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庆说自己四不像 烦学校行政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2:33 新京报

  「不习惯」

  说自己“四不像” 烦学校“行政化”

  成名之后,每次给新生上课前,何家庆总会用一两分钟,给学生做自我介绍说,他是个“四不像”。

  不像老师:当老师上课做实验,我连实验室门的钥匙也没有。

  不像教授:虽是教授,我带的课比其他教授要多,一周十几节课。

  不像科研工作者:我从事科研,但在植物分类、魔芋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往往被媒体宣传淡化。

  不像党员:我到处扶贫讲课,甚至把上面给的奖励资金捐给省春蕾资金,我做着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不是党员。

  何家庆说自己是“四不像”,而对别的事情他也看不惯。他的学生张彩飞还记得,有几次辅导实验中,何家庆看着那个锈迹斑斑、连门都关不上的振动箱,就格外有气,会发些牢骚。在“中安论坛”上,一名号称听过何家庆讲课的网友这样评价何家庆,“上课有一半的时间是发牢骚”。也有老师说,“何家庆的思想已跟不上发展形势,更看不惯身边的老师当上领导干部。”

  在何家庆看来,“现在学校行政化越来越严重,而且官僚迹象明显,我已忍无可忍,到该改的时候了。”

  据他介绍,现在全校中层干部多为博士、教授,而且,还有很多人都想着往里钻。何家庆认为,这些人很年轻,也有很高的学识,国家要培养这样一个人才不容易,如今都进入管理层,实在是浪费资源。更重要的是,一些博士、教授当上领导后,还占用了两份资源,即教学资源和行政资源,这样一来,也从一个层面打击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发展。

  “这些干部即使上课,也是不用操心的,现在教授讲课一般都用PPT文件,而这文件可以去让学生代劳。”同时,何家庆认为,他自己每次上课,既注重书本知识,也把学科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新问题等融入课堂去。不然,自己教的知识可能就过期了。

  在副教授黄顺端的眼中,安徽大学确有很多年轻博士、教授都在设法往领导层挤。

  原本是从事教学科研的博士为何如此热衷领导层?如此下去,岂不是荒废了正业?对此,黄顺端认为,如果能进入领导层,很多事情就不难办了。在现在的院系体制中,要申报一个课题或者研究项目,如果中层中没有自己院系的人,想批准下来就很难。何家庆申报魔芋课题或植物学学位点就是如此,几年下来还是没有获批。

  对此,副校长韦穗解释,在安徽大学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确实存在一些教授、博士通过进领导中层的方法,争取资源、获得项目的现象。毕竟,当上处长或者院长之后,他能使用权力或者资源,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提倡领导干部德才兼备。人无完人,不可能做到一点问题也没有。”

  「想变了」

  曾说“依然故我” 如今“想要合群”

  现在登录安徽大学网站,在学校简介中还能看到这句话,“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我校教师何家庆教授。”

  可是,这并不说明何家庆能得到安徽大学所有老师的认可。

  有一件事让何家庆触动很大。2004年,何家庆申报省政府津贴,当时评委组里有两位本校老师,可最后何家庆一票也没得到。何家庆说,当时获知这一消息后,自己很生气,认为学校老师是在有意排斥他。

  副校长韦穗当时也不解,怎么会出现那种情况,连本校老师也不投自己老师一票呢?“就算评上,也是学校的荣誉啊!”

