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中华鲟长江放生求解25年保护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1:14 新京报
新京报:中华鲟长江放生求解25年保护困局
   4月21日,放归前一天,工作人员对两尾野生中华鲟检查身体。放归长江是人们保护中华鲟种群的又一次努力。本报记者浦峰摄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核心提示

  4月22日,两条中华鲟被放归长江。这是保护中华鲟工作启动25年来,人类第一次将饲养后主动进食的中华鲟放归。人类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拯救这种存活亿年却在濒临灭绝的古生物,7000里长江,野生中华鲟的数量已经由1990年的2074尾骤减至257尾。

  在已显陌生的江水中,这两头中华鲟能否存活并担当起挽救家族的使命,目前尚是未知数。

  而受污染的长江、被改变的生态圈,却令保护者更加担忧。

  □本报记者 崔木杨 刘建宏 湖北、北京报道

  4月22日,古城荆州,长江边。

  “放”———口令声后,一米见方的暂养池闸门应声下落。喷射的水流里,被放生的28号中华鲟,蜷成U形将头扭向甲板———那里站着饲养它两年的北京海洋馆工作人员。

  海洋馆工作人员认为这是中华鲟在向大家告别,同样捕捉这一细节的水生动物博士柴静却开始担忧,渐通人性的鱼能否在野生环境下继续生存。

  “这不是一个好信号。”4月25日,葛洲坝下,被污染的江水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这里是野生中华鲟最后的家园,保护者却为之焦虑。

  这一次,他们把探寻中华鲟减少原因、挽救中华鲟物种继续繁衍的希望,寄托在了两只代号为“28”“32”的中华鲟身上。

  1980年到1990年,2074尾;1990年到2001年,257尾。

  这是野生中华鲟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生存数量。这组来自北京海洋馆的数据,记录了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在被保护20年间中的生存状态:野生种群急速衰减,照此发展,20年后这种绵延亿年的古生物恐怕将绝迹。

  7000里长江,257尾野生中华鲟的统计数字,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后警告。

  放生

  4月21日10时许,阳光下的池水中,长江水产研究院博士陈细华的手术刀银光炫目,暂养池中人鱼相依。

  凝神、举刀、下刺。半分钟内,拇指粗细的红色声纳已被陈细华塞进28号鱼皮肤与

脂肪之间的豁口。红色声纳,能让科研人员随时监视鱼的动向。如果声纳消失在长江尽头,就表明它们获得了重生。

  陈细华说,这就意味着濒临灭绝的野生中华鲟这一种群,将被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从灭绝线上拽回了一大步。

  陈的动作娴熟连贯,3厘米的豁口内几乎没有血渗出。

  28号是陈细华操刀的第五条野生中华鲟。

  池中的鱼很漂亮,3米长的鱼身上布满黝黑的鳞骨;池中的鱼很健硕,每一次摆尾形成的水浪都会让身边的人在水中跌倒。

  28号,一条野生中华鲟的代号。两年前人们为了避免它因产后绝食而在虚弱中死去,跋涉三千里将其从湖北长江运到北京海洋馆疗伤。两年间,在科研人员的照料下,它逐渐康复。人们于是决定将它放回长江,希望它能够在江中繁衍后代。

  放生是人和鱼共同寻求出路的尝试方式,人们期望进食的中华鲟能够从长江返回大海,并从大海里带回成熟的卵子。

  “人工饲养的鱼不会性成熟,野生的中华鲟却越来越少,这是中华鲟繁殖的死穴”水生物保护专家刘鉴毅认为,如今保护者正在经历的尴尬是,20年前人们将野生鱼的精子和卵子结合,繁殖出子一代中华鲟在客观上解决了中华鲟产子量少的困境。20年来人们将繁殖出的中华鲟幼子一分为二,一部份放生,另一部份养殖希望它们都能够繁衍出自己的子孙。

  但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是,总数近600万尾的中华鲟幼子放生后,至今难以找到它们活着的迹象。而人工饲养的中华鲟虽然体型健硕,但完全没有性成熟迹象。

  “一方面人工鱼不会生鱼,另一方面野生鱼往往会因为产后虚弱导致死亡。”刘鉴毅说,上述两点是中华鲟保护的死穴。

  4月22日10时,28号与同伴32号被放归长江。

  在陈细华眼中,此次中华鲟放生意义重大,两条鱼是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主动摄食的产后中华鲟。这说明,经过25年的努力,一个物种终于接受了人类的帮助,这将对整个长江水生物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25年的困惑

  25年来,中华鲟以死换生的保护方式让保护者苦恼不已。

  2007年4月20日,北京海洋馆鲟馆硕大的玻璃池内,32号和28号轮番用头轻顶着池内的潜水员,池内人鱼共同舒展地舞着弧线。

  “它们是英雄。”水生物专家刘鉴毅透过巨大的玻璃池看鱼,连连感叹。

  池内的两条鱼很特殊,因为是它们帮科研人员突破野生中华鲟产后不进食这一瓶颈。海洋馆工作人员李小鹿记得,那一天是2006年7月2日。

  而此前25年,中华鲟的保护者只能看着,养殖池内一条条的野生中华鲟因拒食在虚弱中死去。

  1982年,中华鲟研究所开始着手人工繁殖中华鲟,中华鲟保护工作开始。

  刀将中华鲟的腹部割开,成坨的卵子被人用手掏空。

  当占鱼体重20%的卵子被取走后,中华鲟在抽搐中死去。

  “很悲壮”,相隔25年,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朱国平在回忆剖腹取卵时反复说。

  朱国平所回忆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人们为保护中华鲟无奈采取的方法。资料记载,保护中华鲟之初由于中华鲟拒绝在人工养殖环境下产卵,因此,人们只好将鱼腹豁开取出卵子,再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至今,研究人员依然不肯透露,有多少中华鲟,为了繁殖后代,以这种以死换生方式延续着种群的存在。

