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豹引领宜都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1:12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徐浩程

  “两江明珠耀荆楚,三峡门城迎天下。”这是对位于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湖北宜都的精彩概括。

  宜都曾经阔过:20世纪50年代宜都被国务院命名为宜都工业区;60年代大批三线军工企业迁建宜都;改革开放之初,五小工业异军突起,其松木坪镇跻身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区。然而90年代以后,一批五小工业、国有企业因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相继淘汰出局,宜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县域经济发展到底应该走什么路子,成为当时宜都市决策层苦苦探寻的一个重大问题。

  1996年,宜都触底起跳走上艰难的复兴之路。同样在1996年,宋文豹出任该市副市长,分管工业,开始见证并引领宜都的复兴。而在2002年宋文豹升任宜都市市长、2004年擢升宜都市委书记主政宜都后,宜都复兴明显提速,2005年跃居湖北县市综合排名第二,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本”。

  当我们困惑于县域经济难振时,当一些地方的干部以条件恶劣作为自己不作为的挡箭牌时,让我们看看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给出的是怎样的答案。

  破解县域经济难题

  “那几年,宜都的五小工业几乎全军覆没。1998年,除一家化肥厂外宜都全市几乎无一家企业能正常运转。即便这家化肥厂也是靠政府的贷款在艰难维持。”宋文豹在接受《决策》专访时回忆起当初的困境仍心有余悸,“我们的财政收入1996年就过亿了,可到了2000年仍仅1亿多,几乎没有增长。”宜都经济陷入尴尬的沉闷局面。

  如何打破闷局,恢复经济的活力?宋文豹甫一上任就不得不全力破解这道难题。而在其众多措施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零”资产转让宜都楚星化工公司。

  楚星是宜都当时最大的工业企业,最大的纳税户。当宋文豹提出以“零”资产转让的方式将楚星“送”给湖北宜化化工时,整个宜都一片哗然。“当时很多人对我说你冒的风险太大了,反对者也很多,但我认为这么做没错,也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宋文豹告诉《决策》。

  在市委扩大会上,宋文豹与相关领导算了一笔账:虽然楚星每年有近千万元的利税,但“老态”已现,即无资金又缺人才,终将被淘汰,“到那时,送都送不出”;而宜化实力雄厚,产品与楚星现有装置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产品链,而且其将投入2亿多元搞技改,一年即可再造一个楚星。

  而在宋文豹看来,更重要的是转让楚星、整合五小企业,方能从根本上扭转宜都“五小”工业的旧格局,打破宜都经济沉闷的困局。

  2002年初,宜化正式整体受让楚星,成立宜化楚星,当年即上缴税收1000多万元,至2006年底,宜化楚星销售收入突破58亿元,上缴税收1.6亿元,相当于再造了30个楚星。而紧随宜化楚星、海南欣龙、加拿大斯帕尔化工等企业先后落户宜都,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化工产业群,极大地激发了宜都经济的活力。

  到2003年底,宜都770家乡镇企业、102家市直企业,全部通过引进、嫁接和改制摆脱了困境,并形成精细化工、建材、新电子材料等产业群,宜都经济活力渐显。但宜都复兴的难题并未因此而减少。

  2002年,宜都卫生洁具龙头企业———惠宜陶瓷有限公司苦于资金短缺而无力扩张,生产能力长期不足,而这一现象在当时宜都并不鲜见。这让宋文豹意识到,要想让宜都真正复兴,就必须破解资金与土地的难题。

  “我们当即对政府在金融工作中的定位进行了新的思考。按照‘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银行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的融资新思路,从构建政府信用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主动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支持。”宋文豹自豪的告诉《决策》,“这就是我破解资金、土地难题的思路。”

  2003年8月,宜都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银政合作协议,建立信用合作关系。此后,又旋即整合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公路实业公司,组建“宜都市国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此前成立的宜都丰源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共同构成“两台一会”的企业融资模式:“融资平台”国通公司受理、评审和管理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担保平台”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开行批发式审批和发放贷款,代理银行受托办理贷款发放和结算;“信用协会”对企业信用进行监督和评价。

  2004年,500万元的资金通过这一平台注入惠宜陶瓷助其成功扩张,目前其70%的产品远销欧洲。而据国通公司统计,2003年以来,有近6000万元的资金通过这一平台流到宜都。

  而同时,国通公司还通过收购等方式,将闲置荒地、逾期未开发等土地全部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然后再适量投放市场。“这样政府便真正掌握了土地供应的主动权,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宋文豹说。去年一年,宜都通过市场手段收购、开发土地近万亩。

  千里追设备

  2006年,宜都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而这其中近三成来源于广东东阳光等3家外地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2006年,东阳光等3家企业上缴利税2.1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7.41%,外力在宜都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足见一斑。而要凭借外力,招商引资就不得不成为宜都的“一号工程”。

  “湖北省委就招商引资提出过明确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培植产业优势,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聚集效应和专业特色,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因此,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单追求外资的数量,而更注重质量。”宋文豹说。在此思想指导下,宜都出台了招商的“四不政策”———“土地不赠送、税收不减免、就业不特殊、环保不让步”。

  一次一位意欲投资逾亿元的客商相中了宜都,要求优惠条件,“像别的地方一样,不送地就减税,你们选一项。”“不行!征地要办手续,税收要依法缴纳,不能随便开口子。”在外地出差的宋文豹接到电话请示,毫不含糊。

  而宜都一位多次参与投资洽谈的官员记得,每当客商提出“劳动保障能不能不那么正规”时,宋文豹都要明确申明,“劳保不能按国家规定办,就不要来投资”,“这不是可以商量的事”。

