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区尝试商贩自治 街道办和城管不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22:42 人民网 (来源:财经时报)

  编者按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古已有之。但是在我国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些称为“小商小贩”的人们被视为城市这个有机体中的“盲肠”——他们是城市管理者的大敌,游走于行政之手的缝隙间,而他们与城管部门的矛盾冲突正愈演愈烈。

  与中国以行政力量管制小商贩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中多靠商贩自治,同行互相敦促,遵纪守法,善待顾客,保持环境,缴纳税费。北京市崇文区革新西里小区也曾尝试过这种思路,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商贩们珍惜机会,爱护环境,居民们在生活便利的同时,重新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对于小商贩的态度代表了普通居民的态度,它与小商贩之间的互信协议也表明:城市居民与小商贩之间能够达成互利互惠的局面。

  遗憾的是,这一来自基层,以自治形态化解城市化沉疴的尝试被叫停,原因仅仅是因为与目前的某些规章和制度安排不合。为了某个良好目的而做出的制度安排,未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反倒因为本身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妨害了问题更优解的产生,这正是改革进程中十分熟悉的一幕。

  因此,我们关注革新西里小区这样一个微观事件,目的无非是希望城市管理者:第一,能够从城市居民的自发行动中发现智慧的火花。第二:有勇气除旧革新。城市管理不是目的,目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有饭吃,生活舒心,共享城市化的福祉。

  让居民讨论并和摊贩商议,然后达成一种互信的安排,应该能比较妥善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居民自治的意义所在。

  绝口不提“社区管小摊贩”的话题,这是夏素明现在的原则。

  傍晚,她从革新西里居委会出来,走过西罗园北路,看看人行道上的小摊贩,并和熟悉的街坊打着招呼。这条路已经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但仍然是她熟悉的那条路。

  ——卖菠萝的小板车在马路边招徕生意;卖菜的人也将不太新鲜的蔬菜挑出来,扎成捆,堆在靠近马路的人行道边甩卖。人们在马路边停下,询问水果和菜的价钱,并渐渐占据了半边马路。来往的汽车速度缓慢下来,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飞舞的杨絮和苍蝇的嗡嗡声让人内心燥热,虽然只是4月中旬。

  一个月前,夏素明,作为革新西里居委会主任,勾勒出了她想象中西罗园北路的样子。

  2007年3月8日,她在革新西里小区124号楼前的西罗园北路人行道上画了一条白线——在线内,小摊贩可以卖各种蔬菜。她和她的同事还和小摊贩约法三章:要求摊贩们成立自治会自我约束;自治会条例中明确要求摊贩负责周围卫生、不许缺斤少两等;摊贩如有违约,摆摊资格将可能取消。

  她还准备为小摊贩统一定制柜台,以规范形象。

  那正是“两会”期间,陈文占、罗益锋等全国

人大代表正激烈地讨论是否应当适当解除路边摆摊禁令。革新西里的举动受到关注,被称为“社区管小摊贩”的一个大胆尝试。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了了之。夏素明不想再提她的这个“尝试”。当有记者找上门来询问此事时,她会推脱自己要开会,或谎称自己不是居委会主任,有时候也会无奈地说:“不好说呀,你还是去问城管吧。”

  矛盾

  城管出现时,西罗园北路会一片大乱。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小贩们常常只是一个箭步,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如果是丰台区的城管来了,他们从路南跑到路北;如果是崇文区的城管来了,他们就从路北跑到路南。

  西罗园北路是丰台区和崇文区交界的一条路。由于城管不能跨区执法,这条只有两个机动车道宽的马路让小贩少了一些奔逃之苦。

  不过即使逃跑很方便,小贩们也不喜欢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一次,我刚把菜摊给摆上,城管就来了。收拾都来不及,全都给端了。”西罗园北路东头超市门脸旁,一个卖菜的安徽大嫂把菜摊摆在了那里。她从2003年就开始在这儿卖菜。说到城管,立刻显出忧虑的神色来,她最多的一次损失上千元。

  “叫我该在哪儿摆摊,我就听。”她说。一个月前,夏素明规定她不许占用人行道太多,只能在超市的门脸旁不到3平方米的地方窝着,她就一直遵守到现在。她用来运输蔬菜的的各色行头也归整起来,放置在人行道树旁。顾客不多时,她会拿起扫帚将蔬菜叶子等垃圾拾掇到一边。傍晚顾客多时,这个工作由她下班回来的女儿做。

  “以前,我们经常把摊摆到这里呢。”她指着人行道靠近马路不到半米的地方说。那时,由于小摊占据了整个人行道,行人路过此地都不得不走马路。在下班高峰期,行人、自行车、汽车混杂在一起,拥堵不堪。

  现在,到下午5点之后,她仍然会把要甩卖的菜放在临靠马路的人行道上。因为夏素明不像前一段时间一样对这些进行管理了,城管在这个时间段一般不会来。而她也不太清楚,夏素明为何不管了。

  “其实也该管管,之前,这条路上能摆十几个小摊儿,一到晚上,干脆全摆马路中央去了,车子根本就走不动。”张芬说,她是这里的街坊,临街开着一家小店卖彩票。她不喜欢的,还有夏天小摊带来的臭味和苍蝇。

  “胡同乱得连过三轮车都困难,万一着火连救火车都过不来!”另一个居民投诉。

  不过,没有这些小摊贩似乎也不行。“今年‘两会’时,据说有官员要来视察这条路,于是城管每天早上7点就在这儿守着,小贩都不敢来了。但是老百姓买菜也麻烦了很多,都抱怨哪。”张芬说。

  西罗园北路以南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有个小型菜市场。由于每月摊位费要收200多元,因而菜比别处要贵一些,周围的老百姓都不爱去那儿买菜。如果他们要去另外一个大型菜市场,那就要多走20分钟的路程。

  “摊还是要摆的,但是要管管,老百姓图个方便呗。”街坊七嘴八舌地说。

  就连他们也不喜欢城管的管理方式。“一辆卡车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端走。看着让人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你说大家都是人,怎么能这么对待人家呢?”其中一个街坊说。

  “是不是这本来就很矛盾,我们又要便利,又要有个好的环境?”张芬问。

  这个矛盾理论上可以解决。

  “让居民讨论并和摊贩商议,然后达成一种互信的安排,应该能比较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说,“这正是居民自治的意义所在。”

  而夏素明的举措,在张千帆看来,正是居民自治的尝试。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