  所幸在1995年,药物催卵这一技术诞生。这是人与鱼共同努力的结果。至此,悲壮的取卵方式终止,人和鱼当时都获得了解脱。

  雌鱼可以不被杀死,但新的问题再次出现。

  产后中华鲟开始绝食,由此带来的问题让科研人员们更加焦躁,一方面是野生中华鲟数量下降,另一方面产卵后的雌鱼又拒绝进食,面对着一条条因虚弱致死的鱼,人们一筹莫展。

  陈细华回忆,为了让中华鲟进食,人们只好撬开中华鲟的嘴将食物塞进去,鱼吐出来就继续塞,研究所内的两条中华鲟就是这样度过了四年。

  命虽然保住了可不主动进食的鱼由于身体虚弱,根本就没有性成熟迹象,也就是说,这样的鱼活着也等于死掉了。

  雌鱼的死亡在延续20年间,无数科研人员黑发变白,但是中华鲟的数量始终在递减,1980-1990年统计的野生中华鲟数量为2074尾,到2001年的数字是257尾。

  鲟保护专家危起伟说,为了抗拒无谓的死亡,科研人员想到了北京,那里有着先进的设备,而湖北则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专家。

  鱼活了

  2005年对于28号和32号是幸运的一年,在京鄂两地中华鲟保护者和农业部的协调下,它们跋涉三千里进京。

  在北京海洋馆,28号和32号得到了婴儿般的照料。

  “我们要让鱼活下去。”北京海洋馆副总经理杨道明说,中华鲟进京后,为了让鱼生活得舒服,海洋馆迁走了鲨鱼池,为中华鲟营造了新家。

  对于中华鲟的新家,即使用人的眼光来看也是豪奢无比。

  北京海洋馆内942平方米的大厅里,一个1400立方米的玻璃池充斥其内。池底铺满了来自长江的石头,水下环境完全模拟长江而建。

  池边,四组密闭式水过滤系统以每分钟28立方米的速度将洁净的水送入池内,每50分钟池内的水就会循环一次;另外四组冷热交换器可使水温在17与28度之间任意调节。

  “池内的菌群数量时刻都会得到监视。”海洋馆水族部经理杨道明说,中华鲟在海洋馆内除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科技设备的照顾之外,每隔15天还会接受潜水员和水下彩超设备的体检。

  除了生存环境近似完美外,在这里,鱼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消除鱼的不适应,潜水员会每天潜入池中对鱼的惊醒进行抚摸以消除它的不安。

  “中华鲟刚来时很不配合。”饲养员蔡经江回忆,起初鱼对潜水员的水下喂养很抵制,除了不吃东西外还时常用尾巴横扫潜水员。

  对此周文军的感觉是,馆内的中华鲟如同故意在和人较劲,塞到嘴里的东西马上就吐出来,见到潜水员下水扭身就走。

  2005年到2006年间,鱼始终没有进食,不进食的鱼活得很痛苦,这种痛苦也时刻困扰着饲养员们。

  为了让鱼进食,饲养员们每日至少3次潜入水下,将精心挑选的鲫鱼塞入它的口中。

  “鱼不吃食,人不上岸。”周文军对此深有体会,每天六七个小时的水下作业,使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走路时身体经常东倒西歪,脚如踩棉。

  为了让鱼进食,饲养员们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喂食方法。

  “我们都把鱼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吃东西我们就在水下陪着它玩;往嘴里塞食物吐出来,我们就用绳拴着鱼引诱着它游。”邓江华说。

  据记者调查,因长期水下低温作业,饲养鲟鱼的10名20至30岁男性饲养员,均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胃病。

  在人们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

  2006年7月28日,当蔡经江喂鱼时,突然感觉拿着活鱼的手臂被一股巨大的吸力拽住。等他转过神时,奇迹已出现———中华鲟主动进食了。鲟嘴里发出的巨大吸力,将蔡经江的整条臂膀吸入口中。这是鲟鱼到海洋馆2年后第一次主动进食。

  “鱼嘴里是滑滑的,软软的。”尽管潜水员们知道,鲟鱼嘴里发出的巨大吸力,可在瞬间将人的手臂扭断,但蔡经江还是在被吸食的瞬间体会了这一细节。“没啥怕的,鱼就和自己孩子一样。”“绝对是一项重大突破”。刘鉴毅说,产后中华鲟在人工环境下进食,对中华鲟的保护意义深远。鱼进食可恢复体力就有可能产卵,进而突破目前中华鲟保护雌鱼频频死亡的怪圈。

  鱼在人的呵护下,日渐健硕,两年间,28号体重增加了300斤已达到950斤,如果在野外,300斤最少要生长10年。

  2007年2月5日,“野生中华鲟产后康复放归长江可行性论证会”在京召开,会上来自农业部和长江水生所的专家决定,鱼将再次搬家,这次它们将回到长江。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