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漂移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6:08 《决策》杂志

  板块漂移,准备好了吗

  -本刊记者 杨 敏

  嘉宾:

  卓永良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

  陈铁祥 浙江百事得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吉龙 浙江灵龙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忠祥 浙江中强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浙江企业群体性迁徙现象,资本输出地政府到底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产业承接地需要做哪些政策准备,企业家对于对外投资决策有哪些预期,本刊约请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的专家以及三位浙江企业家代表进行了探讨。

  招商专起来

  《决策》: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一项调查表明,2005年到2009年,是浙江产业转移最集中的时间段,其中2006年之后将进入一个高点,对于这样一个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有没有其他的现象能够验证这样的推断?

  卓永良:最近我看过一个资料,对于中部几个省份来说,特别是江西,前几年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比较突出,但是去年以来,长三角的投资总额超过了珠三角,湖北、安徽也有明显的变化。这其中,来自浙江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如果注意到这种变化,就可以及时地调整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

  《决策》:招商工作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对产业转移的动向和趋势悉心观察,请问几位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外地招商引资工作的?

  陈铁祥:我们的企业两三天就会有外地招商人员“敲门招商”,尽管我们从2003年就有走出去的意向,但是对于这种招商推介的形式还是持保留态度。究竟有多大效果?不同地方来的招商人员说的话都是一样的,企业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接待,只能让他们留下宣传材料。

  《决策》:作为企业家,你们也去过很多地方考察,也与很多地方领导有过接触,在你们看来,地方招商引资有没有一些“败招”?

  殷吉龙:我举个例子,在我们接触的前来招商的工作人员当中,有些人特别喜欢强调自己是某某部门的人,例如“我是财政局的”、“我是工商局的”、“我是税务局的”等等,在他们看来,这些部门在当地很强势,能够说话算数。但是他不知道,企业最怕部门招商,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他是为了完成招商任务的,企业投资落地只是第一步,后面怎么服务,部门很少会去考虑;第二,一个项目很多部门去争,他说是他引来的,我说是我引来的,作为企业你到底愿意得罪哪个部门?

  陈铁祥: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作为企业我们也很看重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如果你是开发区的、招商局的,我们更愿意接触。实际上,企业投资行为是很理性的,我们考察过那么多地方,考察那么长时间,最终才决定去安徽濉溪投资。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改变招商策略了,以前更多去一线城市去招大项目,现在更多去二线城市,甚至深入乡镇。我认为,更多地研究像店口这样的块状经济是非常明智的。块状经济内的企业大多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企业,而且浙江块状经济一大特点就是市场导向的,企业对市场动向非常敏感,投资成功率很高。

  政策活起来

  《决策》:在这几天的采访中,我们注意到专家与企业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很有意思,就是对于这样一个浙企“走出去”的大趋势,政府应该做那些准备。当然专家的视角是浙江当地政府的政策准备,企业家关心的是引资地政府的政策准备。

  卓永良:浙江经济是典型的“地瓜经济”,枝蔓在外地,但根还在本土,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说浙江人经济。我认为政府应该以一种很积极的态度看待企业走出去,对于企业群体性迁徙的现象也没必要惊慌失措。我们不能只看到连续两年浙江制造业投资是下跌的,而是要看投资总额是上升的,这一升一降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我们的服务业上去了,这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所以,前两年媒体下的浙江资本“大逃亡”、“产业空洞”等结论都是不严谨的。企业不走出去,我们还怎么腾笼换鸟?再说,企业走出去也是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好的途径。对于产业转移,我们浙江也要做政策上的准备,例如如何有效服务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引导产业升级等等。

  袁忠祥:作为有对外投资意向的企业,我们也很关心政府的态度。我曾经就自己的想法与政府相关领导交流过,我的感觉是浙江基层政府的态度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一半对一半的。

  殷吉龙:我更关心引资地政府的政策是否跟得牢,浙江与中西部省份相比,就是政策灵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块状经济的发展更多得益于政策执行很灵活,特别是店口开发区刚起步的时候,土地、税务、金融服务都很灵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企业需要100万现金,估计内地银行是不太愿意采用这种支付方式的,手续麻烦嘛。但是,块状经济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从不放弃小宗买卖,这样就有很多现金的来往。只要企业有需要,店口的银行就会满足。

  陈铁祥:还有个政策问题就是大家关注的税收问题,我们块状经济是建立在非契约式商业信誉基础上的,购销交易很少会有合同和票据往来,因此,浙江的财税政策是很灵活的。但是,中部的税收政策能不能够满足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呢?这是最需要引资地研究的政策问题。

  袁忠祥:还有就是土地问题,浙江企业群体性迁移对中西部地区是个机遇,我觉得对浙江企业来说也是机遇。我们企业过去,引资地有没有足够的土地承载能力呢?现在中部几个省招商引资力度那么大,也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引进一批好的企业以后,要健康发展就要把它养大,这才是目的。如果企业动作太晚,等中部土地闸门收紧就丧失发展机遇了。

  部门动起来

  《决策》:几位企业家都走过很多地方,你们对于中西部省份与浙江的差距有很直观的感受,其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陈铁祥:最大的感受是地方招商力度很大,但是部门还是没有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观念,这与浙江比差距很大。企业去外地投资,土地款打进去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都需要政府支持、部门服务,缺了哪样都不行。

  《决策》:请问浙江在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上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供中西部地区借鉴学习的?

  袁忠祥:2000年以来,浙江做了很多好的尝试去引导部门为企业服务。早先浙江政府部门服务观念也很差,我记得诸暨市在这个时间段有两项措施是很有效的。一就是给企业派发市长绿卡,主要就是针对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达到一定的投资额度的企业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市长解决,2005年以后就没有企业去领绿卡了,因为部门服务现在很到位。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诸暨市一直在坚持的企业评部门活动。每年以问卷形式下发,市政府专门有一个评审委员会,像我们阮市镇每年都有30—40家企业参与,这是真金白银的东西,没有水分的,部门很看重企业对自己的评价。

  《决策》:部门动起来,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确实需要一些制度上的设计。与经济发展或者说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部门,例如税务、土地、银行等等都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地方政府在调动这些部门的时候会不会有些障碍呢?

  袁忠祥:可能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管理体制上浙江与中西部省份是具有共性的,浙江能够做到,中部省份也应该可以做到。关键是评价部门工作的主体是谁,一个部门服务好不好,领导说了不算,如果企业说好,老百姓说好,那才是真的好。抓住这一点,就可以让部门有效地动起来,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浙企外迁的动力是什么?它们的外迁,有何规律性?给浙江带来了哪些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浙江又如何应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