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能否成为百姓享受经济发展红利新渠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4:35 中国青年杂志

  据报道,2007年刚刚开始的短短10个交易日中,中国股市新增开户数高达1291677户,平均每天开户数达129167户。2月26日建信优化配置基金创下一小时发行100亿的纪录。这一切都源于中国股市在2006年出现的一次历史性大牛市,上证综指在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于2675点,比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的1163点上涨了130%,市价总值比上年末增长175.7%。中国股市的井喷式增长和股票市场的制度变革,促使股票市场的功能悄然发生着变化,投资者在股市上涨中获得了丰厚收益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中国资本市场除了融资功能和“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之外,能否成为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红利的新渠道?

  文-周城雄

  劳动致富与投资致富

  年届60的李桐生从没想到自己能有现在的生活——自己拥有两套位于市中心的宽敞住房,同时给两个孩子各买下一套住房,不算家庭的其他东西,仅这几套住房李桐生就早已跨入“富翁”阶层。而30年前,而立之年的李桐生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国营工厂的普通技师,那时李桐生对生活的最大想象最多也仅限于“像外国电影里一样家家都冬暖夏凉,每天洗个热水澡”,“那时觉得这都是不可想象的!”李桐生憨厚的笑容里透着甜蜜。

  作为没有任何背景仅靠着每月薪水吃饭养家的李桐生来说,现在的生活确实是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为自己的“致富”发掘了一个新渠道——依靠财智,从股市里的“小散户”起步,他是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人,同时也幸运地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经济发展红利的分享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劳动致富的观念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开始对传统劳动致富观产生冲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虽然劳动致富的故事依然大多是家庭的梦想和努力方向,但是一种新的致富理念——投资致富,已经逐步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设立、海南

房地产市场的启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致富观,一批风云人物通过这个时期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李桐生是其中小小获利的人。而“杨百万”及其传奇故事给中国人的致富道路写了个新版本。

  “杨百万”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因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投资的财富效应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观念,不管是通过带有传奇性的“杨百万”还是就在身边的李桐生们,通过这些活生生的致富典型,人们突然发现,致富原来是可以这样实现的。

  “有三种致富的模式,一个是打工,第二个是创业,第三个是投资,但是靠打工致富财富目标大概只能到百万级,靠创业致富财富目标可达到千万级,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则可以达到亿万级。”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宋三江提出:劳动致富不如投资致富的论断。而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劳动力的价值增长了20倍,而投资的增值是2000倍。也就是说,虽然劳动报酬的增加让大部分劳动者解决了温饱,但是资本的增值速度远远高于劳动力增值。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劳动致富和投资致富的界限在一些人群身上逐渐模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财富神话,激励着全球无数的劳动者纷纷效仿。观察中国富豪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身家几十亿、上百亿的富豪,李彦宏、马云、马化腾等等,在几年前还是和大部分人相差无几的普通劳动者,可是他们的劳动和资本相结合之后,不仅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富豪,而且批量制造了许多百万、千万富翁。小刘是刚刚大学毕业四年的小伙子,他毕业后进入了百度公司,当时他的收入在同学当中仅仅处于中下水平,可是随着百度在美国的成功上市,他拥有的公司股票价值已经达到2000万,“我的很多同学都认为我是全班首富,不过这些钱没有到手,还不能算数。”小刘的谦逊当中也透出一种满足和自豪,毕竟他在短短几年之中就拥有了许多人一生也难以企及的财富。

  这些广为流传的财富神话再一次冲击了人们的致富观,人们不必在劳动致富和投资致富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劳动和资本的结合成为人们致富的新方向。然而,这样的致富方向并非人人都有机会的,像李桐生那样的幸运儿并不多。而曾经希望通过炒股、下海致富的人们,也多数在股海和商海中呛水上岸了,只能带着各种致富的梦想继续着劳动致富的道路,而劳动者和投资者或者说资本拥有者之间的界限依旧分明。李明是一家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留过洋、炒过股、下过海、创过业。不过无论哪一次致富梦,最终都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20年前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的投资收益或者资本收益,继续着劳动致富的梦想。

  可是,劳动力价值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资本增值的速度,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也明显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1998年以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正是这样的“马太效应”,使得劳动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收入和财产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基尼系数也因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这一切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劳动者和投资者(资本拥有者)基本上泾渭分明,他们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如何跨越劳动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鸿沟?

  劳动者和投资者(资本拥有者)之间有一道鸿沟,而跨越这条鸿沟的最重要桥梁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长达100多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道琼斯指数也由1991年4月17日的3000点到2000年1月14日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1723点。2001年后,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衰退,导致道琼斯指数曾三次下穿8000点。但随着经济逐渐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点,并于2007年2月20收于12786点创下历史新高。

