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社区探索小商贩管理模式:与规章不符被叫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14:29 财经时报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古已有之。但是在我国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些称为“小商小贩”的人们被视为城市这个有机体中的“盲肠”——他们是城市管理者的大敌,游走于行政之手的缝隙间,而他们与城管部门的矛盾冲突正愈演愈烈。 与中国以行政力量管制小商贩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中多靠商贩自治,同行互相敦促,遵纪守法,善待顾客,保持环境,缴纳税费。北京市崇文区革新西里小区也曾尝试过这种思路,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商贩们珍惜机会,爱护环境,居民们在生活便利的同时,重新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对于小商贩的态度代表了普通居民的态度,它与小商贩之间的互信协议也表明:城市居民与小商贩之间能够达成互利互惠的局面。 遗憾的是,这一来自基层,以自治形态化解城市化沉疴的尝试被叫停,原因仅仅是因为与目前的某些规章和制度安排不合。为了某个良好目的而做出的制度安排,未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反倒因为本身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妨害了问题更优解的产生,这正是改革进程中十分熟悉的一幕。 因此,我们关注革新西里小区这样一个微观事件,目的无非是希望城市管理者:第一,能够从城市居民的自发行动中发现智慧的火花。第二:有勇气除旧革新。城市管理不是目的,目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有饭吃,生活舒心,共享城市化的福祉。 小商贩自治,不可能的任务? ——一个北京社区的实验报告 本报记者 徐涛 绝口不提“社区管小摊贩”的话题,这是夏素明现在的原则。 傍晚,她从革新西里居委会出来,走过西罗园北路,看看人行道上的小摊贩,并和熟悉的街坊打着招呼。这条路已经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但仍然是她熟悉的那条路。 ——卖菠萝的小板车在马路边招徕生意;卖菜的人也将不太新鲜的蔬菜挑出来,扎成捆,堆在靠近马路的人行道边甩卖。人们在马路边停下,询问水果和菜的价钱,并渐渐占据了半边马路。来往的汽车速度缓慢下来,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飞舞的杨絮和苍蝇的嗡嗡声让人内心燥热,虽然只是4月中旬。 一个月前,夏素明,作为革新西里居委会主任,勾勒出了她想象中西罗园北路的样子。 2007年3月8日,她在革新西里小区124号楼前的西罗园北路人行道上画了一条白线——在线内,小摊贩可以卖各种蔬菜。她和她的同事还和小摊贩约法三章:要求摊贩们成立自治会自我约束;自治会条例中明确要求摊贩负责周围卫生、不许缺斤少两等;摊贩如有违约,摆摊资格将可能取消。 她还准备为小摊贩统一定制柜台,以规范形象。 那正是“两会”期间,陈文占、罗益锋等全国人大代表正激烈地讨论是否应当适当解除路边摆摊禁令。革新西里的举动受到关注,被称为“社区管小摊贩”的一个大胆尝试。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了了之。夏素明不想再提她的这个“尝试”。当有记者找上门来询问此事时,她会推脱自己要开会,或谎称自己不是居委会主任,有时候也会无奈地说:“不好说呀,你还是去问城管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