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手记:期待重新焕发青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2日10:1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刘丽普 白洋淀的“水”,让人有发不完的愁:水位又下降了,水体被污染了……这些问题没完没了地“纠缠”着政府有关部门,影响着世人的情绪。 “白洋淀就像是位80岁的老太太。”两天来,保定市环保局魏凤枝局长的一句话时时萦在我的心头。在描述白洋淀生态环境的脆弱时,她如是说。这样的说法让人震惊,白洋淀可是“华北明珠”、“华北之肾”,对华北和京津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怎么能与80岁的老太太联系起来呢? 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九河下梢”的白洋淀没有固定的补给水源,干旱少雨的气候每年足以使白洋淀的水面下降近两米。更为可怕的是,流进白洋淀的仅有的水不是经过处理或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就是工厂里达标或不达标的生活废水。要让这个脆弱得不堪一击的“80岁老太太”生活下去,就得不停地给她“补水、换血”。 而这个“补水、换血”过程谈何容易?在水库的枯水年,本流域内的几个水库几乎无水可调,所以,不管是流域内,还是跨流域,每一次调水对水利部门来说,都是一场战斗。补水的机制在没有理顺之前,激烈的战斗还得继续。另外,环保部门发布一个禁止排放不达标废水的文件并不难,难在企业为谋求利益而偷排偷放造成的监管困境…… 一边是想方设法在流域内、跨流域调水,一边是利欲熏心偷排偷放,所有这些,不由得让人发问:白洋淀究竟是谁的?是白洋淀人的白洋淀,还是河北的白洋淀、华北的白洋淀,还是大家的白洋淀?既然白洋淀这块湿地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爱护、保护它也就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来参与,“80岁的老太太”照样可以健康地活下去,甚至重新焕发青春。 值得欣慰的是,自去年白洋淀死鱼事件后,经过多部门参与治理和“引黄济淀”,白洋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水多起来了,旅游的人多起来了,渔民和船工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上游关停了200多家排放达标不稳定的企业;4月底,白洋淀安新县湿地管理部门的调查发现,淀内的鸟类多了5种,达到了197种,野生生物也更为丰富;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和长远的规划都在有序进行中。 更让我们深有体会的是,我们在八达淀参观时,跃出水面的鱼不时引起我们的注意,还有一条鱼竟蹦到了我们的小船上,一种鱼米之乡的清爽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新闻链接 近年白洋淀生态事件回顾 ○调水:自1997年至2006年,白洋淀先后从上游水库17次生态补水,使水位基本保持在6.5米以上。2004年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共同组织了跨流域的“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历时4个月,入淀水量达1.59亿立方米。去年年底,首次跨省生态调水“引黄济淀”工程实施,进淀水量1亿多立方米。 ○干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洋淀曾数次出现干淀,1983年至1985年,白洋淀区内竟跑起了拖拉机、三马车,其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保护:2002年11月,省政府批准白洋淀成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污染:2004年春节前后,白洋淀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造成数百万斤鱼死亡。此次受污染水域涉及安新县4个乡镇38个村庄679个养殖户,受污染水域46187亩,其中养殖水域17074亩。 2006年3月,白洋淀部分水域大量死鱼。该事件在保定市引发了一场环保风暴,关停限排了白洋淀上游200多家不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企业。 ○保护:2007年3月,白洋淀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为AAAAA级景区。 白洋淀水污染防治项目列入国家“水专项”课题研究,今年3月“白洋淀水污染防治课题”名称调整为“北方草型湖泊水质改善与沼泽化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正式列入国家“水专项”课题后可申请国家经费5000万元。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