  正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与经济的高度关联性,美国有50%的家庭投资股市,可流通股票的59%为家庭持有。美国45%的成年人拥有的总资产从1985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4.5万亿美元,其中50%以上是股票。仅1999年2月~4月,股票价格上涨就使美国居民的家庭资产增加1万亿美元。美国的资本市场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通过资本市场投资,也让劳动者成为投资者,享受到了资本增值的收益。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这座桥梁一直以来却摇摇晃晃,难以承载巨大的投资人群。首先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的制约。2005年底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不过4万亿,流通市值不过1.2万亿,中国股市总市值占GDP(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到两成,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不到7%。而同期美国股市市值却是GDP的1.3倍。其次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其实不是投资者的乐园,而是投机者的冒险地,也被许多人斥为“赌场”。中国的股市既不能作为“晴雨表”反映宏观经济形势,也不能起到对企业优胜劣汰的作用,仅仅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机器和机构的玩偶。在政策利好的时候,股市就毫无道理的疯狂上涨,引领无知的股民飞蛾扑火。在政策不明朗的时期,股市就长期低迷沉寂,将投资者牢牢套住。和老张同龄的老王说到股票就有无尽的心痛,他在2001年举全家之力凑了10万进入股市,可是一入场就被牢牢套住,在股市最低的时候手中的股票仅值不到2万元,虽然经历了2006年的牛市,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套,“解套之后再也不碰股市了”,老王坚决地表态。

  中国股市的“赌场”特性,不堪承载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只能让大部分老百姓远离股市。同时,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缺陷和各项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预期大幅度增加,只好将自己的劳动收入紧紧地攥住。尽管银行的利率一降再降,可是中国的居民储蓄却连年大幅上升。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2005年底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14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股市流通市值的10余倍。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5年美国更是出现了1933年以来首次全年负储蓄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50个大中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查,中国家庭84.5%的流动资产投在银行储蓄账户上,7.7%在股票,5.8%在债券,1.7%在各类保险上。相比之下,美国家庭23.6%的流动资产投在银行储蓄账户上,而70.8%投在股票(其中主要通过退休金基金投资),5.2%在债券,2.8%在各类保险上。

  因此,虽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大陆的投资回报率从1999年的6%左右一直上升到了18%以上,是全球各主要国家最高的投资回报水平,但是中国的绝大部分老百姓却无缘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如何让老百姓更安全地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正是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中国居民储蓄过高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瓶颈。而股权分置的改革终于换回了市场的认可,资本市场在2006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了资本市场上的扭曲机制;对证券公司进行治理整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机制改革取得效果;发行体制改革,让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蓝筹股成功上市;价值投资理念开始回归到国内市场,股市从投机盛行转向强调上市公司基础业绩方面等方式;基金业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基金占到市场将近30%左右的份额。

  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给普通家庭提供了享受经济增长红利的机会。大盘站上2000点之后,新增A股开户数从1.3万多户一路攀升,2006年12月份以来的每日新增A股开户数维持在2万户以上。另外,2006年新增基金开户总数达673.18万户。2007年1月4日,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合计已达到90594亿元,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接近50%,而2005年末中国沪深两市股票市价总值为32430.28亿元人民币,股改让中国股市市值增幅达两倍,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在不断强化,中国开始通过资本市场向千千万万中国家庭派发可观的经济增长红利。

  稳重处世的李大爷历来对股票期货等等投资不屑一顾,认为这些东西都不靠谱,可是2006年底他终于经不住亲友的鼓动购买了5万元的基金,短短一个月就获利20%,这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合理的投资还是必要的,今年准备把到期的国库券全部买基金,也尝尝分红的滋味”。李大爷的经历是许多老百姓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资金分流,2006年三季度末居民储蓄首次实现负增长。

  不过,在股市和基金火爆的时候,中国股市“泡沫论”也开始出现,许多人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已经出现泡沫,投机和炒作行为开始增加。一些股民和基民纷纷撤离,银行一度向抢购基金一样出现了排队赎回基金的景象。这让许多老百姓一时间无所适从,不知道应当继续进行投资,还是应当回避泡沫。张先生是一所中学的教师,他也觉得现在市场确实让人担心,“毕竟积蓄不多,也是全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万一被套住,连睡觉都不踏实,还是先出来再说”。可是李小姐却不这么看:现在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如果赶不上这一波投资机会,很可能遗憾终身,所以我一定会坚持投资。张先生和李小姐观点的分歧反映了中国普通家庭的心态:投资又担心泡沫出现,让自己的辛苦积蓄打水漂,回避风险又担心无法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回报而后悔莫及。

  如何兼顾投资的回报和安全,让老百姓更安全地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这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最大难题。这不仅仅需要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制度的配套和完善。虽然对这道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不过在某些方面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要让老百姓更安全地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政府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这为老百姓享受经济红利提供了一条最为安全的途径;其次,应当拓宽投资渠道,降低黄金、外汇等其他市场的投资门槛,扩大市场规模和资金吸纳能力,才有可能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第三,应当增加投资品种,平衡市场风险,特别是增加期货投资和非证券投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分散和缩小投资风险;第四,大力推广股权激励制度,通过修订相关法律制度,鼓励和方便广大企业设立股权激励计划,让劳动者享受资本增值的收益;第五,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保投资收益功能,不仅可以提高社保资金的收益,增加社保金缴纳的积极性,而且

社保基金的长投资周期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第六,加强投资者教育,广泛开展投资意识教育和投资风险教育,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之,2006年的股市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既是政府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也是改善劳动者收入结构、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途径。相信随着更有效资本市场的建立,劳动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鸿沟将逐渐消除,从而让广大劳动者更多、更好地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