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龙江集体中毒续:孕妇面临是否终止妊娠抉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0:31 南方新闻网 (来源: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李海鹏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4·9”特大投毒案目前仍在侦破之中。几天来,哈尔滨市公安局派往医院调查的多名警察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近期破案不抱乐观态度。“你看那热水器放的地方,随便来个人就能往里投毒。”一名警察说。被投毒的热水器未按照卫生安全的要求加锁,并位于医院一楼康复中心走廊的开放性区域。这名警察表示,医院的这种疏忽导致“ 案子不好破”。 正式渠道的消息则付之阙如。案件发生后的9天中,黑龙江警方未就侦破进展情况披露任何消息。 数名中毒孕妇面临困境 这起集体中毒事件是在4月9日上午发生的,中毒者包括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203名患者、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其中一名77岁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当日下午死亡。黑龙江警方在3天后宣布,中毒系由“氟乙酰胺”鼠类药品被故意投入医院电热水器并最终进入医院食堂早餐粥品所致。 案发后的最初两天,中毒人员身体虚弱,并被当地卫生部门尽量互相隔离,注意力多集中于自身治疗。不过随着身体逐渐康复,他们已向医院和当地卫生部门提出了赔偿要求。他们普遍认为中毒系无妄之灾。 一个好消息是,黑龙江省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卫生厅副厅长王恩海在4月12日对媒体表示,中毒人员在康复后不会留有后遗症。一个坏消息则是,氟乙酰胺为剧毒性的神经毒药,而中毒人员中至少包括5名孕妇,她们担心脆弱的胎儿已经遭受了不可逆的损害,而该院医生们也很难对此做出判断。 氟乙酰胺的毒性之剧,毫不逊色于在2002年“南京汤山投毒案”中毒杀数十人的“毒鼠强”,不仅口服可致人死命,而且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亦能导致中毒,俗称“闻到死”。这种无色、无味的毒药因为存在严重的二次毒害而被列为国际禁用农药,国内亦早在1982年就由农牧渔业部和卫生部明令禁用。 现在,那几名孕妇面临着是否终止妊娠的艰难选择。她们已经提出了经济赔偿和长期跟踪保健服务的要求。 即便有如上麻烦,此次危机也已度过最艰难的时段。事件中的中毒人数虽多,但因毒药摄入量较少,并未造成大量死亡。康复者陆续出院,其余中毒者中的大多数亦情绪平稳,中毒事件治疗小组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的张聪沛教授说,对于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毒源调查与善后 黑龙江警方在4月12日宣布了有人故意投毒的消息。其实早在3天前,至少在事发当天午夜之前,当地警方和防疫部门就已经确认了这一结果。 10日凌晨零点30分,来自黑龙江省卫生厅的电话就已打到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要求调拨乙酰胺,并同时向吉林省卫生厅求援,而乙酰胺正是治疗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药。9日午夜,张聪沛教授接到次日参与救援活动的电话通知时,已经被告知“省中医研究院发生投毒案”。 10日早上,救治专家组的成员们云集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毒事件的消息亦在此时首次对外发布,距事发已经24 小时,用语为“集体中毒”。到这时,整个危机中最危险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 9日上午的情况最为紧急。“当时化验结果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中的是什么毒,”中毒事件治疗小组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新春教授说,“我们就组织人员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一般状态。” 那天的早餐是小米粥、大米粥、咸菜、炒黄瓜、土豆炖豆角和包子。食堂厨师李青松在一楼康复中心走廊的热水器中取开水,煮了两桶粥。7点钟开饭,10分钟后就有人出现了中毒反应。4楼的10岁小女孩张淼是周围人群中第一个呕吐的,紧接着,呕吐声像传染病似的在各个病房里传播开来。 医院卫生员李英华喝粥后恶心、头晕,5名医护人员喝粥后也被毒倒。 医生们意识到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但到底是食物中毒还是什么,还要等待对呕吐物的化验结果来决定。这一阶段对中毒人员的处置措施是及时的,也是一般性和不明确的,包括暂禁食水24小时、催吐、解毒、导泻等,医生们增加了巡视病人的次数,以便严密观察病情。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种国际禁用的毒药所致,更没有人知道,投毒者投放的毒药量尚不足以造成更大的悲剧,这是整个事件中最幸运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否则任凭什么办法也将回天乏力。 投毒案件发生后,哈尔滨市卫生监督部门对配送餐单位、集体食堂、生活饮用水供应单位等共1587家单位进行了检查,下达了563份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了热水器不加锁、储水箱不定期消毒、饮水器无专人负责、灶房与库房混用、索证不全等问题,立案处罚68起。 哈尔滨市政府亦组织人力清查市场上的农药类、爆炸类等非法危险物。哈尔滨市革新街市场的商贩刘书华说,在此之前,剧毒鼠药在这个市场上“随便买”。事实上,类似的情形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存在。 到9日夜里,毒源已被查明,而中毒者中的大多数已经转危为安。次日上午,吉林省库存的全部290支乙酰胺注射液运抵哈尔滨,中央医药储备调运的3000支也稍后运抵,只作“进一步缓解”毒性之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