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客运稽查员之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14:27 央视《大家看法》
客运稽查员殷少华 执法人员在查扣黑车 央视《大家看法》播出节目“客运稽查员之死”,以下是节目内容: 101°热度故事:客运稽查员之死(上) 2007年2月5日傍晚,山西省大同市客运管理处稽查人员殷少华跟家人说,自己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饭,就离开了家门。但直到深夜,殷少华也没有回来,家人并没有感到太奇怪,因为殷少华作为客运处的稽查队员,原来也经常晚上突然接到任务出去执法。然而第二天早上,从公安局传来噩耗,殷少华被人打死了! 殷少君:“我都不敢相信,咋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都不敢相信死者是我弟弟。” 前一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弟弟究竟是被谁打死的?姐姐殷少君不断追问公安局办案人员,但却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 殷少君:“他们说不便说。” 殷少君的父亲2006年5月就因为矿难意外死亡,9个月后,弟弟又不明不白的被人打死了,接踵而来的打击彻底击垮了这个普通的家庭。 殷少君:“我妈一会哭一会笑,要不是我弟弟后事没有办好,早就支持不住了。” 就在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的时候,从公安局传来消息,打死殷少华的犯罪嫌疑人之一范海龙投案自首了,范海龙交代,自己是大同市市容站前管理处的临时工,殷少君很奇怪,大同市市容站前管理处和自己弟弟所在的客运管理处同样都是大同市市政公用局的下属单位,兄弟单位的人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呢?不仅殷少华想不通,这件事情经过当地媒体的披露后,也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王之利(客运办稽查员):“我的好朋友,好同事都死了,我还有什么压力,实话实说吧。” 王之利,死者殷少华的同事,他说,当天晚上十点多,他和殷少华等几个人在一起喝酒,突然殷少华接到了一个电话。 王之利:“半路上有人大电话问,我们的人有没有在路上查黑车,殷少华说没有,可能有人在冒充我们的执法人员上街查黑车,我们去摸摸。” 王之利说,随后,殷少华带领他和、刘海健、张国强等3人在市容站前管理处的门前找到了查扣黑车的人,并上前质问对方为什么扣车,双方很快发生了争执。 王之利:“你们是干什么的,很快打了起来,对方先动的手,我们不还手,他们跑进去几个人,拿出刀和镐把。” 王之利说,见对方人多,他撒腿就跑,也就在这个时候,惨剧发生了。 王之利:“我听咔嚓一声,知道坏了,看到殷少华倒下了,正准备打电话报警的时候,看到范海龙又对着殷少华的头部连击数下。” 王之利说当天晚上他们怀疑有人冒充他们查扣黑车,与对方发生争执后殷少华被对方打死,作案的凶器刀子和镐把都是对方拿出来的,那么当天晚上参与打架的大同市市容站前管理处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客运的人说是城管首先挑起事端,并用凶器打死了殷少华,城管的人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聂卯平(市容站前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长):“他们开始打人,殷少华从背后掏出一把刀就砍。” 聂卯平说,见对方拿出了凶器,他吓得一直向单位的停车场里面跑去,情急之下的他还一头撞开了停车场锁着的大铁门。 聂卯平:“你看,这就是当天的锁头,都撞得变形了,黄河电视台的人来拍摄的时候我才发现。” 当天晚上打架的时候究竟是谁先挑起了事端?凶器又是谁带过来的?王之利和聂卯平的说法完全相反,记者从大同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得到了外一份案情汇报材料,这份材料证实,当天晚上是客运管理处的殷少华等人手持菜刀到到市容站前管理处门前要车,并先动了手,市容站前管理处的协勤人员范海龙和李涛见状回到宿舍取出两根洋镐把与对方打斗,直到将殷少华和殷少华的朋友张国强打倒在地,又对两个人的头部击打几棍后逃走。当120车赶到现场的时候,殷少华已经死亡,张国强经抢救后脱离了危险,第二天中午,犯罪嫌疑人范海龙投案自首,犯罪嫌疑人李涛在逃。 