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名教授称学校行政化严重申请提前退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2:33 新京报

  

安徽大学名教授称学校行政化严重申请提前退休

                     4月29日何家庆在安徽大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何家庆

  1949年出生于安徽安庆,现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专业方向为资源植物学,他还兼任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副会长,从事魔芋开发研究。

  何家庆曾十余次自费深入大别山,进行科技扶贫。时间最长的一次,行程3.16万公里,其中徒步8000公里,向芋农和魔芋企业传授技术,被誉为“魔芋大王”。

  7年前,受到温家宝接见,何家庆随后破格被评为正教授,并成为安徽大学建制以来少有的全国劳动模范。

  如今,何家庆作为学校里的“名人”,已经被写入学校简介。

  何家庆说,自己只想好好进行魔芋研究,可是工作上的一些建议和要求总是“碰钉子”,他还看不惯“学校行政化越来越严重”。而他自己的一些言行,也被指与现代社会不合拍。

  4月25日,他向学院申请提前退休。

  

安徽大学名教授称学校行政化严重申请提前退休

  4月29日,两人从安徽大学门前经过。“魔芋大王”何家庆就在该校任教。

  头发凌乱如枯草,身上的灰色中山装,扣子全部扣齐,两袖各有一块手掌大的补丁,一双解放鞋蹬在脚上。

  4月25日下午5点,何家庆刚走进第二学生食堂,就听到身后有学生和他打招呼,“何老师,吃饭呐!”在安徽大学,无论是不是何家庆教过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只要看见一身中山装的人进了食堂,喊他何老师准没错”。

  何家庆不仅是何老师、何教授,还有一大堆的头衔:“魔芋大王”、全国劳动模范、扶贫状元。

  可就在当天,何家庆不想当“何老师”了。58岁的他向自己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申请提前退休,“我留下的时间不多了,只想做点事情。”何家庆说,如果学校再不重视,再不给予支持,他只有申请提前退休,然后继续做魔芋研究工作。

  「不改变」

  中山装打补丁穿身上几十年

  熟悉何家庆的老师知道,他性格倔强,只要认定是对的,始终不改,就像他身上穿的中山装。

  在安徽大学工作30多年的何家庆,一直穿着中山装。这样的中山装,他一共两套,一换一洗。

  之所以几十年不变,他说与父亲的切身影响有关,父亲一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几十年老穿一套卡其布中山装。而何家庆穿的中山装就是父亲1972年花11元钱给买的。后来,他又请人仿着做了一套,换着穿,“见衣如见人,如果扔掉了这件衣服,等于扔掉了对父亲的感情,我哪能为迎合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了我心里面的东西”。

  当然,何家庆也是穿着那套中山装见的温家宝。还是在2000年4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提出,要“见见何家庆老师”。

  何家庆至今记得,4月23日早上7点半,他刚到铁山宾馆门口,温家宝拉着他对身边的摄影师说,“我们俩照张相”。

  当时《北京青年报》报道,温家宝还对何家庆说,“你的事迹登在《人民日报》第一版,我很高兴。我在贵州看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睡不着觉,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何家庆上了《人民日报》第一版的是他的“魔芋大王扶贫举动”。他经过在大山里考察,发现魔芋(俗称黑芋头)除了食用,还可广泛用于化工原料,药品以及美容面膜。1998年他远赴大西南,教当地村民如何栽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魔芋。当年5月1日,何家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年末,他又从一名“编外”教员,破格被评为正教授,照片也登上了安徽大学的招生简章。

  而他此前的经历是,高中毕业后下乡又回城,1976年秋被推荐到安徽大学从事中药材学习、研究,因学业优秀留校在植物学实验室做实验员,也经常从事植物学分类等教学工作。

  何家庆身上穿的中山装,曾引起其他老师的“不满”。2000年4月底,也就是去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前一天,何家庆还是一副老装扮。临行前,原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进华专门给何家庆买来一套新衣服。何家庆却执意不穿,最后还是穿着那套打着补丁的中山装上了北京。

