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需20年勘探与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2日05:22 新京报

  现实 需20年勘探与研究

  台湾海峡是英吉利海峡长度的三倍,工程上的难度也要更多,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难题。

  新京报:隧道到目前还是在科研阶段,主要问题是出在资金方面吗?

  吴之明:最主要的是,两岸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关系没有正常化的情况下,修隧道是不可能的。至于资金,我刚刚提到这个构想的时候,反对的人也不少,以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经过这十年看来,国家的变化太大。

  如果把大陆、香港、台湾的GDP加起来,已经和当时英法的GDP总和相当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强。当然这些钱怎么花,是先用在哪个方面,也不一定,需要研究。

  新京报:技术方面呢,台湾海峡隧道与英吉利海峡隧道相比?在海底挖隧道,怎么解决海水倒灌?台湾属于环太平洋

地震带,地质运动频繁,如何克服?

  吴之明:台湾海峡是英吉利海峡长度的三倍,工程上的难度也要更多,这需要一个个去克服。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难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解决。

  当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在科研方面,需要20年勘探与研究。

  海底隧道有两种,一种要在海底几十米岩层下打洞,挖隧道,形成防水的管道。另一种是做成混凝土的管道,让它沉到海底,连接进来,进行防水处理。国际上还有一种悬浮的隧道,悬浮在海洋中,但这种技术还处在论证阶段,全世界还没有一条。

  台湾的地质情况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要通过精心选择线路,躲开最强烈的地震带。目前有四条线路,大家目前都倾向北线,从福建的平潭,到台湾的新竹。当然,这不是定论,还只是大家的一个想法。具体选哪条,还要看发展。

  新京报:有消息说琼州海峡也将建设跨海通道,未来的台海通道,能否从中取经?

  吴之明:琼州海峡隧道会比台湾海峡开工要早,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已明确表态,交通部将更积极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逐一攻克海峡通道工程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今后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特别是台湾海峡等跨海通道工程提供经验。

  争议 大工程从来就有不同观点

  就像三峡工程一样,这样的大工程,从来都是有很多争议的。

  新京报:考虑线路的时候,除了安全,还有什么方面的考量?

  吴之明:避开地震带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是要考虑连接两岸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北线在大陆这端是靠福州,台湾那边是靠台北。南线,我们大陆这边是靠厦门,台湾是澎湖至台湾嘉义,都是从经济的方面去考量。

  新京报:这次首届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台湾学者怎么看海峡隧道?

  吴之明:从来的人看,大家都还是支持的。有的学者也提出了可行性报告。有个80多岁的台湾学者,最早在1948年,台湾的大学生在进行反蒋游行示威时,就提出要修一条隧道来连接大陆与台湾。

  新京报:台湾也有舆论认为,大陆讨论修隧道是统战需要,显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口头上“吃台湾豆腐”,是政治考量,而不是出于经济需要。

  吴之明:不同意这种观点,第一我们是从两岸人民的福祉考量,第二我们是从经济发展与工程技术的方面考量。至于台湾方面有不同观点,也不奇怪。但就像三峡工程一样,这样的大工程,从来都是有很多争议的。包括英吉利海峡隧道,因为目前还是亏损的。

  实践 台海通道跳出学者圈

  “海峡两岸通道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由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担任,有了新的意义。

  新京报:前年,交通部提出了北京至台北的高速公路规划,这是否与台海隧道的构想有关?

  吴之明:我认为,这意味着目前台海通道的研究已经跳出学者圈,获得国家交通部门的支持。交通部在2005年的这次规划里,正式将北京至台北的高速公路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并以通道北线(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作为规划方案绘入全国高速公路网规划图。

  新京报:这次在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被称作“第一届”,但是据我所知,此前已经召开过多次研讨会。

  吴之明:是的,这个专题研讨,实际上已经召开了五届了。第一届其实是在1998年开的,是台湾大学与清华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合办的。这个论证中心,是研究院的领导看到我的报告后于1997年组织成立的,我是主任。

  这次福州的会议为什么叫第一届,是因为政府介入了,由福建省交通协会和台湾中华道路协会共同主办。会上成立“海峡两岸通道学术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由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担任,有了新的意义,所以才叫第一届。

  未来 两岸经济都将受益

  隧道建成后,台湾与福建合起来的GDP,应该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几个大的经济区是相当的。

  新京报:你能预测一下这个隧道什么时候开始动工吗?

  具体形式是公路还是铁路?

  吴之明:这个不好预测,我只是科学家,政治方面的问题是政府要解决的事情。至于具体形式,目前还没深入到这一步,我想呢,尽可能应该是公路与铁路都要有,这是比较好的做法。

  隧道的出现会带动两岸的经济的发展,包括福建、海峡西岸。现在我们国家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实际长久以来,因为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海西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海峡两岸应该形成一条经济走廊。台湾与福建合起来的GDP,应该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几个大的经济区相当的。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1,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