尽管警方已经给出了案件的初步结论,犯罪嫌疑人之一的范海龙也已经投案自首,但死者的姐姐殷少君还是觉得自己的弟弟死得很冤,弟弟毕竟是行政执法单位的稽查人员,当天晚上去市容要车也应该是职务行为,客运管理处就应该对本单位职工的因公死亡负一定的责任,但客运管理处的办公室主任马宏伟却不这样认为。 马宏伟:“殷少华的行为是个人行为,案发的时间不是工作时间,当天单位领导也没有派他出去执法。” 马宏伟说,案发后,客运管理处出于安抚的目的,积极帮助家属处理殷少华的后事,还给殷少华的家里送去了1000元钱的慰问金,客运管理处所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殷少君:“你说作为一个稽查人员,不管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他听说有人在冒充执法人员扣车,他出于责任去看看,有什么错?怎么成了个人行为呢?” 尽管对客运管理处的说法并不认可,但好在犯罪嫌疑人范海龙也有单位,殷少君就找到了范海龙所在的单位——市容站前管理处,想给弟弟的死讨个说法,但市容站前管理处也认为范海龙打人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 柴增明:“出去查扣黑车是职务行为,打人是个人行为,哪个领导也不会让自己的手下把人往死里打。” 不仅如此,市容站前管理处还说,其实范海龙并不是他们的人。 书记:“他是公安局公交分局派到我们这里配合执法的协勤人员,不是我们的人。” 而大同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却说,犯罪嫌疑人范海龙也不是他们的人,死者的姐姐殷少君认为,不管范海龙是市容站前管理处的人也好,还是公安局公交分局的人也好,他肯定是一个协助市容站前管理处执法的临时工,因此市容站前管理处就应该对自己弟弟的死负责,更何况,市容站前管理处尽管和客运管理处同属市政公用局的下属单位,但它的执法范围应该是管理站前范围内的市容市貌,怎么还查起黑车来了呢?如果他们不越权查扣黑车,自己的弟弟就不会死了。 面对死者家属对市容站前管理处查扣黑车行政执法权的质疑,柴增明处长却拿出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06第6号文件,文件中说:同意成立大同市市容站前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火车站广场、铁路周边地区、永泰广场和城市各出口长途汽车站、点的市政公用管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客运秩序和门前三包等工作。柴增明处长认为,其中的“维护客运秩序”这一条,实质上就包括了查扣黑车的执法范围。 柴增明:“如果我们管理其他的时候,突然出来一辆黑车停住拉客,扰乱客运秩序,我们就不管?眼看着?编办的文件是给我们一个综合只职能,还有领导的批示。如果错了也是领导错了,跟我门没有关系。” 柴增明还拿出了市政公用局的行政授权委托书来证明自己的单位确实没有越权执法,这让殷少君很困惑,同样都是隶属于市政公用局的下级单位,公用局为什么让两家单位都拥有对黑车的行政执法权呢? 殷少君:“同样是兄弟单位,咋两家都能管呢?这不是自己内部制造矛盾吗?” 殷少君觉得市容站前管理处柴增明拿出的文件也不一定可信,他来到了市政公用局想核实一下真伪,公用局副局长王日君的答复让他大吃一惊。 王日君(公用局副局长):“他们有行政执法权,我们同意了的。” 副局长王日君的答复让殷少君将全部的怒火转到了市政公用局身上,她觉得:原来公用局才是挑起两家兄弟单位的矛盾,并导致自己弟弟意外死亡的始作俑者,情急之下,死者的家属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他们到公用局门前打起了条幅,甚至还把死者的棺材抬到了公用局门前,直到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才平息了事态。 正当殷少君为了给自己弟弟的死讨说法而四处奔走的时候,又一条消息让很多人震惊了,根据警方的调查笔录,当天被市容查扣的其中一台车的司机证实,自己的黑车是被殷少华包养的,自己每个月要向殷少华交1000元的保护费。事发的当天,客运稽查员殷少华是在向市容的人要回自己包养的黑车。 殷少君:“就算我弟弟包养黑车,他也是潜规则的受害者,如果没有黑车他能死吗?” 殷少华真的是在包养黑车吗?市容临时工作人员打死客运稽查员的背后究竟隐藏者什么样的潜规则和不为人知的黑幕呢? 361°全民互动:稽查员之死到底暴露出来了什么? 主持人张绍刚:死者殷少华的家属坚持认为除了犯罪嫌疑人范海龙之外,还有人应该对殷少华的死负责,甚至还应该由相关的部门出来承担责任。