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座特别适合颐养天年的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3:40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黄俊英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阵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 ,化作一片夕阳红。”每次漫步美丽的西湖,看到西湖边那一群群或悠闲,或从容,或自信的老人们唱歌、跳舞、弹琴、朗诵 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熟悉的歌曲。而正如歌声所唱,在生活越加幸福美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杭州老人正在享受着快 乐的晚年生活—

  老有所学学无止境

  “满堂书法爱好者,正襟危坐,一横一竖百练不厌;白发老人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悠扬的歌声从教室飞出,舞蹈 学员在翩翩起舞;诗词班学员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朗诵自己的习作。”这是记者走进杭州老年大学时看到的情景,那种执着、 那份温馨令记者动容。

  “学习开始时是很艰苦的,当学到知识时是很快乐的。”在杭州老年大学,学员陈楚英是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好学生 ”。自从1996年到老年大学上课以来,陈楚英学了书法、花鸟画、山水、人物画和裱托。“十年的老年大学生活给我焕发 了又一青春,不但身体好起来了,生活内容丰富了,而且朋友们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陈楚英未说先笑,开朗洒脱的样子让 人无法将之与“暮年”、“晚霞”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

  每每有空闲时间,学过书画和裱托的陈楚英就经常和一些同学聚会,或在茶室或在公园共同切磋书画心得。当场相互 进行书画技艺指正,自画自裱互相观摩,自我欣赏。春天画梅,顿时觉得暗香浮动春意盎然;夏日泼墨,一池连叶数朵荷花似 觉凉风习习从画中吹来;三秋之际,你画高山,他画篱芭,再加上灿烂的菊花,高声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抛掉 那离退休后可怕的失落感,也不去想那“来日无多”等种种灰色消沉的念头,陈楚英让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如日落西山彩霞飞 ,残阳似血一般绚丽。

  “出来学点东西,不仅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能,扩大了眼界,还结识了许多老年朋友。”书法、花鸟、诗词班学员 李方嘴边时常挂着的就是“老有所学是乐,服务社会更乐”的话语,在老年大学学了书法楷、隶、行书,学了花鸟画、诗词后 ,李方继续发挥余热,向他所居住的拱墅区卖鱼桥霞湾巷社区毛遂自荐,帮居民区抄写黑板报。他抄写的黑板报,字迹端正, 图文并茂,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并且多次在全区及街道黑板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以及二、三等奖。

  活到老,学到老。诗词赏析班的徐邦俊老人,面色红润、行动利索、思路敏捷,实在看不出他已经是96岁高龄的人 了。他家住大关,每次到老年大学上课都是独来独往,从不让家人接送。而从小学古文、三字经的他对诗词更情有独钟,在老 年大学学习期间已经编著出版了《断鸿吟草》诗集三册。现在,他还在不断的创作诗词,因为是诗词创作使他超然脱俗,身心 健康。

  “生活质量好了,老人的需求层次也随着提高,这样的学习平台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杭州老年大学顾问章浒告诉记 者,“现在杭州正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老年大学在如何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为了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满足 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求,杭州市近年来极为重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老年教学点。根据记者向杭州市老龄委了 解得知,目前杭州八大区5县市除滨江区外都办有老年大学,有300多所各类性质的老年学校,各类老年活动中心(站、室 )3836个,而一些社区、街道也相继成立了一些老年学堂、社区学院等。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多学科的老年教 育体系初步形成。

  老有所乐乐在其中

  清晨的西湖,清新淡雅、鸟语花香。一辆公交车在站头停下,晨练的老人们成群结队地相互搀扶着上车,一个个精神 矍铄,看上去快乐而幸福。家住莫干新村的张大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已经68岁的她看上去身子骨还很硬朗。每天早晨她都会 跟她的一帮好姐妹坐公交车到西湖边打拳、舞剑、练习健身操,忙得不亦乐乎。而每逢社区要举行什么活动或者有什么比赛, 张大妈和她的那帮姐妹们就会代表社区去表演去参赛。虽说没有任何报酬,甚至还得自己搭上交通费,老太太们依然热情高涨 ,认真地准备,认真地表演。表演回来,拿着社区给照的小的看不清人脸的照片向我们炫耀。如果赶上电视台拍个镜头,老太 太们能乐上好几天,天天晚上守着电视等自己的节目。真有意思。