  “从此事可看出,有老师不认同何家庆也是正常的,不可能凡事一个样。”安徽大学科技处处长俞本立说,尽管何家庆有众多优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比如有人就觉得他在吃饭穿衣方面,没有必要苛刻自己,所以真正能与他交往甚密的老师并不多。

  按照何家庆的理解,自己之所以遭受这种处境,与他不会与人搞关系有关。在他的印象里,从来没有进过校长办公室,仅有一次,是为了提交3万块钱的办公经费报告,他走到校长办公室门口,递给了工作人员让帮忙转交。

  “何家庆老师成名后压力很大,毕竟关注他的人更多了,个性倔强的他期望能继续做出好的成绩,于是向学校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拒绝后心里肯定不舒服,提出提前退休是不是走投无路?”一位老师如此猜测。

  对于何家庆申请提前退休的要求,学院书记王景峰的回答是,“何老师,你不要急躁,不要退休,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就算你期满,我们还会延聘你的。”4月30日下午,安徽大学人事处处长夏福英也说,除非身体不适于继续教学等原因,学校不会批准何家庆的申请,更何况何家庆还是安徽大学的一块牌子,如果他退了,魔芋研究中心就没有影响力了。

  9年前,也就是去西南地区传授魔芋种植技术前夜,何家庆曾给女儿专门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经济放开这十多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人思想基础变了,一些人的私欲淋漓尽致,劝我要适应变化,更新观念,然而我无法像他们一样,对人和事采取一次性处理态度,在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情上我是永恒的。”

  5年前,何家庆著《我的1998:何家庆西行日记》一书,在这本书的自序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依然故我,一样的做人,一样的做事,人的个性不易改变。

  “人不能太有个性,要合群,我也该变了。”今年4月29日,当何家庆在魔芋中心实验室用力道出这句话时,他带的两个正在做实验的研究生愣了半天,一个也不吱声。

   ■背景资料

  魔芋

  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全球大约有130个野生品种。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先秦古籍《尔雅》。魔芋属半阴性植物,其地下生长的扁球形块茎经碱水加热去毒后可供食用。我国分布约有30个魔芋品种,16个品种为中国特有。我国自古许多山区就有栽种魔芋的习惯,已有2000多年的民间栽种历史;真正的精粉加工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目前,魔芋作为经济作物已在我国广泛种植和利用。

   ■相关新闻

  何家庆的理想与现实

  ●学生在校做实验还收费?

  理想:何家庆认为,学生上大学都是缴了每年数千不等学费的,那么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就不应该再付费,而事实上,安徽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并没有对学生全部免费开放。

  “学校的资源就应该为学生无偿服务,毕竟学生都缴了学费,不能拿学校资源来赚学生的钱,否则,以后学生来问我一些植物名称之类的,按照他们的做法,我是不是也应该收费,但我没有收钱。”

  现实: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表示,对学生做实验收费,是高校的通行规定。

  安徽大学对学生实验优惠80%,学生只需出20%。如果不收费的话,其他学校或者社会上的人都来做实验,学校岂不是乱了套。再说,实验仪器也是有耗损的。相比而言,对学生收费还是非常优惠的。

  ●搞科研怎么得自己去找钱?

  理想:魔芋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何家庆认为,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建制,中心由谁主管?哪些人参与?研究经费从何而来?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理顺。

  在他看来,既然老师要搞科学研究,学校应该有专门的经费保障,怎么能让老师自己出去找人要钱,岂不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现实:就安徽大学现状而言,一年的项目研究经费不过三五万元,要给何家庆实验室多一点,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韦穗表示,这样做很难。

  而科技处处长俞本立说,项目经费不是自己等着就有的,都是靠项目负责人自己出去找,所以,个性强、不愿求人的何家庆没有足够研究经费也是自己造成的。

  ●何时才不愧是魔芋大王?

  理想:何家庆有个遗憾,国家级魔芋开发研究中心能否成立?若设立,能把点定在安徽大学吗?他说,“只有站在国家级的台阶上,利于克服地方局限性,能对魔芋开发状况统筹规划,那时我才不愧是魔芋大王”。

  现实:58岁的何家庆已向学校提出提前退休的申请。他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真的退休了,他会继续研究魔芋,根据需要也会考虑重返大别山,但不会像以前那样集中时间去做,而是分阶段完成,因为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了。

  采写:本报记者吕宗恕

  摄影:本报记者吕宗恕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