  据了解,近年来先后有30余个项目被宋文豹拒之门外,而仅2006年上半年,宜都就谢绝了4个意向投资1亿余元的项目。

  那么,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如何招商借力呢?“在发展环境上下真功夫。”这是宋文豹给出的答案,在他看来,客商是候鸟,环境是气候,气候不好客商就会飞走。

  为此,宋文豹在宜都力推“保姆式服务”:每个重点项目与骨干企业由一名市级领导联系;成立由退职干部组成的项目服务专班,天天到企业上班,对企业办证、盖章、业主子女转学等实行“服务代理制”。“即便是纳税,企业也只需提供资料数据即可。”宜都市副市长吴险峰告诉《决策》,“而且服务专班的经费均由政府承担。”

  而完美阐释“保姆式服务”的则是宋文豹“千里追设备”的传奇故事。

  2001年东阳光落户宜都,预定在11月11日剪彩开工。按协议,宜都应在此前建好一座变电站。可11月初,变电站的部分设备仍未到位。时任副市长的宋文豹了解此事后立即驱车武汉并连夜飞赴西安的工厂,可一到工厂却被告知该设备已不再生产了。他急中生智,仔细查找该厂的销售网络,发现最后一套设备是最近发往郑州的。于是他又连夜赶往郑州,沿着销售路线追到南阳,最终在一个乡村庄的工地上“借”回了这套设备。变电站准时送电,剪彩开工仪式如期进行,东阳光感动于宋文豹的精神,当场决定追加投资。

  此外,针对“四难”、“四乱”等问题,宋文豹组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与市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督察中心,并将乱收费、乱检查、不履行承诺等现象定为“雷区”,谁“碰”就处理谁。当地一位官员告诉《决策》,曾有一位派出所所长因为为难某个企业,第二天就被免职,调到那个企业上班。

  “谁不干事就‘干’谁;谁惹老百姓就‘惹’谁;谁与企业过不去,就与谁过不去;谁敢乱伸手就‘砍’谁的手。”2006年湖北襄樊在宜都调研招商后如此概括。

  从2001年至今,宜都月平均引进规模项目2个以上,到位资金8000万元以上,履约率90%,投资总额超过60亿元。东阳光、华新水泥、唐山惠达、新京都电子、香港昌能、加拿大斯帕尔化工、马来西亚中甫等企业纷纷扎堆宜都。

  需要勇气、智慧、胆略

  的“力气活”

  “宜都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在采访中,宜昌市委的一位官员告诉《决策》。而这个经验却绝非仅为发展经济的经验。近年来,宜都已成为全国探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田,仅2006年就有12项国家试点在宜都进行。

  “发展为什么?为了人。加快发展的落脚点一定要放在老百姓的利益诉求上。”当谈起如何把发展的好处给群众时,宋文豹直抒胸臆:“你说发展如何好如何快,但社会一部分为企业改制、项目用地等付出代价的群众,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你的发展就打了折扣。因此,现阶段最需要政府关照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为此,在国家试点之外,宋文豹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探索与试验,在他看来这是件需要勇气、智慧、胆略的“力气活”。

  2006年4月,宋文豹在调研时发现,宜都渔洋溪村的村民,自主投资硬化自家的稻场,修缮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并把硬化道路延伸到各家各户,彻底改善了村庄局部小环境。

  这让宋文豹看到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最实际的需求。他果断决策,在全市农村实施“庭院净化”工程,规定凡是农户对房前屋后的排水沟、自家稻场、村组道路到户接线路进行硬化并修建垃圾池的,市政府就免费补助一定数量的水泥。

  同样在2005年,宋文豹在宜昌市率先探索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体系”。宋文豹告诉《决策》,推行这项制度主要是因为“合乡并村后,基层群众要找村干部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有时为建房、修路甚至邻里纠纷等小事,得跑几十里山路。而这套体系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为老百姓办事,主动与被动,一字之差,千里之别。被动办事缺乏热情,缺少创造,工作标准仅是及格。主动办事是创造条件去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工作标准是优秀。”宋文豹告诉《决策》。

  而在这些探索中,宋文豹的得意之作则是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从2004年8月起,宜都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试行)的通知》等“六份文件”: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失地农民,按月发放基本养老生活补助;对于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按土地被征用当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一次性缴纳15年保险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将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失地农民转为非农业户口,并可申请享受城镇低保。

  截至目前,已有近两万余人受益于此项改革。

  秦晋之韵与三吴之风

  宋文豹是一个地道的湖北人,宜都人对他的评价是“兼秦晋之韵而有三吴之风”,言下之意是他既有南方人的聪慧、细腻,亦有北方人的豪爽、大气。

  2004年9月,宜都审计局在审计结果出台前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在餐厅被当地居民现场堵住。宋文豹连夜赶回宜都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当场宣布免职7人,“双规”一人,停职检查两人,这其中包括两名副局长。

  而2006年在宜都第六届一次党代会上,宋文豹严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纪律,严禁相互吃请、严禁跑官要官、严禁收受钱物、严禁突击花钱、严禁赌博,并号召,“请各位代表监督我!”北方人的豪爽、大气足见一斑。此后不久,宋文豹在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再次公开作出“五项承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杜绝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严格遵守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团结民主作风,并恭请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监督。

  而在当地干部群众与企业家的眼中,宋文豹还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市委书记,和他在一起,根本感觉不到他是“官员”。“宋书记原来习惯每天步行上下班,现在很少了。”当地一位官员告诉《决策》:“但这并非宋书记不能坚持,而是他在车上,总有老百姓拉着他攀家常,一聊时间就忘了。为了按时上班,他不得不割爱,但仍坚持坐公共汽车下班。”

  唯楚有才,斯言诚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