  “以前是工作忙没时间,现在有了空闲,就给自己找快乐,好好‘补偿’一下。”张大妈的兴趣很多,她不仅是杭州 市登山运动协会的会员,还非常热衷于上网冲浪、出门旅游等,总之,一切在她眼里算得上新鲜的事物她都会去接触。

  而前段时间刚和一帮老年朋友包车畅游了江西龙虎山的张大妈,现在又在为她的旅游计划作准备了。“除了西藏、新 疆、内蒙古因为怕身体吃不消没去成,国内其他地方基本都跑遍了。”说起自己的晚年旅游史,张大妈总是滔滔不绝。自从退 休后,张大妈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时间是在旅途上,像去年就跑了十几个城市。张大妈说,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许多朋友,只要走 得动的都喜欢出去旅游,有时候去参加旅行社的老年团,有时候就一拨老人自己组织起来,安排路线包车出游。“子女们都长 大了,也没有什么负担,当然有心思出去玩了。”张大妈笑呵呵地说。

  “老年旅游市场越来越大,老人都舍得花钱出去看一看。”杭州大厦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大厦旅行社因看 好这一“夕阳群体”,在2006年推出了浙江省首份合同形式的老年旅游条款。据了解,每年国庆以后秋高气爽的日子,或 是春节后春暖花开的时节,都是老人们最中意的出游时间。银发人生也因为旅游而别样美丽起来。

  记得一部小品里曾有这样的对白,赵丽蓉对“儿子”巩汉林说:“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饱了穿暖了我们就满足了?不 对!我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是的,老人们有更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杭州市政府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例如:7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文化宫(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和 旅游景点以及体育健身等公共场所,一律免购门票;60-69周岁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 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每户可按2折价订阅《杭州日报》一份;免收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有线电视视听维护费;免费办理杭州 图书馆借书证;免费办理公园IC卡。

  老有所养终养天年

  “你再吃一点吧!”

  “我已经饱了,不吃了。”

  “还是再吃一点吧!”

  “已经够了,还是你吃吧。”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互相推让着一笼蒸饺,老太太的桌面前摆着两个空碗,显然已吃完,而老先生面前除了两个空 碗外,还有一笼热气腾腾的蒸饺。这两位老人就是71岁的朱大妈和她78岁的老伴,他们两人住在“在水一方”老人公寓已 经好多年了,尽管离工作忙碌的儿女们远了,老两口的生活却安排得充实精彩:山上散散步、侍弄点花草、作作书画、找邻居 老人聊聊天……“生活舒服得很,一点不会感觉寂寞。”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

  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当城市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当越来越多子女因为忙碌的学习和工作无法妥善照顾父母时,空 巢家庭日渐常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也不愿被家务拖累,为寻找快乐,他们纷纷住进“老人公寓”。黄 奶奶今年已经79岁,但身体还很棒,现住“在水一方”老人公寓的一个双人间里。黄奶奶的老伴过世好多年了,以前,她一 直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可是儿子儿媳都是上班族,早出晚归,每天只有黄奶奶一个人在家,孤寂难遣。换了新环境后,黄奶 奶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变得快乐了许多。

  像黄奶奶这样以“排遣内心寂寞,寻找晚年快乐”的人越来越多。今年93岁的刘大爷就是一个“花钱买快乐”的人 ,四年前他住进了古荡老人公寓。尽管在此之前他有宽敞的住房,儿女们待他也很好,但因为没有玩伴,仍然感到失落与孤独 。进了老人公寓后,刘大爷身子骨越来越硬朗了,平时除了跟其他老人一起活动外,还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如给树木修 修剪剪等等。

  中国传统家庭主张几代同堂,如今不同了,许多老人要寻找自己的新生活。据最新资料统计,至2006年底,杭州 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0.03万。为了满足老龄化社会需要,为了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杭州市加快 了城乡养老机构与设施的建设。目前杭州市城乡各类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两百多家,床位数8千多张,杭州市97%的街道均有 小规模的养老设施,在满足辖区内孤寡老人收养、社会寄养的基础上,也对社会开放。而为了更进一步满足老龄化社会需要, 2007年1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十一 五”期末,杭州市80%以上社区建有100平方米左右的老年人综合活动室,村村建有老年活动室;城区8成以上街道要各 拥有一所养老院;到“

十一五”期末,杭州市社区和行政村实现“星光老年之家”全覆盖。在未来的杭州,更多困难老人、独 居老人和高龄老人居家就能获得周到的养老服务。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相信生活在杭州这个天堂的老人们,会越来越幸福。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