪已经趋向于平稳,张聪沛觉得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得多。不过他和其他心理专家的工作的主要目标并不只是心理干预。“这一次的心理干预主要是起一个缓冲垫的作用。”他说。

  “缓冲垫”的意思是缓和中毒者的情绪,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几天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患者们比较平静,管理上亦秩序井然,心理干预已经收到“成效”。到18日,心理干预小组的医生已经由5名减少为1名,并撤除了夜班。不过,在医院内外,中毒者和家属们并没有完全平静。

  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当地公共卫生安全防范体系的脆弱。要求赔偿的中毒者刘江(化名)说:“一个是

热水器上锁,一个是毒药不能随便卖,一个是医院应该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查,这三项只要做到一项,我们就不会中毒。”

  目前还不清楚中毒者们的要求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自4月13日起,包括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在内的各个当事方,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要求。

  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