   「不满足」

  愿意吃馍喝汤总嫌仪器不够

  4月25日的那顿晚饭,何家庆花了两块钱,两个馒头加一碗汤。

  何家庆说,他每天早上赶到办公室,晚上才离开,一天也就八块多钱的伙食费。早上一块二,中午五块,晚上两块。

  办公室附近有一个能接待来宾的食堂,也被一些老师称为馆子。起先,他每天都在那儿吃饭,来回方便,也花不了多少钱。手头有了一定的研究经费后,何家庆说,总听到一些老师开玩笑,“何老师,你每天上馆子啊。”此后,他每天步行十来分钟,去校门西边的第二学生食堂吃饭。

  在吃饭上花这些钱,何家庆不觉得有多少。可是,说起工作上的研究经费,他总是“嫌”太少。

  何家庆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原来没有获批的魔芋研究中心于2000年成立,学校还把法学院的一间暗室分给何家庆做实验室。

  后来,安徽省各方为何家庆的魔芋研究中心筹得研究经费近56万元。除实验室装修、添置仪器以及平时科研开支外,剩下不多的经费沿用至今。

  对于这些,何家庆觉得,实验室创建之初,学校并没有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仪器设备都是从别的实验室淘汰时捡来的。他说,到现在,那些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干燥箱、烘烤箱,外表油漆早已剥落,但还在用。

  何家庆还记得,今年3月,他带的一个研究生要做一个氨基酸分析,因没有实验仪器,只有去附近的科大、工业大学等六家单位找找看,但都要价太高。最后,他带着学生倒了三趟公交,找到了当时出价最低的合肥市标准计量局。

  4月29日晚,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闫永婷说,加上她读研究生的两年,她在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六年,未见学校为魔芋研究中心添置一台新仪器。

  尽管如此,安徽大学科技处处长俞本立感觉,魔芋研究中心的设备还是不错的。他说,就安徽大学现有条件而言,能给何家庆一套实验室,配备助手,是其他教授享受不到的。副校长韦穗也认为,依学校现有能力,对何家庆并不薄。

  「不理解」

  啃多年植物学感觉被边缘化

  4月25日晚上,一名学生送来一份60多页的论文电子版,何家庆对着电脑,逐字逐句看,有时对其中提到的一些论据和观点,他还要翻资料对照,看究竟是学生写的还是抄袭的。

  何家庆曾对同事黄顺端说,指导论文就是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切忌不能让学生抄袭过关,更不能毁了安徽大学的名声。

  不过,更让他担心的是,自己带的学生很可能没有地方答辩论文。

  何家庆说,既然要做植物学就应该给政策。为了争取植物学学位点,他多次准备了申报材料,也跑了六年多,但一直没有结果。

  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导李玉成觉得,从生命科学这个角度看,生命科学学院设立植物学学位点的出发点是好的,设想也没错。后来,他和校领导接触中也多次表达了何家庆的想法。但事实上,至今没有获批。

  按照副校长韦穗的说法,自安徽大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格之后,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能自主设立二级学位点,即通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就能设立植物学学位点。

  他又介绍,按当初的计划,准备把生态学当作一面大旗,而生态学和植物学也有一些交叉,所以先确定生态学,进而设立学位点。至于是否要设立植物学学位点,生命科学学院有自主权,学校从大的方面并不干涉学院的做法。

  曾在生命科学学院任院长、现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进华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设立学位点并非哪位教授自己的主张,学院应以整个学科发展为重,不是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简单事。而何家庆申报学位点之初,教师资源不符合基本条件,自然也不在考虑之列。

  而在何家庆看来,安徽大学放弃或者边缘化了自己研究多年的植物学,而改打生态学大旗,与一所服务地方农业大省的安徽大学的身份不符。

  最终,为了让植物学的学生论文答辩顺利进行,该校研究生部主任朱士群说,学校打算组织专门评委来解决此事。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