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租钉子户调查:下岗后无法融入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10:30 南方都市报

  欠租“钉子户”之困境

  欠租是为了尊严?还是为了生活?近距离接触以欠租“钉子户”为代表的成千上万原蛇口工业区下岗失业职工,你会发现问题比想像得要复杂得多。当年的这一群体,由于社会、能力、机遇等原因,已经严重分化,他们有的已通过努力奋斗跻身于上层社会,有的却至今无法融入社会,过着艰辛生活。

  目前,经过本报连续报道,蛇口欠租“钉子户”问题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但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并不轻松,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连带着深层历史纠葛和无数现实问题的群体。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些欠租“钉子户”的存在不仅是“欠租”问题,而且还是与整个下岗失业群体乃至低收入家庭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沉重而庞大的命题。而这一命题不是一个两个政府部门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社会、民间共同来面对。

  10年后,当杜晋生(化名)和妻子再次回到深圳蛇口时,他已经很难认清这座迅猛发展的城市了。作为原蛇口工业区的下岗失业职工,38岁的杜晋生这次来,是要把夫妇俩的户口迁回老家广东台山。

  下岗后难立足回家种田

  20年前,18岁的杜晋生以农村户口合同工身份来到原蛇口工业区开源鞋厂工作,在同一家工厂,他认识了妻子阿玲,后来两人在蛇口结婚生子。1996年,开源鞋厂搬迁,夫妻俩双双失业,在领取了近8000元的遣散费后,两人再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由于没有深圳户口,也领不到低保,只好回到台山老家继续种田。

  就在两人失业的同一年,深圳市政府开始落实政策,分年分批解决早年“开荒者”的户口问题。2005年3月,夫妻俩的户口从台山调到深圳。两人又回到深圳,但打了一阵零工后,他们发现根本适应不了深圳的环境,只能再次折回老家。但回老家时,问题来了。

  由于户口已经调离台山,两人在老家的田地已经分给了别人。两个“城里来”的人在自己的家乡成了异乡人。与此同时,他们每年还要缴纳几百元户口和档案管理费,这让几乎失去生活来源的他们无所适从。

  最终,他们决定将户口迁回原籍,这样一来,不仅省掉了管理费,在老家也有了立足之地。

  回到曾经生活了整整10年的深圳,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两人通过介绍,找到了以前开源鞋厂的工友阿芝,并临时住进四海小区,和阿芝一家三口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公寓里。阿芝是蛇口工业区200多户欠租户之一,因为大女儿智力障碍,她又生了第二胎,结果被认定是超生。如今,儿子都6岁了还没拿到深圳户口,阿芝一直为这件事前后奔忙,心情也很低落。

  “不过毕竟是以前的工友,能帮上忙,我还是要帮一下。”对于杜晋生夫妇的造访,阿芝说她毫无怨言。

  欠租户收入层次也有分化

  在原蛇口工业区成千上万的下岗失业职工中间,像杜晋生夫妇这样离开蛇口的员工寥寥无几,深圳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让绝大多数下岗失业职工仍然选择了留在深圳。

  这些人,有的通过努力奋斗跻身于上层社会,有的却因学历、积淀、自身认识等原因始终无法融入社会。用深圳市政协委员杨一平的说法,就是“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里,依赖性非常强”。

  杨一平说,当蛇口工业区开始转制时,这些工人一下陷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困难之中。他们一直不敢“下海”,怕“淹死”,结果始终无法融入社会,找不到生活来源。据了解,深圳市的下岗失业困难户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南山,而南山区下岗失业职工困难户则主要集中在蛇口,在社会大潮此消彼长之下,即使在欠租“钉子户”中间,其收入层次也有所分化,有的一无所有,有的通过打零工摆地摊,有的则购买了

商品房。前者如杜晋生、罗文华,后者则有来自广东湛江40多岁的柯先生。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4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