出了事之后也有媒体质疑,说你这个站前市容处前身是城管稽查,城管稽查有权力查黑车吗?虽然我们记者在调查的时候,大家也看到了市容站前管理处拿出了证据,说自己是在依法行政。但是反过来想,一个城市的黑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管理部门下手才能够管得住吗?在殷少华死亡的背后到底暴露出来了什么?这是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 主持人张绍刚:进入到今天的互动环节。有两位跟我们电话连线,一位是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行政法的专家;另外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家毛寿龙教授。殷少华的死现在引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一个管理权限的问题,也就是这个管理市容的部门,前身是城管稽查,它有没有权力扣黑车? 应松年:按照我们法律上的规定,就是这个机关自己能不能去管这件事情,一个你本身就是行政机关,这个执法权限就是你的,这没问题。还有一个,你不具有这个执法权限的,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授权,授权给你了,你才能有这个权力。这个法规指的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我现在看,这两个它都没有。那么剩下的就是委托。这个委托的意思是说,你本来没有这个权力的,但是有权的部门,我自己忙不过来,或者其他原因,我委托你给我去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是可以。但是委托呢,第一你如果要委托的话,一定要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我没看到这个东西,因为连规章也没有嘛。另外如果是要委托的话,第二条就说没有这些东西,你是不能委托的。退一步说你即使受到了委托了,你做的事情要以委托你的机关的名义。将来在执行过程当中出了问题,由这个委托你的机关在承担责任。 主持人张绍刚:关注这个个案的过程当中,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我想不通。应老师,管黑车真的是件特别复杂的事吗?复杂到了一个部门管不过来,非得有一堆部门? 应松年:执法里边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件事情由一个机关去管,而不应该由两三个、三四个单位都可以管。多头执法,一个是扰民,破坏政府的形象,同时内部还容易起冲突,而事情就管不好。 主持人张绍刚:今天还有毛寿龙老师。毛老师,我也想征求您的意见。从公共管理的这个角度来说,治理黑车这么一件事,您帮助他们算一算,到底需要多少个部门才能把这事干好? 毛寿龙:它实际上是一个管理选择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说集中管理,一般来讲是适合于提高效率,但是不太适合管理很多复杂的、多方面的一些事务。如果是一个比较多部门的管理,或者说分散化管理的,它是比较贴近实际,有助于解决一线的一些管理问题。那如果是从防止腐败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集中管理,一般来讲相对于分散管理来讲是比较容易控制腐败的广度。但是如果是多部门管理呢,当然比较容易控制腐败的深度,而不容易控制腐败的广度。但是这个个案,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理论选择问题。一个方面有个前提条件,它整个管理不规范,本身肯定是有一个很强的利益关系。而且管理极端不规范。 应松年:这个黑车的事情好像带有普遍性的了,各个城市都为这个事情在伤脑筋。我从大同这个情况来看,我看背后关键的问题背后有个利益驱动。 主持人张绍刚:好,谢谢二位跟我们电话连线。谢谢,再见。在说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冲突的时候,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在背后一定有某种程度的利益纠葛。当然作为一个刑事案件,殷少华的死亡真相是什么,有待公安机关的进一步调查。但是在我们记者采访的过程当中,果然就有发现作为客运管理部门稽查人员的殷少华生前果然和黑车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缠。
【发表评论 】
|